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神坛——中国历史上那些龌龊皇帝龌龊事儿》
第31节

作者: 快乐老申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347年(永和3年)攻灭成汉,收复蜀地,威名大振,朝野惧惮。为了遏制其势力的膨胀,皇太后褚蒜子征扬州刺史殷浩,令其参综朝政。桓温对此愤忿不已,遂自专荆、梁等八州之地,物资调赋不交国库。公元361年至公元373年间更是(海西公、简文帝、孝武帝期间)独揽朝政。

  为了树立威望,为了捞取资本,桓温迫切需要一场更精彩的军事大捷。太和四年(369年)四月至九月,公元三六九年(前燕建熙九年),桓温发动了第三次北伐,讨伐前燕政权。 桓温因为决策失误,他在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被前燕击败,“损失三万余人,大败而归。”途中,桓温所部又因“行役既久,又兼疾疠,死者十四五,百姓嗟怨”。桓温败归后,所收复的淮北土地重又丧失。  

  这次惨败,对于桓温来说,无疑是政治上的致命打击。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威,他竟然想到废掉皇帝、另立新君的手段。
  太和六年(371年)正月17日,桓温攻下了寿春,擒获了袁瑾及朱辅,连同他们的宗族亲属一起送往建康,并将他们杀掉。桓温问郗超:“此足以雪枋头之耻乎?”郗超说:“没有。”过了许久,郗超到桓温的住所留宿,半夜时分对桓温说:“明公在这里没有考虑什么吗?”桓温说:“你想有话对我说吗?”郗超说:“明公承担着天下的重任,如今以60高龄,却在一次大规模的行动中失败,如果不建立非常的功勋,就不足以镇服、满足百姓的愿望!”桓温说:“那么该怎么办呢?”郗超说:“明公不干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废黜昌邑王那样的事情,就无法建立大的威势与权力,镇压四海”

  桓温历来怀有篡位之心,对郗超所说的深以为然。
  由于司马奕在位时十分谨慎,没有什么把柄可抓,于是,桓温诬称:“皇帝当年做琅玡王时,就患阳痿,不能生育。他嬖宠相龙、计好、朱灵宝等人,参侍内寝,竟与他的妃子田氏、孟氏生了三个儿子。听说那年长者还要立为储君,这不是倾移晋朝皇家基业吗?”然后,桓温秘密派人将这番话在民间传播。一时间宫内宫外谣言四起。民间的议论对于东晋朝廷的政治态势带来了影响。
  太和六年(371)十一月,认为时机成熟的桓温急不可待地从镇所直奔建康,并上奏皇太后,请废黜当今皇帝司马奕,另立会稽王司马昱为新君,把早已按褚蒜子口吻写好的诏草也呈上。把已经以皇太后名义写好的诏书底稿送呈褚氏。
  当时,褚太后正在佛堂拜佛,见人送上大司马“急奏”,连忙起身,依着佛堂门随便看了几眼,对来人表示:“我本来就怀疑有此事”。这位太后深知晋室不兴,权臣势重,面对此情此景无可奈何, 褚蒜子太后提笔在诏草上写下数字:未亡人(褚蒜子自称)不幸,又遭此忧患,感念存没,心如刀割。社稷大计,岂可儿戏,当此情景,怎可心软!桓温所奏,宜即敕准。临纸悲塞,如何可言。意即表示赞同废立之举。

  废立皇帝是天大的事情,桓温权力再大,也要走太后这道“手序”。送呈诏草之前,桓温还怕褚太后有异议,“悚动流汗,见于颜色”。看见诏书被褚太后签字批准,桓温大喜。
  公元371年阴历十五月乙酉,桓温集百官于朝堂,宣示太后的废立之诏。有晋一代,先前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莫有识其故者,百官震慄。(桓)温亦色动,不知所为”。大事决定下来,废立程序没一个知道。倒是尚书左仆射王彪之知道其事不可逆转,就建议按照《汉书》中霍光废昌邑王立汉宣帝的故事,现取《汉书》现“取经”,宣太后诏令。

