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那些不传之秘》
第3节

作者: 本草中药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20 22:56:00
  中医专有名词中的——精气。
  其实精与气是不同的,但这本书的对象不是特别专业的学生,所以就统而论之,精气是人身体中的精华物质,要说什么对身体最好,就是这精与气,而且这精与气还不能从外面补足,只能通过身体通过汲取食物和空气的精华物质而生成,精气有很多作用,精上充到脑补,形成脑髓,能增强记忆力,充斥骨头,使骨头坚固,精生气,气外走皮肤,使得外面的病毒邪气不能侵入人体,这就是抵抗力形成的基础条件和根本物质。

  你必须懂得的中医名词——症与病。
  很多人说,中医不能治病,为啥呢?因为中医没有病毒的概念啊,没有支气管炎,没有癌症等专有名词啊,甚至连个感冒这种名词都没有,怎么能治病呢?其实这种说法,不经推敲,难道几千年来,就没有人得到癌症吗?难道几千年来就没有病毒吗?所以我们不能用西医的专有名词去质疑中医一样,这样就好像中国人这样质疑美国人:“美国人没有文化,为什么呢?英语都没有中文,都没有横竖撇捺?美国人连文字语言都没有,怎么可能有文化呢?”

  我在这就像向大家阐释清楚,中医语言和西医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不要相互混淆,也不要用看到那些专家学者用西医的专有名词质疑中医时,感觉那些专家学者很有学识,其实你想想那个中国人质疑美国人的比喻后,就知道那是可笑的无知。
  中医的病名很怪,有时是阴虚,有时是阳虚,有时是阴虚,有时是寒热错杂,当然还有些水饮,痰饮,淤血等,这些病名,都是中医根据病人的症状来总结出来的,病名只是简化思路而已,真正用药的时候,还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来用药的。这就和西医不同,西医用药只是根据病名,而中医用药是根据症状,什么是症状,中医说得咳嗽是症状,具体分晚上咳还是白天咳,而西医不管这些,只要是咳嗽,西医先起一个很吓人的名字,支气管炎,然后全部用同样的药。中医不同,中医听到病人说咳嗽,只是一个开始,中医并不能因为咳嗽就开始用药了,而是要问清楚,您是白天咳,晚上咳?有痰吗?痰什么颜色?怕冷吗?咳了多长时间?这些每一个问题都很重要,两个病人,即使有一个问题答案不同,其他问题答案相同,那么一个好的中医,开的药方就不同。这就是症和病的区别,这里要大家记住,中医重视的是症,而不是病。

  日期:2014-10-20 22:59:00
  什么是表和里?
  在这里,很多人会问到,有些中医会说表症,里症,这里表症,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表里症,其实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统而论之,一个是相对而言。统而论之,在皮肤表面或者经络血脉的比较浅的疾病,什么风寒,发热,因风寒引起的咳嗽这些都是表症,而里症就是内在脏腑的疾病,好像下利,吐逆,和各种脏腑的癌症。
  相对而言呢?就是原本是腑病的,后来走到内脏,那么腑就是表,脏就是里,因为在中医观念里,腑比脏浅。总之,比较浅的是表,比较深的是里,当然,浅病好治,深病难治。

  什么是寒和热?
  作为中国人,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对于热,其实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夏天被太阳照耀的情况,你会全身出汗,很热,口渴,很烦躁,其实这些都是身体热的证状,对于寒,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冬天零下几度的情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你会觉得冷,无论穿多少衣服,都会觉得冷,还有不想喝水,没有汗出(因为冷而毛孔紧闭),不想出门,甚至连动都不想动,能躺着就躺着比较好。这些都是身体寒的症状。还有就是,当你体内寒气很重的时候,身体内的情形就和自然界的情形一样,万里冰封,很多水管就会冻结起来,形成淤血(类似于冰块),血管就会有堵塞,这就是冠状动脉堵塞的原因,还有体内各种痰湿污浊的东西全凝结起来,形成一个新的东西,这就是肿瘤。寒是阴,热是阳,《黄帝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就可以这样理解。其实我刚刚向大家阐述寒热概念的时候,就用了天人合一的观念,用大自然的变化,来阐述身体内的变化,这样大家容易懂。

  日期:2014-10-20 23:04:00
  望闻问切为了什么?
  中医看病,其实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在哪?其实看病就归结为两个字“诊”和“治”两个过程,诊又分为“望闻问切”四个步骤。中医的另外一部重要典籍《难经》有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就说明了中医的四种诊法和中医境界。当然很多时候,一个医生并不能只能靠望,或只靠闻,只靠问,只靠切脉来看病,一般都会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综合来看。

  望诊,是病人很不重视,也是现代大部分医生都不重视的一种诊断,但这种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患一些浅病的病人,病人脸上的气色改变很少,不容易看出,但一些重病,例如肿瘤,或者肝胆部位病变,脾胃疾病,心脏的各类疾病,都会在气色和皮肤上出现各种很明显的变化,这些一看就可以看得出来。望诊还能够大概看出病人体内的阴阳寒热虚实情况。一般眼睛和唇口周围有青色的病人,都是体内比较寒的人。体内热的人脸比较红;脸色苍白的人比较虚,脸色黯淡的人可能有实证。望诊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在危急重症的时候,看病人的气色已经极度危险,这样的话,医生就可以只根据气色,而先不考虑病人平常的病况,先用药保住病人的阳气也就是生命中之气。所以望诊是中医决定是否用急救中药的一个重要根据。

  闻诊,可能是现代很多中医和病人都最为忽略的一种诊断,但其实也很重要,例如咳嗽,中医不同意西医,西医只要把咳嗽冠上一个“支气管炎”这个名词就可以用药了,中医把咳嗽分了很多种,水饮咳,痰咳,肺咳,肾咳,胃咳等等,《黄帝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有经验的医生,听到病人咳嗽时的声音,就能判断是哪一种咳嗽(其实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一般人感冒时的咳嗽,和吸烟人长期咳嗽吐痰时的咳嗽声音是不同的。)再如,病人危急时气若游丝,还有实热证的声音洪亮,都有明显不同,所以,闻诊,对于帮助医生得到更为精确的诊断,非常有意义。

  日期:2014-10-20 23:06:00
  问诊,《景岳全书》归纳了十问歌诀:“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久问旧病十问因,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必崩皆可见。”
  我在这里向大家一一介绍这些问诊内容有什么意义:问寒热,前面向大家介绍了“寒热”的概念,这里的问寒热,是问病人感觉冷,还是感觉热,是怕冷,还是怕热,一般来说,身体寒的人,是怕冷,身体四肢也冰冷,身体热的病人,是怕热,身体四肢也燥热。当然也有例外,有些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需要通过其他问诊内容来确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