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的一千种活法——写给我九岁女儿看的历史》
第29节

作者: 流浪猫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23 08:38:42
  今天更新开始的分界线----------------------
  ◎ 〇 血统里的天才——卫青与霍去病
  卫青,在《八一八刘彻的身世和婚姻》一文中,已经作为卫子夫的弟弟,介绍出场。

  他的生身父亲其实姓郑,但因为是私生子,所以只好跟着母亲姓卫。
  自从卫子夫得到武帝宠幸,卫青还没有尺寸战功,甚至没有显露出军事天分,就因为姐姐的关系,直接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俘虏和斩首了七百多人,立下了首次战功。
  后来卫子夫生了个男孩,被立为皇后。卫青就更受重用了,第二次出征,就让他带领三万人,于是又俘虏和斩首了好几千匈奴兵。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战功。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赢赢赢!只要他出征,就从来没有过失败的记录,总归有收获,赢到乏味,没悬念了。
  卫青最大的一次战功,是匈奴右贤王大意了,以为汉军来不了这么远的地方,喝醉了。结果卫青带领汉军半夜跑了来,把右贤王的部下团团围住。

  右贤王还是带着一个宠妃逃掉了。但是抓住了他手下高级将领十几个人,部众一万五千多人,马牛羊一千几百万头,大胜。从此成为了汉的大将军。
  手下的一堆军官都获封为侯。连他还在襁褓里的三个儿子,都获得了封侯。再想想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也未曾获得封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哪!
  卫青的一生,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次在外征伐匈奴的时候,他手下一名军官苏建的部队全军覆没,只有军官自己逃回来了。
  关于怎么处置这个苏建,一个军官说:“您从这次出征以来,还没有斩过军官,正好斩了他,立威!”
  另外两个军官说:“苏建全军覆没是有原因的。他率领的数千人部队,抵抗单于数万人,力战了一天多,真正是没有办法才全军覆没了,苏建也没投降,自己一个人逃回来了。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斩首,以后还有谁,吃了败仗会逃回来?都不如投降算了。”
  卫青总结性发言,脑子还是比较清楚的:“我蒙陛下信任,给我当将军,带这么多兵出击匈奴,根本不担心立威的事。还是把苏建带回去,让武帝自己决定怎么处置吧!”
  后来带苏建回去以后,武帝果然没有斩苏建,只是把他废为平民。碰着个自卑的将领,听到那句“立威”,恐怕就正中下怀,真的把苏建杀了!
  没错,这样以后人家是怕你了,那是怕你胡乱杀人,对你离心离德。从这个故事看起来,卫青的战功,也不全是运气,也的确有他为人的因素在里面的。
  日期:2014-10-23 08:41:12
  霍去病,是卫青姐姐的私生子,成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他十八岁出道,二十三岁就死了。生如流星的一瞬,虽然短暂,但是光芒四射。
  十八岁的时候,霍去病是武帝的一个侍卫,因为善于骑射,跟随卫青出征,没有卫青那么高的起点,一开始就是将军。霍去病一开始,只是一个校尉。
  但是他血气方刚,胆子很大,带领八百名精兵,直奔单于大营,斩首了单于的祖父,俘虏了单于的姑父,除此之外,还斩首了匈奴2028人,勇冠三军,而被封为“冠军侯”。

  后来他和卫青一样,立下了赫赫战功。有一次他迷路了,索性孤军深入,抓到五个匈奴的王,五个王母,单于的阏氏、王子59人,相国、将军一类的高级官员63人,斩了匈奴30200人头。运气也太好了点(我不知道这么多人头,怎么运回来的,窃好奇之)
  他被封为票骑(骠骑的意思)将军之后,带领一万人,六天转战了西域五个王国,越过焉支山(胭脂山)一千余里,杀了匈奴的折兰王,斩了卢侯王,俘获了浑邪王的王子和相国、都尉。
  就这么一万人,斩首了8900多,并且获得了休屠王用于祭天的金人。确实是比较牛。
  这两大将都是卫家的女人生的,都怀疑卫家女人身上有军事天才的血统。

  日期:2014-10-23 08:44:07
  因为这两人打击匈奴太厉害了,单于生气了,准备杀了匈奴浑邪王。浑邪王于是和休屠王带领手下四万多人一起,投降了汉,被武帝都封为侯。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
  霍去病为人沉默寡言,有勇气,再困难的事儿他也敢去尝试。武帝曾经想要教他古代的兵法,他回答说:“作战嘛,看当时的具体情况施展谋略,哪里用得着学古代的兵法?”
  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邸,让他去看看是否中意,他回答说:“匈奴都还没灭,忙着治什么家?”武帝因此更加喜欢和看重他了。
  但是霍去病也有缺点。他年少得志,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显贵,所以对别人都不大关心。
  也是武帝太溺爱他。他率兵出征的时候,武帝命令宫廷里的御膳房,给他专门准备的食物有十几辆车那么多。
  班师回朝的时候,他的专用食物车上还装满了吃剩下的食物和肉类,而普通的士兵,却有饿肚子的。如果是李广,一定不会这样。

  在塞外的时候,条件那么艰苦,普通的士兵有的时候没有粮食吃,要饿肚子,精神不振,霍去病去忙着让人准备一个球场,给他踢球用。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他是一个英雄,但是也是武帝一直在资源方面向他倾斜,都把最勇猛的精兵挑出来,让他率领,才有这样的成绩。
  如果给他像李广那样的条件,随随便便给他一些士兵,让他带领,恐怕他很难得到士兵的死力。更不要说像李陵那样,率领五千步兵就能威震匈奴。
  卫青为人比较仁慈和善,尊重同事,也尊重手下,喜欢谦虚,遇到冲突的场合总是退让,武帝喜欢的是他的温柔和顺(怎么听起来像袭人,而不是一个大将军呢,但是通鉴原话如此)。

  两人的志趣和节操就是这样。
  在《史记》中,李广的传记位置在卫青和霍去病之前。个人猜测,这其实是司马迁的一种态度,认为李广若论军事才能,其实是在卫青和霍去病之上,只是第一,获得的资源没有这两个人多,第二,运气也没这两个人好(运气也是一种实力),所以最终取得的成就没有这两个人大。但是若论人心的话,实在是李广赢了。你还记得,李广死的时候,全军都哭了。认识不认识他的百姓也都哭了。卫青和霍去病去世的时候,惋惜霍去病去世太早的声音是有的,但是好像没听说过什么人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