  桓温派散骑侍郎刘亨进宫收缴了国玺,逼司马奕离宫。时值仲秋,天气还比较暖和,司马奕“著白恰单衣,步下西堂,乘犊车出神虎门。群臣哭着拜别。桓温命令部下带领数百兵士押送他回到原东海王府,,废司马奕为东海王(过了一年又降为海西公)。
  皇帝患有“痿疾”,皇子“莫知谁子”,这是一件事关国家尊严、皇室血统和政治稳定的头等大事。这一年,司马奕刚刚30岁。桓温为了谋图废立、揽权夺势,出此卑鄙下流的阴招,使司马奕之私密器官“被阳痿”的同时,令其政治生命也随之告终。在一片欷歔声中,司马奕灰溜溜地结束了六年的傀儡生涯。
  日期:2013-03-12 13:46:02
  海西公的生活
  离开皇宫不久,司马奕三个儿子及其生母便遭桓温之毒手。不久,桓温上奏褚太后,将司马奕从东海王改封为海西县公。第二年,司马奕被迁往吴县西柴里居住,桓温命吴国内史刁彝着意防卫,又派御史顾允领兵监管。时人都同情他,不少人假借他的名义,声称奉他的诏命,聚众起事,反对朝廷。司马奕本人一则万念俱灰,二则身处险境,言行更加谨慎。他不仅经受住了各种诱惑和考验,还极力表现出了“杜塞聪明,无思无虑,终日酣畅,耽于内宠”的样子,。

  司马奕就这样主动地“配合”桓温,老老实实地因阳痿病症而“病退”了。咸安二年(372年)年底,有人突然来到他的住地,称有太后密诏,奉迎他起事还宫复位。不知是有人想用他这位废帝作幌子来行“非常之事”,还是桓温叫人来有意试探他,司马奕听了有些心动,想要答应。幸亏他的家眷出来极力劝阻,才不为所动,说:“我得罪于此,幸蒙朝廷宽宥,怎敢妄动。假如太后有诏使我复位,应有宫使来,怎么只有你一人无凭无据来此,定是你们想作乱。”于是,来人匆忙而去。这以后,司马奕更是“深虑横祸,乃杜塞聪明,无思无虑”,整日饮酒作乐。如有宫人生下孩子,随即派人将孩子淹死,以证实自己是真正的阳痿。

  据《晋书》记载,“朝廷以帝安于屈辱,不复为虞。”
  由此,司马奕又活了十五年,直到病死,总算善终。太元十一年(386年)十月,司马奕病逝于吴县,享年45岁,史称晋废帝或海西公。
  司马奕被废以后,帝位改立会稽王司马昱,是为简文帝。褚蒜子被尊为崇德太后。简文帝是东晋元帝司马睿的儿子,简文帝辅政多年,颇有政治经验,褚蒜子终于又一次结束了临朝听政,回到了崇德宫,继续焚香礼佛,善修正果。384年6月,褚蒜子在宫中死去,终年61岁。葬于崇平陵。四十余年寡居的寂寞、苦闷,几番临朝的浮沉与饱受操纵的难言之隐,一切一切都化为了昨日云烟,无声无息地随风逝去了。她入宫以后经穆帝、哀帝、废帝(海西公)、简文帝、孝武帝六朝,历四十余年,曾四次临朝称制。每一次临朝称制,都是身不由己;每一次临朝称制,都貌似大权在握,在世家大族掌控的政权中,她不过是位身不由己、受人摆布的“皮影”皇后,而操纵她的正是东晋的士族门阀政治和豪门之间的政治斗争。

  桓温本性节俭,虽权侔帝王,每次饮宴,“惟下七奠柈荣果而已”。这位大将军,生平只佩服两人,一是西晋未期在并州地区抵抗强胡的刘琨,另一位就是已故大将军王敦。第一次北伐后,桓温在北方带回一个“巧作老婢”,是刘琨从前的府中歌伎。这老太太一见桓温,便潸然泪下。桓洹闻其原因,老太太答道:“您长得很像刘司空”。桓温大喜,回屋整装束发加冠,打扮齐整,又把老太太叫来欲问其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