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仕途外篇:刘备、曹操、司马懿等中国九大聪明人的那些事》
第36节

作者: 闲侃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9-24 09:06:40
  听见呼唤,老子睁开眼,面前竟站着他的学生子居,于是回答道:“子居,是你啊。我云游天下来到了这里,正等待渡船过河。你这是去哪儿?”
  子居回答:“我的故乡就在河对岸不远处,正准备回故乡建一所大宅子。”
  老子笑道:“有地方遮风挡雨吃饭睡觉就行了,何必那么摆阔气。”

  子居解释说:“没有一个安静幽深的地方怎么修身养性,没有奴仆伺候吃穿住行,又怎么能够专注精神。”
  老子说:“你太能炫耀,喜好攀比,欲求强烈还想内心安宁,这怎么可能!饿了就吃饭,累了就休息,太阳出来就工作,夜晚困了就睡觉,就这么简简单单,自然精神愉悦,身体健康。你瞬间便有千万个欲求想实现,被其困扰驱使,为其奔波劳碌,以致身心俱疲,苦痛缠绕。”
  子居意识到自己很浅陋,惭愧的说:“弟子鄙俗,多谢先生教诲。”
  老子转移了尴尬场面,手指河中说:“渡船来了,我们过河吧。”
  等上了渡船,老子笑容可掬的和乘客们闲聊天,看不出他有多高的学问,也没有名人的那种矜持。子居却端着架子,气质超凡脱俗,一看就是一个有身份的人。船主特意给他泡了杯茶水,以示尊敬,乘客也起身给他让座。

  “恩!啊!好!”子居更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了。
  等渡过河,下了船,老子一边走一边叹息,对子居说:“刚才看你的神态,傲视旁人,自以为很牛,真是不可理喻呀!”子居解释道:“和一群鄙俗的老农有什么可说的。”
  老子说:“君子与人相处,就像冰融化在水里,那么和谐融洽。与人交往,永远保持一颗平等相待的心,既不能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也不能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子居问道:“请先生说说,该怎么为人处世?”
  老子回答:“民间有句俗语‘奸人都是傻子’,你对别人奸诈,别人也会对你奸诈,在奸诈险恶的环境里生存,你的命运可想而知。所以对人要慈爱公平、谦和不争、简约收敛,就如同老农种庄稼,播种善缘,收获善果。”
  子居恍然大悟,说:“弟子明白了!要做一个有益于别人的人。”
  老子点头,说:“孺子可教也!”

  子居又问:“在人群里生活,难免受到伤害,该怎样自我保护?”
  老子回答:“曲则全,刚则折。做人要柔,知道转弯,太强硬就容易受伤害。自我表现,自以为是,自我炫耀,自以为了不起,这些都是招致伤害的愚蠢行为。切记!切记!”
  一番交谈之后,两人挥手道别,各奔东西。
  日期:2014-09-26 15:48:24
  道可道
  老子游历了许多地方,最后在沛地隐居,他是真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传说老子活了一百多岁,每天向他求道的人络绎不绝,弟子遍布天下。
  其中有位弟子名叫庚桑楚,对老子学说领悟颇深。凭借深厚的修养,这人在家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至于改变了当地的民风,百姓和睦,日子太平,童叟无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为此,众人推举庚桑楚做那里的首领。

  庚桑楚坚决推辞,甚至因此要迁居,他的学生南荣劝道:“别这么谦虚呀!做首领总比作死好受吧?”庚桑楚回答:“你不懂啊!”南荣说:“当领导是件好事,还需要懂什么。”
  庚桑楚叹了口气,他认为南荣目光实在短浅,说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幸福与灾祸相伴而生,看似是福,其实是祸。巨鲸在大海里能吞掉渔船,一旦跃到海滩上,会被蚂蚁蚕食。人不能脱离生存的基点,去做超越本能的事。我连人都没做好,哪有能力做什么首领。”
  南荣笑道:“因为怕死不敢做首领,总能做个寿星吧!请先生讲讲养生之道。”
  庚桑楚回答:“关于养生的学问,我没资格回答你,去找老子吧!”

  南荣冒着风雪,在严寒里走了七天七夜,终于见到了老子。
  老子发问:“你找我,打算学什么?”
  南荣回答:“学养生之道。”
  老子说:“养生之道,在于神清心静。懂得放下,知道满足,不使功名利禄困扰内心。”
  南荣问:“还有更深的养生精要吗?”
  老子说:“养生精要,在于顺其自然,随遇而安,随遇而能安。不再被遥不可及的理想羁绊,尽力做好眼前的事,譬如一棵小树,别总期望成为参天大树,认真吸纳阳光雨露就够了。”

  南荣问:“还有再深的养生哲学吗?”
  老子笑了,回答:“苦来吃苦,乐来享乐,今天生则生,明天死便死。”
  南荣向老子深深鞠了一躬,说:“弟子懂了!看淡苦乐,忘却生死,便是养生的完美境界。”
  送走南荣,老子又迎来一位造访者,此人便是孔子。自从上次分别,两人已近二十年没见面,孔子由大小伙子变成了大老头子,看他的神态表情,似乎依然不得意。
  双方相互寒暄了一阵子之后,老子发问:“弹指一挥间,听说你成为了北方的圣人。这次来我这儿,有什么指教?”
  孔子回答:“我这些年算是白活了,依旧没有入道,恳请先生指点迷津。”

  老子说:“道这玩意儿很玄妙,它左右着万物的出生与灭亡,谁都逃不过此宿命。既然是宿命,人的福祸、贵贱、荣辱自有命注定,该来时无法抗拒与阻挡,该去时也不能留住,所以福来了微微一笑,祸来了也微微一笑,这便是得道的智者。悟透人生,则苦也不苦,乐也不乐,福祸等同,生死两忘,一切坦然面对。”
  孔子感慨的说:“五十而知天命啊!这些年我总想建立功业,成为有所作为的人,为此奔波劳碌,困苦不堪,直到今天也没能实现,这就是天命呀!既然想得到的不能得到,又何必痛苦呢?我好蠢!”
  老子微笑着说:“过分强求,就是违背自然之道,所以痛苦发疯。智者活在这世界,既不逃避命运,敢于担当;也不眷恋命运,勇于放弃。要与时俱进,随波逐流,由此岸到彼岸。人和人都差不多,关键看谁能驾驭社会潮流,把握做事的时机。”
  孔子豁然开朗,说:“我终于明白命是什么东西了!是猪就过猪的生活,是人就过人的生活,猪有猪的快乐,人有人的痛苦。”
  老子说:“人们天天求道,其实道就在自己心里,顺道而行,便是幸福的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