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命:说一段中原古镇的阴森传说》
第37节

作者: 海殊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1-26 12:10:00
  =====今日又开工=26/01/2014=========
  过了一会儿,查理王听得那人说一声告辞,便推开门走了出来,查理王连忙藏身在黑暗中,只见那门里出来的人,身材挺拔,身穿绸缎便服,虽然看不清长相,行动之间却非常利落板正,眼见是个行伍出身。查理王看着他走下楼梯,还未回过神来,却听门里一声呵斥:“出来。”
  查理王心知已经被李道士发现,便笑嘻嘻的走了进去。
  只见那桌上摆着一盏莲灯,两边雪白细瓷茶具里斟着雀舌好茶,客人果然不同一般。李道士坐在桌边,脸色阴晴不定,虚眯着一双眼睛看着他。查理王便扯了凳子坐在他跟前,等他发话,又觉得十分口渴,抬眼往桌上撒撒,只有两副碗盏,只好忍着。
  只听李道士说:“有什么想问,尽管问便是。”
  查理王有千般疑问,堵在心间,欲要张口,却徘徊半天,才道:“我的佛,你是人还是神?”
  李道士微微而笑,道:“那是道家的异术。你在幻象里,妖鬼的异境里,还有阴司里,看见都是一匹白狼。”
  查理王傻笑了一下,道:“道长,你青春几何?”
  李道士哼笑一声,居然翘起脚来,悠悠道:“虚度三百八十四岁,生于明成化廿二年(楼主 海殊途 注:公元一四八六年)。王家小子,就是在我正交年二十四岁时,在你家乡的赌场里碰见你家先祖,也就是在这一年,我中的恶疾,从此不老不死,一直活到现下。那害我中疾的妖魔,一直存在于世间,总有个千百年了,也许更久。你家先祖的血,能压制我的病,这样的王家人,每代都出一个,当然,这世上也还有其他的替代,但效果终究不如王家人。”

  查理王早已听得目瞪口呆, 忘了言语,只听他一个人自己说下去,那李道士又说:“这世上有一种怪物,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妖魔,这种东西,杀不得,一旦杀了,又没有新的出来,便会有灭顶的灾难降世。从那时起,我和几个同门,便开始找这种怪物,一旦找到,就把它拘禁起来,拿我们的血喂他,让他一直活下去。你那时在王家藏书阁里见到的那个,便是此物。他以前也是王家子弟,他若不死,怪物就他一个。你杀他的前几日,我进藏书阁看管他,顺便取他的血压制我的病,谁知他却发起狂来,趁我发病,几乎逃出,却被你打死了,此时若无新的怪物出来,后果不堪设想。我也想过,每代都如此,何时是个尽头?此番我去关外,也是寻个了断,至于如何了断,你自不必问了,你我相交一场,能跟我到这里,已经足够了。过几日我便和那人去关外,你带着侯六自己回去。”

  查理王给他噎的半天不能出声,眼见口干舌燥,也顾不得了,抓起李道士的面前的茶碗就是一大口,心里转了个弯,说:“老李,你的茶碗我用用。你要喝水就直接用茶壶吧。要我回去是行不通的。我早就听那黑白无常说了,我是个短命鬼。咱们兄弟一场,你怎好忍心撵我回去一个人死?况且那俩鬼也说了,你百年之后也得下来,咱们虽然死不到一处,兄弟我早些在奈何桥边等你一百年罢了,过上几十年,小六也下来,咱们还有聚头之日。你若失了道行,要下地狱,我也陪着你就是了。”

