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脸谱——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9节作者:
十大碗
日期:2014-08-12 15:29:44
说明:本文原以《卑鄙来访——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发表在本论坛及本网站读书栏目原创版块中,由于对之前发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加之原来作品系从读书版块由程序自动上传到本版块,以致排版不是很清晰。现经修改后,手动发在这里,敬请原来的读者谅解。
日期:2014-08-12 19:45:25
三、冤 家 同 事
——与“人”为敌、贻害四方的唐朝宰相卢杞
对待同事,睚眦之狠必报,一言不合成仇,不远不近生疑,有能有贤定除。与他做同事,直似结上了冤家一般,纠葛频发,大难临头 ——作者
1、同事的他
公元785年初夏的一天,赫赫大唐朝廷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负责拟制诏书的官员竟然抗命拒不拟旨。
真是天下奇闻。苦笑不得又气急败坏的唐德宗李适感到十分惊奇,颇有点急不可耐地想看看是何方神圣竟然如此大胆?
恢宏金殿之上,德宗见到的只是一位相貌极其普通的刀笔小吏,在满殿大臣众目睽睽之下还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惶恐不安,简直与之前猜想的那种桀骜不驯的形象大相径庭。本来想发一番雷霆之怒,但见他这副摸样,德宗稍稍放缓了语气:
“什么名字?”
“五品给事中袁高”
“为何拒绝草拟任命诏书?”
“所任不妥”
“何处不妥?”
“卢杞为政,极恣凶恶,三军将校,愿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若复重用,恐失天下众望。”
真是危言耸听,德宗心中暗想。卢杞数年任职宰相,处事妥帖,为人亲和,只是先前大臣朱泚作乱时,邠宁、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乘朝廷依仗其平乱之机,上表指责卢杞诸多不是,奏请罢免其相位。为了安抚李怀光,促其尽快平叛,这才将卢杞贬为新洲司马。这次打算升他为饶州刺史,为将来再复重任铺垫一下,没想到遇到这么大的阻碍。自己与他多年相处,并无感觉他有何不好。眼前这位狂妄之徒定是与卢有怨,欲使报复,必须严加惩处以儆效尤。
龙口未张,群臣中又站出一人,是史官张荐,言道:
“卢杞外矫俭简,内藏奸邪,三年擅权,百揆失序,恶直丑正,乱国殄人,天地神祗所知,蛮夷华夏同弃。今复用为饶州刺史,众情失望,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乞回圣慈,遽辍新命。”
言犹未尽,群臣争先恐后,慷慨陈词,什么“蒙蔽天听,隳紊朝典”,什么“致乱危国,职杞之由,可谓公私巨蠹,中外弃物”。更有危言耸听“自闻再加擢用,忠良痛骨,士庶寒心”,更有信誓旦旦“沥肝上闻,冒死不恐,冀回宸睠,用快群情;”甚至言到,闻知朝廷要复用卢杞,百姓“物议腾沸,行路惊嗟”,“ 特加荣宠,恐造祸阶”。众口一词,疾言痛批,“人之无良,一至于此。伏乞俯从众望,永弃奸臣。”
群情激昂,讨声震天。
始料未及又大惑不解的德宗看着眼前这些义愤填膺的臣僚,感到心中失了底气。依众人所言,卢杞岂不已达“人神共愤“”四海共弃”的罪大恶极程度?但多年与他相处,自己的感觉怎么与众人正好截然相反?若说众人妄言,其中大多数大臣都是忠心耿耿之人,即使在自己危难之时也不避生死相随,并非那种构谗害人之辈。如果是因私报复,但众口一词却又如何解释?
迷惑不解的德宗皇帝转头询问宰相李勉,
“众人都说卢杞奸邪,朕何不知?”
李勉答道:
“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
德宗默然良久。
这是一千多年前的真实一幕,并非笔者杜撰。
卢杞(?-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廉洁宰相卢怀慎之孙。其父卢奕是唐玄宗天宝(742年正月—756年七月)末年的东台(即门下省,负责机要、审查诏令、签署章奏等事物)御史中丞,安史之乱时洛阳城陷被俘,拒不降服,不屈而死。由此来看卢杞应称得上是“根红苗正”之人。史书记载,卢杞 “色如蓝”,可能是脸上长了块蓝色胎记,加之相貌丑陋,人们“皆鬼视之”。虽文才不多,但能言善辩。因系高官功勋之后,卢杞以“门荫”得官,历任评事、监察御史、忠州刺史、刑部员外郎、御史大夫等职,直至做到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宰相。但天公不作美,卢杞既没有继承祖父的清正廉洁,也没有继承父亲的一腔忠贞,却成为一个阴狠奸邪之辈。为官从政期间,嫉贤妒能、祸害同僚之举数不尽数,以致人人切齿,处处怨恨,出现了篇首所叙的那种局面。
与对待同僚坏事做绝相反的是,卢杞对那些掌握自己命运前途的顶头上司,却是另一副嘴脸,柔服顺从,谨慎低调,那是上下左右前头后头720度看着都是一个绝对的好人,尤其是他能够准确揣透上意,说话办事尽能投其所好的本事,令上司感到看着顺眼、听着顺耳、想起来放心。卢杞能够一路升迁,除了父辈的声誉之外,与他这种极会令上司顺情畅意的手段有着莫大关系。到了任职御史中丞时,因为有了能够直接面见皇上的机会,卢杞的这一才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很快就因为“论奏称旨”,即应答颇趁圣意,升任御史大夫,不多时便又升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登上了人臣顶峰。
不少人认为未必尽然,卢杞未必全赖献媚讨好才到如此地位,肯定有其所能,不然为何不仅一路顺风,而且唐德宗李适也不是无能之辈,那是安史之乱末期做过天下兵马大元帅、平乱后任过尚书令重要职位的人,还能不识人的才干高下?此言乍看有理,但实际生活中看走眼的事例不胜枚举。
单论理政才能,卢杞只能算是中庸,相对于所任职务尤其是宰相之职而言欠缺的着实不少。例如建中四年(783年),当德宗君臣被朱泚叛军围困于奉天,唯一援军救至,却被卢杞以不能惊动先帝陵寝的荒唐理由被迫改走山谷,被早已占据有利地形的叛军包围致使全军覆没,击碎了孤立待援的德宗君臣的唯一希望,德宗几至被叛军俘获。甚至当时的藩镇之乱与卢杞也有相当关系。卢杞不顾民间疾苦的征捐政策加上苛刻残酷的征收手段使得民怨沸腾,以至于当时京城发生兵乱之时,叛军的口号就是“不夺尔商人僦质矣,不税尔间架、除陌矣!”(僦质、间架、除陌都是卢杞采取的征收捐税措施,大意为废除这几种税),可见卢杞的无能及失误造成了多大危害。
与他对上司、对皇上百般讨好顺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卢杞对同事同僚却又是另外一副心肠。不管是对同级还是对下属,睚眦之狠必报,一言不合成仇,不远不近生疑,有能有贤定除。与他做同事,直似结上了冤家一般,纠葛频发,大难临头,直应了那句“同行似仇敌”之说。更为可怕的是,与其治邦安国方面的低能乏术不同,在迫害同僚方面却是诡计多端花样百出,他在害人行径中所显现出的奸邪天赋和阴暗心思,远非正人君子所能想象,今择捡几例以为君子之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