《血腥的帝国——史上最强英雄彪悍登场,追忆那段热血沸腾的光辉岁月》
第40节

作者: 独孤飞骏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下子,杨素捡了个大便宜。他立即派人拆除了三条铁锁,尾随吕忠肃而来。在湖北荆门附近,双方又一次遭遇了。这个地方的地理形势比起西陵峡来,实在是差的太远了。但吕忠肃没有畏惧,率领手下将士主动出击,竟然和杨素的水军打了个平手。
  杨素简直要被气疯了,自己可是有10万人啊,这要是传出去,这脸还往哪儿搁?好了,用绝招。于是,隋军的“五牙”巨舰登场了。
  杨素精心挑选了1000精锐士兵,充当敢死队,分乘四艘“五牙”战舰,向对方阵地冲去。南陈军队虽然都是水军,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玩意儿,一下子都吓傻了,隋军趁机用巨大的拍竿拍击对方的战船,一瞬间,南陈军便崩溃了。2000士兵乖乖做了俘虏,只有吕忠肃一个人得以逃脱。
  吕忠肃只是南陈水军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南陈水军主力驻扎在江夏(武汉南部),估计有3万人,指挥官叫做周罗睺,他的任务是阻挡从武汉方向来的隋军。这部分隋军也是一支劲旅,有10余万人,总指挥是杨坚的三儿子杨俊。

  没办法,隋朝的战略就是全面出击、各路开花;而南陈的兵力却明显不足,再加上调度无方、战略失当和施文庆等人的瞎指挥,就更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你会发现,在每一个战场上,南陈军队都是处于劣势,而且相互之间也没有联系和支援。这3万人是南陈水军里边唯一一支规模比较大的部队了,其它各地的水军都和吕忠肃的士兵人数差不多,也就几千人。
  先来说说周罗睺吧,这个人还将在以后出现。
  周罗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爷爷都是读书人,而且也都是做文官的。按照正常发展,周罗睺也会和他的长辈一样,做个安安稳稳的读书人。但是这个家伙却发生了基因突变,对读书没有任何兴趣,而是对舞刀弄枪有兴趣、对研究行军打仗有兴趣。更有意思的是,他天天跟一群亡命之徒混在一起,搞得他的爷爷非常生气,气愤地骂道:“吾世恭谨,汝独放纵,难以保家,若不丧身,必将灭吾族。”事实证明,他的爷爷完全杞人忧天了。

  长大后的周罗睺坚决地选择了从军这条路。战场上的他勇猛无比、无所畏惧,即使被流矢射中眼睛,依然奋战不已。也正因为这种战斗精神,他的官职扶摇直上,很快就成为了领军大将。南陈建立后,他在与北齐和北周的战争中,战功卓著,被封为了省长兼军区司令,负责镇守地方。这位老兄并不是个大老粗,在镇守期间,他整治贪污、严明法令、发展经济,使得老百姓安居乐业,深得人心。

  陈叔宝即位后,周罗睺更加受到重用。
  当时,杨素已经在建造战舰、组建水军。为了防止隋军从长江上游沿江而下,周罗睺被派去镇守江夏。
  战争开始后,没多久,隋军就来进犯了,而且一来就是10余万大军。周罗睺凭借3万军队与隋军相持,顶住了对方的进攻,双方一时形成胶着状态。杨俊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后有详述),他停止了攻击,静观其变。周罗睺也不主动出击,也在等待着时机。其实,这种形势对周罗睺非常有利,隋军远道而来,是绝对耗不起的,需要尽快决战。比起这个老兵油子来,杨俊还是太年轻了。若不是有其它因素,杨俊必败无疑。

  但是,战场形势急转直下。隋朝两路大军已经在下游渡过长江,直逼南京城。周罗睺一下子从主动变为了被动。到底要不要回援?成为摆在这个将领心头最大的问题。
  如果不回援,假设南京城真的失陷,自己就成了千古罪人,就对不起历代皇帝对自己的提拔和重用。

  如果回援,必然要放弃江夏,而这个地方是阻止长江上游隋军的最后防线,这道防线一旦丢了,即使回援成功,也只能救一时之急,将来会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况且,杨俊的10万大军就在不远处,我动、对方必动,到时候尾随而来,不仅无法救援南京,可能这3万水军也会白白搭进去。
  经过这番考虑,周罗睺选择了坚守。当然,对南京城防的放心,也是促使他做这个选择的一大因素。如此坚固的城池,绝对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攻下来的。
  但是,他完全高估了陈叔宝,也完全低估了隋军的战斗力。就在他做出这个选择不久,就收到了一封书信,而这封书信就是自己的皇帝陈叔宝亲笔写的。内容很简单:南陈亡了,你也投降吧!
  周罗睺一下子傻了。
  日期:2014-10-20 20:37:25
  四十四、千秋伟业
  高颎在南京城处置善后事宜的时候,一直都在密切关注长江上游的消息。他知道,南陈真正的精锐正是在那边,而真正的恶战也必定发生在那边。
  果然,他陆续收到了各类情报,而这些情报都表明,形势还十分危急,南陈军队还有相当强的实力。必须要赶快想出解决的办法,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这个天下第一谋士略一沉思,接着把目光转向了陈叔宝。也该你老兄为大隋出出力了。当然,不是让你带兵打仗,而是让你动动手指头,写几封招降信。陈叔宝很听话,他没有不听话的理由,因为他很爱惜自己的生命。
  写完后,这些信件被迅速带到了前线,交到了周罗睺手里,以及很多仍在奋战中的南陈将领手里。
  短暂的震惊之后,周罗睺知道大势已去。这位战场上的“拼命三郎”还是很够哥们的,他和手下的将领们为战死的兄弟们大哭了整整3天,才解散部队,接受了隋朝的招降。既是对南陈朝廷的无言抗议,也是对自己过往的一种决裂。从此之后,周罗睺将不再是南陈的周罗睺,而是大隋的周罗睺,而经过这一角色转换的“拼命三郎”,似乎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
  看到主力部队都缴了械,其它地方的南陈军队也陆陆续续解除了武装,接受了隋军的招降。
  至此,南陈军队的主力被彻底消灭。毫不客气地说,除了部分水军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以外,南陈的其它部队都是一群废物,在国难的关键时刻,没有发挥自己的任何力量,尤其是陆军,简直不堪一击,甚至没有一次像样的抵抗。国家到了这种地步,南陈的将领难辞其咎。国家可以弱,君主可以昏,但军队不能也跟着如此惨不忍睹,原因很简单,因为你们是军人,你们是吃着皇粮的军人,沙场才是你们最终的归宿。

  既便如此,还是有人不愿意就此接受失败,他们勇敢的站了起来,承担起本不该属于他们的责任。其中一个人是皇室成员,名字叫做陈叔慎。这个年仅18岁的孩子,本可以光明正大地接受投降,然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但是他却坚定地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条尊严之路。
  当时,南京城已经被攻陷,招降书也已经送到了陈叔慎手里。这个皇室成员接到招降书后,非常感伤,对自己的属下叹息道:“我们君臣之间的大义,就这么了结了吗?”然后,果断地杀掉隋朝招降官员,举起了反抗的旗帜,短短几天就招起了5000多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