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枭雄之刘备(一部屌丝逆袭的成功史,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第43节

作者: 重生之魂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就算孙权出兵抗击曹操是有自保的原因,特么战争胜利之后也得有他的利益瓜分啊!
  这可好,孙权出人出钱出兵出粮,浴血抗战帮助刘备一起打退曹操,完事之后拉着士兵的尸体回去了,鸡毛都不落一根,所有利益荆州的广大土地都是刘备的。
  不说是孙权了,这事搁谁身上谁干?江东的智囊团都是一群白痴吗?他们会同意孙权接受这样的谈判条件?
  自古以来,实力才是谈判的资本,有实力说话就硬,没实力只能忍气吞声。刘备已经被打得人马离散寄居江夏刘琦那里了,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地盘没地盘,孙权和他合作最后居然一毛钱不落?要有这么傻B的人,我也想和他合作,他出钱出人出管理给我投资,我们一起合作个公司,所有收入都给我。哈哈哈!做梦都要笑醒啊!
  日期:2014-10-23 19:54:25
  没有实力和孙权谈判的刘备,面临的结果必然只有一个——战后利益怎么分配孙权说了算。
  正是如此,所以后来刘备的荆州才不是自己的,而是向孙权借的。假如像《诸葛亮传》所说,荆州那就是刘备应得的,不需要再向孙权借了。
  诸位还记不记得五四爱国运动?
  当时岂是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他们投敌叛国?难道他们不想趾高气扬的拍桌子对着列强叫嚣“尼玛给我闭嘴,老子说什么就是什么!”真实的情况就是,背后没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外交官腰板也硬不起来。
  诸葛亮和孙权谈判,不可能占据话语主动权。
  《三国演义》更是胡扯,不仅把这段九成虚构可能性的记载编入小说,还把孙权和诸葛亮的谈话编成“舌战群儒”。这段历史记载里,对话的只有孙权和诸葛亮,但是小说里就变成了诸葛亮在江东朝堂上和一群江东重臣展开辩论。
  想想也是可笑,哪国的常委开会讨论攸关存亡的国家大事会让一个外人在场啊?
  别说外人了,级别低一点的都进不去。从来没有听说一个外交官能够旁听对方常委开会的,诸葛亮作为一个外交官去江东,孙权能够亲自接待就算很给面子了,正常情况应该是孙权和智囊团商议决定以后,再派一个诸如鲁肃这样的人作为己方代表和诸葛亮谈判,哪会让诸葛亮去干扰己方常委开会?
  还有,《三国演义》把两年后才有的铜雀台也提前弄出来了,《三国志·武帝纪》记载210年冬曹操才修建铜雀台,《三国演义》硬是让它208年赤壁之战前就提前登场了。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的情节而已,既然这样,我也不说是罗贯中读史有误了,就当他是窜连故事虚构情节好了。
  作为研讨正史的帖子,我也不想和《三国演义》扯上太多瓜葛,接着回来说历史。
  我个人分析,《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关于这段诸葛亮游说孙权促成双方结盟的记载,要么是陈寿听闻不实传言误记,要么就是他取自原本的史料有误,加上他对于诸葛亮过于推崇,所以难免在书写诸葛亮的时候有一些夸大溢美的成分。
  那么,抛开《诸葛亮传》的这些记载不可靠不说,周瑜在江东朝堂上是怎么“舌战群儒”说服众人坚定抗击曹操的决心的呢?曹操在赤壁之战里又总共投入多少兵力呢,这可是个千百年来的疑案,请看下节——来自爱讲历史的厨子姜吉中。
  下节提示:诸葛亮舌战群儒属于子虚乌有,周瑜舌战群儒却有九成可信,历史似乎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周瑜在孙权的朝堂上对着一干江东重臣意气风发分析战局,尽显风流倜傥潇洒自如的英姿,估计是个女孩子在场都要被他迷倒。可是,周瑜分析的结果实际上也是有水分的,真正可靠的结果在哪里呢?请关注(《绝世枭雄之刘备》二十六,赤壁之战曹操一共投入了多少兵力)
  (注刘豫州指刘备,最高官职做到豫州牧,简称刘豫州,就跟我们现代人说“刘市长”“刘省长”一样,哪怕是已经卸任退休的,往往也挂上他曾经担任的最高官职表示敬称)
  (注原意是“再强的弓弩射出的箭到达力量的极限时,就连轻薄如纸的鲁缟都不能穿透”,比喻曹操的部队已达力量极限,很好击破。原文出自《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这句话可不是诸葛亮自己发明的,是引用韩安国的语录。 )
  (注原文出自《孙子兵法》“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意思是说部队急行军赶路,超过人体体能最大负荷以后,这样的部队就连最高明的上将军指挥也要落败。诸位可以联系一下马拉松选手到达终点以后的情形,真是一推就倒。)
  附《三国志·诸葛亮传》原文记载,方便对照,倒数第二段即为“舌战”的核心内容。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