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
第6节

作者: 修武兴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英国人打定了扶持德国的主意,自然在行动上就表现了出来。
  1935年4月11日,英法意等国首脑在马吉奥里湖边的斯特里沙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中的多项条款,胡搞乱搞的相关事宜。
  会上墨索里尼挑头怂恿英法对德国采取断然的措施,以促使德国继续遵守《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的相关条款。
  对于墨索里尼的呼吁,英国人的反应极为冷淡,英国人表示:我们不喜欢对德国加以制裁;法国人则表示家里目前不太平,没空搭理德国。墨索里尼见状,无法可想,最后建议好歹咱还是意思意思,因为很多记者都知道我们在这儿开会讨论德国问题,咱一点表示都没有,人家会笑话我们不作为的。
  英法的首脑们想了想,觉得“面条国”的领袖说的有理,于是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政府发表了联合声明,该声明谴责德国对《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条约》的违背,该三国政府高调表示他们对奥地利独立的支持,他们要德国小心点儿。
  后来,为了加强效果,国际联盟也发表声明谴责了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违背。只不过,无论是英法意三国,还是国际联盟,他们统统只是对德国的行为表示一下书面上的不满而已,他们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来制裁德国。
  1935年6月,曾经在官方谴责希特勒重整军备的英国政府作出了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英国政府代表与第三帝国代表里宾特洛甫就一个海军协议展开了谈判。根据随后达成的协议,英国默许德国重整海军军备,英国允许德国的水面舰艇达到英国船只的35%,允许德国海军拥有和英国海军一样多的潜艇。
  英国人的这个态度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希特勒,你们德国重整军备,我们暗地里支持,当然出于一些场面上的考虑,我们明面上还是会喊一些反对的口号,这个只要你们德国心里有数就行了,不用紧张,欧洲的地皮上,我英国不出头,谁也不会把你们德国怎么样!
  到此为止,希特勒已经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英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英国将会是德国的有力支持者。有了英国的支持,希特勒心里有了几分底气。
  当然,鉴于现在德国现在的情况依然不是很乐观——纸糊的国防、泥捏的兵,希特勒还是决定再观望观望,等到局势足够好,他就开始下一步冒险计划——进军莱茵兰计划。
  1935年10月3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今天“面条国”意大利派出自己的水货大军入侵了埃塞俄比亚。一向疲软的“面条国”意大利这次发狠去入侵埃塞俄比亚是有原因的,墨索里尼这次想通过扩充海外帝国来给意大利人民一个大惊喜,墨索里尼想通过拓展领土来向意大利人民表示:意大利在他的治理下国力猛涨,地皮猛增,意大利已然崛起了。
  鉴于世界上别的地皮都被英法美等国给搞去了,自己可以选的地方不是太多,墨索里尼只好抱着地球仪,掰着手指头,数过来数过去,终于找到了一片“净土”,这片“净土”就是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是当时非洲大地上唯一的独立国家,其珍稀程度堪比白皮老虎。

  墨索里尼这次把他的目光盯在了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上,墨索里尼特别希望占领埃塞俄比亚,以便扩充意大利的海外殖民地。
  现如今,意大利要进攻一个有着独立主权的国家,他自然担心好管事的国际联盟对自己指手画脚,墨索里尼希望得到英法和德国的支持。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要打,外交先行。墨索里尼在欧洲搞起了穿梭外交,访英、访法、访问德国,忙地不亦乐乎,就为了得到英法德三国的一句话:意大利想把埃塞俄比亚搞成自己的地皮,我们没意见。
  墨索里尼在欧洲忙活了好一阵,算是有结果了,法国对意大利的行动没意见,英国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而后法国为了恶心一下英国,以报英国支持德国之仇,硬是力挺了意大利一把。
  现在英法那边对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的态度打成了1:1,就差另一个强国德国的态度了,这时候只要希特勒点点头,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就没有什么阻力了。
  有道是风水轮流转,前面是希特勒求墨索里尼,现在轮到墨索里尼求希特勒了,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有求于人的墨索里尼对希特勒释放出了很多积极的信号,墨索里尼暗示希特勒只要德国支持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行动,意大利对德国重新武装这件事会表示全力支持,绝对不会再对德国说三道四,只是希望德国拿出点诚意来。

  墨索里尼那点小九九,希特勒一望便知,对于希特勒来说,只要墨索里尼不打奥地利的主意,墨索里尼想进攻哪里悉听尊便,希特勒同意支持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
  希特勒的表态无疑让墨索里尼大受感动,墨索里尼心想前面把你希特勒整了一把,你希特勒居然不计前嫌,拉了我一把,没说的,我老墨也一定支持你们德国崛起。
  墨索里尼见法国和德国对意大利进攻埃塞俄比亚没有意见,墨索里尼急忙积极谋划,命令意大利军队快速进攻,尽快将埃塞俄比亚收入囊中,以便使意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连成一片,方便打理。
  日期:2013-03-27 13:12:04
  英国政府见意大利不顾自己的反对,继续它对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行动,英国政府就使出了自己的常用手段来对付不听话的意大利。英国政府要求国际联盟批评了一下墨索里尼乱弹琴,然后,然后就没有了。
  希特勒把日本和意大利的案例拿出来反复思考了一番,他发现英法似乎特别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前面日本入侵中国的时候,国际联盟就是抗议一番就算了;现在意大利去打埃塞俄比亚,英国又是只抗议一把而已,法国甚至还支持意大利。

  把这些现象看一看,希特勒就开始揣测英法的外交底线!
  前面的一战,英法伤亡惨重,其民间现在都在反思,为一个当时的小国塞尔维亚卷入世界大战是否合理?我们是为什么要为了一个什么盟约去牺牲那么多英国和法国的年青士兵?
  一战之后,英法的选民们热爱和平,厌恶战争。选民们喜欢把选票投给满嘴和平、羊性十足的政治家,因为那些火气没有多少的政治家做事前会想很多问题,最终那些政治家会用和平方式,而不是可怕的战争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
  希特勒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进行了反复分析,希特勒认为英法的选民会左右政府的外交态度,毫无疑问,一旦发生紧急事态,只要不是针对英国和法国本土的直接攻击,和平解决将会是英国和法国的第一手段。
  把英法的底线摸了八九不离十,希特勒敲定了自己随后扩张的总策略:
  用军事手段,武力态度,不怕挑起战争的流氓行径去恐吓英法的选民,让英法的选民迫使他们的政府屈从于选民的意志——用跟敌人妥协,用牺牲他人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