  李道士听了,却闭闭眼睛,道:“那就随你。只是能改命时,为何不去改?你将来怕是要后悔。走吧。”
  查理王便和他一道走出去,一路上倒也无语,快到梁府时,查理王突然想起了那个酷似李道士的美妇人,便问道:“老李,那天我在镜子里看见一个妇人,那是谁?”
  李道士半晌无语,却又轻声道:“那是我娘,死时还是奴籍。”查理王不好多问,一连几天无话。
  过了几日,大家仍从港口出发。接应的船却是一只官船,查理王老远的看见,那船头立着一人,年纪大约四十余岁,面目有几分儒雅。看身形正是那日茶楼上所见的那位,此时已经是这伙人的接应。后来知道,这人也姓王,果然是行伍出身,目前仍在京中任个典仪之类的七品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加之他自己连名字都含糊其辞,查理王也就没有多问。那人却对查理王非常亲切,说既然同姓,不如让查理王和他叔侄相称,查理王虽觉怪异,却不好拒绝,只得答应。

  船开到渤海湾的天津卫,李道士三人连同梁庆鱼都下了船。此番正是别离之时,梁庆鱼要去的是京城,而李道士三人却是直接行船,再去辽西秦皇岛,直接过山海关去关外。此时已是深秋下午,天气阴沉,秋景萧索,三人在站在码头上,和梁庆鱼拱手作别, 虽然相处不长,却也经历了生死,此时十分伤感。梁庆鱼料定以后再难相见,便哽咽道:“道长,老王,小六,我便去了。你们多保重。”这边厢三人,李道士依然默默无言,查理王和侯六也不知该说什么,只是胡乱的挥挥手,梁庆鱼退了几步,眼巴巴的看着他们,咧了咧嘴,转头走了。

  话休絮烦。等到了山海关外,王典仪领着众人在官驿住了一夜,第二天,三人便继续坐船,直到三山海口,又向北行进,至奉天,又继续向北行进,马不停蹄,一连数日。
  这王典仪一路上看着羊皮地图,他过奉天时,招了两个当地兵勇。查理王原以为他只是随手而召,后来却发现三人配合默契,像是合作了许多年,心中有些异样和警惕,便试探着询问他。
  那王典仪是个老油子,早看出了他心中的疑虑,哈哈大笑道:“贤侄不必多心,这里也有一段故事,就是古怪了点。我为何来找李道长,原因也在此。你听我细细讲来。”
  半年前,官面上给辽河修筑堤防,需征召民夫。王典仪手下的一个团练,带着二三十个兵勇去思山岭征人。结果发现一座荒村,村里一个活物都没有,那团练觉得蹊跷,以为是村民逃避徭役,举村逃入山中,便改道去了另外的一村招人,回来时便对他报告了此事。
  王典仪心里也觉得奇怪当下带了四十个人去了思山岭的无人荒村。王典仪还心道:这些刁民,真个入山逃避徭役?待我在村里驻扎几日,他们也许自己就回来了。他带着兵勇,在村中谷场露营至半夜,无法安睡,便起身小解,回来之后,却发现与他同一个营帐的三个亲兵,只剩下两个人,便问另外一人去了哪里。
  只见那两个亲兵,名唤张大和张二的,此时面露不解,惊惶道:“上官,却才不是你忽然进来,说需他帮忙,把他叫出去的?”

  王典仪心中大骇,当即令亲兵叫起所有歇息的兵勇,将整个村子翻了个遍,并没有找到失踪者,及至天明,再次清点人数,却发现少了三人。王典仪不信邪,当即驻扎下来,搜遍周边各处山林,谁知几天下来,人却越来越少,原先四十个人,到最后只剩下二十八个,他心中知道此事太过邪乎,便拔营撤离,在辽河边一直待到九月才回京,这期间他思前想后,觉得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然又忌惮着那未知的邪崇,不敢再回思山岭。此时恰好得了海州的消息,心道:若他在时,或可一试,便来找李道士了。

  到这日黄昏,翻过一道山梁,便到了一个叫做思山岭的地方。这关外的深秋,若是到不了有人烟的地方,入夜十分难捱。查理王和侯六正暗暗叫苦间,那高胖的兵勇,王典仪称他为张大者,却告诉众人,前方即是一个小村,约莫百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