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里的雪域战争 之三 血色嘉绒:两征金川,十全老人的荒诞武功》
第55节

作者: 京华烟云AMIP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1-22 12:41:24
  《番外篇:第一次金川战争人物的最后结局》(完)
  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新疆乌什也就是今天阿克苏地区的乌什县爆发了动乱,从清廷事后的调查结果看,这场动乱与现在的那些事儿还真不太一样,很明显是朝廷理亏,帝国委任的地方官员过于作威作福,压榨得百姓不堪忍受,最终铤而走险。
  这从清廷对事变责任人的处理也可见一斑——三名驻疆大员,包括喀什噶尔办事大臣、阿克苏办事大臣以及和阗办事大臣,因“凌辱回众”、“ 重利盘剥”、“贪婪败检”等罪名,统统掉了脑袋,而这些人的官职不是一品就是二品,乾隆也算是出了重拳反腐。
  动乱爆发后,熟悉当地情况的军机大臣阿桂奉旨回到新疆,与伊犁将军明瑞共同率兵前往弹压。此战中,面对着坚固的乌什城防工事和当地同仇敌忾的人心,清军的攻击十分艰难,这时阿桂初步展现出后来在第二次金川战争中的军事思路,他下令在乌什城外再建围墙,彻底断绝对方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决不让一粒粮食进入城中,同时顶住皇帝早日结束战争的催促,并不急着进攻。

  果然,围城将近半年之后,守军弹尽粮绝,每天都有不少人活活饿死,为了争夺越来越有限的资源,矛盾激化的首领们斗得你死我活。最后投降派占了上风,他们将四十多名主战派捆绑起来,大开城门投降。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农历八月,这场变乱终于被镇压下去,清军以相对不大的损失赢得了胜利,但是战后,统帅阿桂却没有得到任何嘉奖,反而受到严厉处罚,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乾隆对阿桂此前围而不攻的策略十分不满,认为他“剿办迟延,示怯损威”,而在善后处理问题上,阿桂也让迫切想展示自己天威的皇帝火冒三丈——清军进入乌什城后,仅仅将几名为首的敌人头领凌迟处死,另外十多人斩首示众,而其他三千多守军,则只是教育一下便让他们与老婆孩子团聚,随后又发放盘缠让他们带家人一起前去伊犁屯田。
  乾隆得知后怒不可遏,大骂清军两名主帅阿桂与明瑞是“两个该杀的”,这俩混蛋自己充好人想给自己添寿,不仅将这么多人免死,还发给路费,其居心何在?这岂不是说朕多杀生要折寿吗?很快,皇帝下了一道血腥味儿十足的圣旨,内容都是大白话,就不翻译了:
  “此间,明瑞、阿桂两个该杀的,不知已经如何办理了?倘若接到朕中饬之谕旨后,知道自己先前所办错谬,即巳剿办则已。倘若奏报后就已送往末及办理,则随伊等充好人送往好了,朕岂能反复降旨令其剿杀?
  “即便免死,亦断不能按伊等所奏,送往伊犁等地屯田。因此等人俱系该杀之人,留其性命巳属侥幸,仍准其与妻女团聚可乎?
  “著传谕明瑞、阿桂,将此三千余男人,以四五百人编为一队,相应派出官兵,从伊犁等地经巴里坤,哈密送往内地,交付杨应琚,酌情分送各省赏给大臣官员等为奴,若于途次逃脱,即查拿本族亲属俱行正法。”

  阿桂和明瑞吓坏了,两人合计一下,终于硬下心肠,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以“解送内地,恐生事瑞”为理由,对已经释放的乌什城守军大肆搜捕,能抓到的统统砍了脑袋,随即想皇帝上报“回众二千三百余名,已尽行正法”。尽管如此,乾隆仍怒气难平,下令将他俩“交部严议”,最后的处理结果是革职,此时皇帝再来充一回好人:“命从宽留任”。
  这个明瑞是孝贤皇后大哥傅文之子,因而也就是傅恒的侄子,三年之后的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他担任清军主帅进攻缅甸,最后竟然中伏阵亡(其实是兵败自杀),还得要小叔叔傅恒过来给自己收尸擦屁股。明瑞死后,阿桂由伊犁将军任上被调到东南亚,出任主帅傅恒首相的副手,再次攻打缅甸。
  虽然也号称“十全武功”之一,但这场战争打得却极其窝囊,在缅甸游击队神出鬼没的不断骚扰下,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的清军在丛林中举步维艰,大量官兵病死,连主帅傅恒也病得动弹不得,回京后不久就撒手人寰,而另一名副帅阿里衮则干脆病死在军中,陆续病死的还有副都统永瑞、提督五福、叶相德、总兵吴士胜等一大堆高级将领,其中也包括傅恒的儿子傅显。因而到了战争后期,身为领导层里唯一全须全尾的成员,阿桂实际上已经成了清军的最高统帅。

  与第一次金川战争的情形类似,征缅之战的结局也让人哭笑不得。当时缅甸贡榜王朝南拒清军北破暹罗(今天的泰国),虽然战场上胜多负少,但国际形势并不怎么乐观,除了与庞大的清帝国为敌,也与占据印度的英帝国睚眦不断。不想陷于两线作战困境的缅王孟驳遂主动向清廷求和,在金川尝过甜头的傅恒顾不得自己的病体,赶紧向乾隆上奏请求批准,正为此事倍感头疼的皇帝自然答应。
  但没想到的是,孟驳可没有当年的莎罗奔那样守信用,乾隆左等右等盼了一年多,缅甸此前答应派的进贡使者就是没影儿,让好大喜功的皇帝极其郁闷。此时傅恒已经病死——而且即使他活着,从以往情况看,乾隆也不会把自己小舅子怎么样——于是副帅阿桂便倒了大霉。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八月,阿桂担任的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礼部尚书(从一品)、镶红旗汉军都统(从一品)等一系列职务被乾隆统统罢免,“著以内大臣革职留任,办副将军事,令其自效”。
  一年以后,正在前线戴罪立功的阿桂向乾隆请求再次大举伐缅,结果被心情不佳的皇帝骂了个狗血喷头,连内大臣的位置也没了,“上手诏诘责,命夺官留军效力”。照这样发展下去,已经失去乾隆欢心的阿桂,其前景相当不妙,很可能成为又一个张广泗。
  可就在这时候,这位已经不再受人待见的大臣却突然时来运转,最后不仅一雪前耻,而且还拿下了帝国首相即领班军机大臣的宝座,绝对可以说是咸鱼翻身,而这一切,主要都是一件事的缘故。

  因为第二次金川战争爆发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