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谋道:齐王的禅代大事还没个着落,老朽、老朽岂肯就这么撒手而去?
长子王恩晟说:父亲这又是何苦呢?我们王家,好歹也是当年“衣冠南渡”从中原迁来的大族,是东晋丞相王导的后人,您还是乾宁年间的状元,何苦到这时还要操这份闲心呢?您在江都作丞相做得好好的,为了他老徐家,您拖着老朽之躯赶过来,劝进都有一个月了,身体累得走不动了,尽心尽到这份上,他还能说你啥?他老徐都没这份心,你犯得着用冷脸贴别人的热屁股吗?好像我们王家非得黏着他老徐家一样,百官如何看我们啊?
王令谋连番咳嗽,吐出一口浓痰,方才说:你这悖逆鬼,哪懂时序代谢、春荣秋谢的道理?杨家暗弱,而齐王有雄才,且宅心仁厚;你看看他,方脸膛,高鼻梁,身材下短上长,绝佳的开国君王气度;他一天不登王位,老臣一刻也不忍离去。
这时,王令谋的养女之婿韩熙载从人群后方挤到前列,对他说:岳父大人,你尽管放心,天下非老徐家莫属。
何解?
徐氏称帝之心,金陵城妇孺皆知,大街小巷都在传唱着不同民谣;你留意这些民谣,造作痕迹甚浓,当然不是天籁之作;谁人所作,这用得着我来说吗?连一向远离尘嚣的苦行僧范志嵩,不知何故,也写了一首《月诗》:“徐徐东海出,渐渐到亨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这不全是为他这个“徐东海”铺路吗?舆论都起来了,何愁此路不通?他这几番拒绝,无非是故做姿态;父亲春秋年高,连这套庙堂规矩也忘了吗?
王令谋听这一番言,幡然省悟,连说:这就是了,这就是了,熙载从北方来,算是当今“衣冠南渡”之客,见多识广;老朽确实糊涂了;现在清醒,心里也坦然了,该去了,该去了。
说毕,老臣王令谋便沉沉睡去。
这一日,德胜军节度使柴再用、镇南军节度使刘信、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诸军都虞侯王兴……地方六节度中的五镇,以及殿前左右统军、左右控鹤军、神策等六军都递上奏表,奏称将以忠武节度使王令谋为楷模,请齐王即皇帝位,诸道军伍定将鞍前马后尽忠效齐。
再一日,北朝大将卢文进率数万将士渡江而来,说是要投奔明主。卢文进最初为契丹驸马,受封平州刺史;后来契丹内讧,他一马南来,归顺了后唐。后晋篡唐,晋主石敬瑭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卢文进担心契丹人向石敬瑭索要自己,便渡过淮河与长江,直奔升州,投进了齐王的营寨,同时上表请齐王即皇帝位,从此自当肝脑涂地,誓死跟从。
又一日,虔州刺史贾浩、楚州刺史李简、袁州刺史王会、江州刺史张延翰、宣州刺史马仁裕、和州刺史王彦俦、歙州刺史朱匡业、濠州刺史刘仁规、抚州节度使刁彦能……三十五州的二十六州封疆大吏均向齐王递上奏表,奏请徐知诰即皇帝位,并向齐王效忠。
又一日,历州节度史徐知证、润州刺史徐知谔上表徐氏兄长:
惟兄长雄才,为继承太祖武王功业之不二人选;先兄知训、知询、知谔,襟怀与能力均不敢望尘。盼二哥赐予金陵雨露,启江东繁庶,俟它日定中原,统神州。以兄王文治韬略,定可江山永固,神器永执,契此,当早行春秋禅代,据九五之尊,享帝王鼎礼……
(待续)
日期:2014-09-21 09:15:50
五
几天来,已擢升为诸道大将军的王太子徐景通,手中攥着吴朝总领兵符一直陪侍齐王宫,身边跟随着嫡长弘冀,侍从还抱着嫡幼从嘉。
徐知诰留意着景通,见这位长子神采俊朗;再留意弘冀,这位长孙也是少年刚毅;又从侍女早翠怀中抱过从嘉,见这幼孙也是金玉圆润,心中甚是欣慰:好,好,我们徐家有希望;你们兄弟个个贤才,弘冀这一辈也是仪表堂堂,后继有人啊。
仰仗父王天威,我们徐家当然会贤才辈出,且秀冠江淮。
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做到兄恭弟让、父慈子孝,绝不能兴杀伐之事,要厚道立国,让我们齐国能够福祚永延。
父王教诲的甚是,有儿臣在,定将父王今日的敦敦教诲示之于子孙万代。
徐知诰仔细端详怀抱的从嘉,咕哝道:我左看右看,怎么就看不出他那颗重瞳?
