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德意志与西班牙的庞大帝国——哈布斯堡史话》
第45节

作者: 大军冯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10 08:20:07
  受闵采尔思想的影响,起事的农民军提出“十二条款”,要求废除苛捐杂税,彻底废除农奴制,限制地租、劳役,归还被霸占的草地和森林,有权任免牧师等等,并强调圣经是农民全部要求的基础。
  但是,在起事过程中,农民军到处烧杀抢掠,贵族庄园和修道院损失惨重,因此,施瓦本同盟并不想认真地与农民军进行谈判,而是在乌尔里希事变平息之后,打算彻底镇压农民起事。
  施瓦本地区的各支农民军,纪律散漫,没有统一领导,而且缺乏训练,根本不是诸侯军队的对手,至4月底,施瓦本地区的各支农民军分别被施瓦本军队各个击破,施瓦本地区的农民起事被平息。
  但是,一波方平,一波又起,自3月底起,在法兰克尼亚地区,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事,农民军占领城堡和修道院,到处杀人放火,魏因斯贝格伯的伯爵路德维希是老皇帝马克希密利安一世的女婿,他顽强地反对农民起事,抓到起义农民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勒死。4月中旬,由法兰克尼亚骑士弗洛里安·盖尔率领的农民军精锐部队攻破了魏因斯贝格伯国,活捉了伯爵路德维希,伯爵请求用巨款赎免,农民说给两吨黄金也不行,血债要用血来还。农民一边击鼓,一边将路德维希用长矛乱刺而死。此事件震动了德意志,农民军获得了血腥和抢劫的名声,使得许多贵族起而反对他们。施瓦本同盟的军队,在镇压了施瓦本地区的农民起事之后,又来到法兰克尼亚地区,这里的农民军残害了驸马,作为哈布斯堡御用武装的施瓦本同盟,岂能饶过他们?经过一番交战,至6月底,法兰克尼亚的农民军也被镇压,很多农民遭到杀害。

  与此同时,在萨克森与图林根,则于3月爆发了由托马斯·闵采尔领导的矿工、城市平民与农民的起事,他们以帝国自治城市米尔豪森为据点,高举反抗大旗。
  托马斯·闵采尔,1489出生于德国采矿工业中心哈茨山区,后在大学学习神学与哲学,毕业后获得神学学士与文学硕士学位,他勤奋好学,酷爱读书,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
  托马斯·闵采尔大学毕业后,成为神职人员,曾经是马丁·路德的信徒,他经常与下层人民打交道,结交了不少矿工、城市平民与农民。闵采尔目睹了人民的困难生活,听到了群众的激愤倾诉,深知民间疾苦,他以下层传教士的身份在群众中广泛进行了宗教改革的鼓动宣传工作。
  1520年之后,在与矿工、贫苦农民的密切接触中,闵采尔的思想观点急剧地发展变化,渐渐与马丁·路德分道扬镳。他加入了激进的再洗礼派,而再洗礼派的主张是彻底进行宗教改革,建立没有贫富差别的“千年王国”。
  闵采尔认为天主教是一所破房子,不应再给这所破房子刷白粉,而是应该把这所破房子彻底拆掉,这在当时实在是大部分人都接受不了的惊世骇俗的论点。
  1523年,闵采尔在一个矿区做神父,继续革命的宣传鼓动工作。1524年8月,他带着一些人来到帝国自治城市米尔豪森,并于1525年3月发动起事。
  萨克森选侯、不伦瑞克公爵及黑森公爵组成一万一千余人的联军,前往镇压,闵采尔率领八千农民军,在施瓦茨堡伯国的弗兰肯豪森一带组织防御。
  农民军组织散漫,缺乏武器和训练,没有良将指挥,远不是诸侯联军的对手,5月16日,诸侯联军用大炮轰击,轻而易举就攻破了农民军的防线,农民军一触即溃,四散奔逃,诸侯联军的骑兵与步兵一路追击,见人就杀,直杀得农民军血流成河,战死和被杀的农民达五千多人,诸侯联军仅伤亡六人。闵采尔受伤被俘,遭严刑拷打,诸侯企图使他放弃企图彻底废弃天主教的异端学说,但他顽强不屈,被处以断头之刑。5月25日,米尔豪森投降,缴纳罚款,从自治城市降格,被并入萨克森选侯国的领土,图林根和萨克森的农民起事失败。

  作为历史的一段插曲,德意志农民战争结束了,前后有十多万的农民被杀。
  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在支持宗教改革的各诸侯国,教产落入诸侯或城市贵族手里,诸侯是唯一从农民战争中得到好处的集团,他们夺取了天主教会的财产,加强了对市民和农民的控制压榨。他们的竞争对手下层贵族则大大削弱,不得不听凭诸侯的摆布。
  马丁·路德虽然力主宗教改革,但是,对于杀人放火的农民起事,他持反对态度。他一方面认为,诸侯和教皇的残暴统治是农民暴动的根源,农民的许多要求是正确的,他要求双方“和平磋商,调解争端”,但在农民起事出现了不少杀人放火的暴行之后,马丁·路德则颇感气愤,指责农民“象疯狗一样抢掠”,他认为,农民犯了三重罪,一是破坏忠于领主的誓言,用暴力反对上司;二是抢劫并非属于他们的修道院和城堡;三是给他们的烧杀恐怖行为披上福音的外衣。

  马丁·路德的态度很明确,宗教改革是必须推行的,但杀人放火的暴行是必须反对的,因为这只能扰乱真正的宗教改革。
  托马斯·闵采尔的思想非常激进,实际上对宗教改革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闵采尔的立刻建立接近“共产主义”的社会的理想超出了时代的要求,也超出了当时的物质条件和大多数农民、平民的要求,缺乏实现的基础,其观点远非社会发展的主流,这种脱离社会发展潮流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观点,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并且,闵采尔等人也完全没有可行的实施策略,因此,德意志农民起义,只是德国历史上的一段插曲。

  帝国历次农民起事中,瑞士的农民起事之所以获得成功,最终从帝国中独立出去,自立门户,在于其非常老到实际的实施策略,与之相比,闵采尔起事在实际操作方面差得太远,不堪一击。
  对于镇压农民起事,帝国与教廷自然皆持赞许态度,对于忠实的部下、镇压此次农民起事的施瓦本同盟等诸侯,帝国君主查理五世与教皇克莱蒙七世对其大加赞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