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日记:三国原来可以这样读》
第29节

作者: 口合口合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10 16:03:56
  二十七 战术
  经过几个时辰的冥思苦想,我们兄弟三人发现了一个很悲剧的事实:大家都不具备所谓的专业军事素养。所以,我们没有想出个什么好的战术以改变公孙瓒制定的自杀式袭击计划。
  “这没什么,不用太在意。”大哥如是说道。
  确实,凭着一腔热血建功立业是每个男人都曾有过的想法,但真正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又有几人呢?皇甫嵩是很牛的,但他爸爸那一代全是将军,爷爷那一代又全是将军,再往上至少也是个校官,人家根本就不用学兵法,因为他们的生活就是战争。一个这样的人丢到战场上,不牛反而没道理了。
  朱儁也是很牛的,但人家在黄巾之战中的处『女』秀就是惨败,后来又磕磕碰碰了好久才建立了不世之功。但若不是机缘巧合,像他这种半吊子出家的人能一上来就获得集团军司令的机会?若没有成为集团军司令,他又怎么能获得这么多锻炼的机会而不断成长?
  这两个人是当世最强的军事人物了,他们是有资格讲战术说策略的人。其余的,比如董卓,虽然有小聪明,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冲锋、厮杀、冲锋中确立的自己的地位。除此外,舍不得和公孙瓒一样拼命,就不可能创造战场上的奇迹了。
  至于我们哥仨,既没有系统的专业训练,又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打黄巾的时候其实也就是跟着大队伍走,算不上什么实践。现在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我是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应付了。

  不过人确实是不逼一下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潜力有多大的。就在大哥和益德头皮都快想破都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冒出时,我却突然来了灵感。
  “大哥、三弟,我有了一个想法。”
  “你?”他们一脸不信任地问道,“是什么?不会是逃跑吧?”
  “靠,我在你们的心中就是这个形象?”我有点生气了。

  “嗯!”他们很认真地回答道。
  “去去去。”我说道,“以前逃跑是因为还有的地方跑,现在再跑,那我们就真的只能去塞外打鸟吃了:我是认真的呢!”
  “哦。”益德漫不尽心地搭道,“那你说,我先躺会儿。”
  “打起精神来!”我狠狠地扇了他一巴掌,然后说道,“宋襄公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吧?”
  “宋襄公?”益德被打后总算是来了点精神,他说道,“就是那个伪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
  “嗯,就是他。”
  “记得啊!”益德确实读过很多书,于是他便开始背诵起宋襄公的历史来,“话说春秋时期,齐桓公去世,诸侯无主,这时宋襄公……”
  他罗里吧嗦了一大堆,我终于忍无可忍地将其打断了:“行了行了,你说的这些,都不是我们的重点。”
  “那重点是什么?”

  “重点就是楚證hong王是如何打败他的。”我问道,“你们不觉得这是个很值得借鉴的战例吗?”
  “什么意思?”大哥问道。
  “你们还记得东光那个地方吗?”
  “嗯,原本是南边北上的要道,因为被黄巾给占据了,所以我们才只好改道前进……有什么问题吗?”大哥问道。

  “当然。”我得意地说道,“大河正好流经那里。”
  “你是说……我懂了。”
  “你们在说什么,我听不懂呢!”益德嚷嚷道。
  “还没懂吗?”我解释道,“当年宋襄公就是拒绝在楚军渡河一半和刚渡过河的时候发起攻击,所以才招致惨败。根据我们现在的消息,黄巾军还有很大一部分正在渡河,假如我们现在就逆袭东光,那么不就正好可以趁其不备而取得胜利?”

  “对哦!”益德拍手称赞道,“二哥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我咋没想到呢,明明我读的书比你还多呢!”
  “你呀,就是读死书去了。”我笑道,“咱们中国人读书,为的还是个功名。举孝廉的时候考官的问题都有各种各样的标准答案,他问甲你就只有乙丙丁三个选择可以回答,以外的都不会被认可。但事实上知识永远都是没有边界的,比如我就觉得《春秋》一书不光可以教人怎么为善,更可以教大家怎么为人处世,同样可以教大家怎么处理一些现实问题,毕竟历史上发生的现实中就极有可能再发生。但现在的考试本身就不会让你去思考标准答案以外的东西,这不你就想不到把它们运用到别的地方咯!”

  “至于我,本来就是个中农家庭出身,一辈子到头都不可能获得一个孝廉身份,所以读书纯粹是为了好玩,思考的范围也没有那么窄;益德你家里虽然地位不高,但起码有点钱,所以你便把有限的脑细胞全花在学习上层要求你学习的东西上去了,怎么可能和我一样这么发散性思维呢!”
  “哦哦,二哥你真厉害!”
  “咳咳!”大哥突然插嘴道,“计划是好的,行不行得通还得另当别论。老二你这人就是臭美,骄傲让人退步,谦虚才使人进步,可不要忘记了!”
  “好嘞!”我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还是沉浸在刚刚想出一个完美计划的快乐中,于是趁机对大哥说道,“大哥你快去给公孙瓒请示一下,他要不批准,那我们还等于百想这些了。”
  “好的!”
  果然,公孙瓒虽然不怕死,但能不死的话他还是宁愿选择不死的。在听取我们的意见后他很快做出了选择:原方案作废。按照他的部署,我们保持了小分队设置,不过行动却完全改变了。
  那天下午我们对已经过河还没站稳脚跟的黄巾军发起了猛攻。当时我不清楚为什么要选择下午出兵,后来经公孙瓒解释才知道这是因为我们是自西向东进军,所以下午出兵的话敌人一抬头便会被日光扎到眼睛。看来打仗确实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功课,公孙瓒虽然不懂什么战术,但我更不懂那些其实早已是常识的知识——还好我们能够在一场大战中合作起来,不然离开了谁都不靠谱。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果然黄巾军在匆忙迎战后被我们打得溃不成军,而当他们准备渡河逃跑时,我们故意放慢了进攻的步伐,等他们渡过了一半人马后再次发起了攻击。这时河这边的人少了一半,战斗力也下降了一半,于是大半被杀;而渡河中的船筏因为恐慌而发生了推挤、碰撞等事故,很多人掉到水里给溺死了。
  此战,我军大获全胜。
  但是,我的心情却很不愉快。
  因为在乱军中,我看到了一个抱着婴儿的女人,被活活推倒在马下,践踏致死。而直到她断气之前,她仍然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尽管最后这一切都是徒劳,但她还是坚持到了最后的时刻。
  黄巾军就是这样的,说是说有三十几万人,其实里面的壮丁顶多十几万,其余都是些家里的老弱病残妇孺孕。都是一群迫于生计而逃难的民众,大家这么累死累活地拖家带口,为的就是不在下一顿开饭前饿死,仅此而已。
  如果这些人都没有被我们杀死,那么他们的后人中会不会有一两个成为影响历史的人物?

  但是,如果他们不死,我们又怎么去面对那些已经或即将被他们杀死的人?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但是,它肯定是有问题的,不然,我何以会像现在一样迷茫与彷徨?
  安息吧各位!活着的,请继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