这两天好像收敛了,儿臣也不大分辨得出来。
这么说,帝王之星照临徐家之说,只怕也是镜中花水中月了?
不不不,父王,满朝都在期盼您来掌管江淮大地,哪天都有朝议提请此事;况且,新近出现的很多征兆,都说明我们徐家贵不可言……听徐玠大人说,今年开春,扬州西湖边的杨树全开出李花来,花朵甚是明嫣烂熳。这么说,他们杨家的天下,理应归我们李家。
你糊涂?我们姓徐。
可是父王,我们本来就是姓李的啊!不如、不如我们还了本姓,正好应了这祥兆。
放肆!义父待我恩重如山,既然姓徐了,哪有改回去的道理?再说,知谔、知证他们怎么看待我这个兄长……好了,好好把从嘉带大,别太掼了他,莫去听巫师们胡诌,这伙人都是骗子,骗我说你二弟景迁贵不可言,还不都是看他做了驸马,瞎蒙一通……咳,留他在东都辅政,就是想让他守在皇帝身边,能有所作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生死有命,父王,别再为老二伤心了;儿臣跟景遂、景达都还在,种贵人的肚子里还怀着父王的骨肉,兴许也是个东吴才俊……两位叔父的奏折我看了,他们所言不差,太祖武王为杨家辛勤拼下来的江山,理应我们徐家来摘果子。
你可别忘记,在徐家,我们也算是外人……先王的那班遗臣,未必就膺服于我;李德诚、严可求等老臣肯定尽忠,其他人呢?
除了父王,徐家无人……几个叔伯都是脓胞,兵权掌握在父王手里,还由得了他们?父王前两天还说过,有了兵权,就有了王权!
哈哈哈哈……有了兵权,就有了王权;老夫无意间说出的话,只怕就是几千年的至理名言。也罢,不是说百官都在劝吴主退位书上签名了吗?都签到多少了?
基本上都签了吧。
都签了?宋齐丘也签了吗?
独他这个没良心的不签表,他那几天装病,不上朝了。
他病了?那得派人去探视探视。他怎能不签呢?他怎么能落后……不行,不能性急,让他们再闹一闹,此事再做计议。
两人正商议,外面又传奏表,是南平王高从诲来奏,表请齐王即帝位,建都升州,南平愿为大齐藩属国。
徐知诰闻奏,哈哈大笑:看吧,看吧,这“高赖子”也巴结到我徐知诰身上了;他前几年才上书对杨溥表衷心,这下又来挠我徐知诰的痒了?真是过瘾,好笑之极。
父王,你莫小看了他,高从诲好歹也算是一方君主,他都力请父王禅代,何况吴朝的百官和臣民?
他一方君主?他除了奉后唐正朔,结果跟末帝李从珂闹翻,后来又奉我们大吴杨溥为主;到石敬瑭据位,他又认后晋为宗主国。同时,南楚马殷、南汉刘龑,哪一方君王即位,他不都是率先恭贺?为了经营他那巴掌大的荆州之地,就靠诞着脸皮四面讨赏,还凭着地利劫掠南来北往的商贸和进贡……这种小人,臭名远扬,我徐知诰用得着他来恭贺?受他恭贺,寡人又能捞到什么好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