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德意志与西班牙的庞大帝国——哈布斯堡史话》
第2节

作者: 大军冯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佛罗伦萨共和国是当时欧洲的一个强大国家,事实上是教皇国的盟邦,后世一直由美第奇家族统治,而多位教皇出自美第奇家族。
  教皇克来芒五世虽然支持亨利七世加冕为帝,但是,当帝国军队进攻佛罗伦萨共和国时,这位听命于法国的法国籍教皇不得不出面反对,法国王族统治下的南方的那不勒斯王国也发兵来救。亨利七世长期围攻佛罗伦萨,但是收效甚微。1313年,只做了一年皇帝的亨利七世,死于锡耶纳。
  亨利七世去世后,次年,即1314年,帝国诸侯选举出身威登巴赫家族的莱茵法尔茨伯爵路易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即事实上的帝国君主,是为路易四世,他建立了帝国的威登巴赫朝。
  于是威登巴赫朝又取代了卢森堡朝的统治。
  帝国有了新君主,就在这一年,教皇国也有了新教皇,约翰二十二世,这又是一位法国籍教皇,与他的前任一样,同样听命于法国。在此之前,克来芒五世已经将教皇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法国边境的阿维尼翁。
  作为帝国君主,路易四世与听命于法国的教皇约翰二十二世矛盾很深,此时的教皇国,事实上已经成为法国的附属国。1327年,路易四世加冕为伦巴底国王,1328年,由罗马贵族而不是教皇为路易四世加冕为皇帝。
  十年后,1338年,又一位法国籍教皇本笃十二世在位期间,打算惩罚路易四世,帝国的大诸侯们于是通过决议,规定,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无须得到教皇批准;皇帝路易四世也不把法国籍教皇放在眼里,大肆扩张威登巴赫家族的势力。
  新任法国籍教皇克来芒六世在位期间,继续着历任法国籍教皇对路易四世的仇恨。当时的法国,正处在瓦卢瓦朝的统治之下,此时正值瓦卢瓦朝的开国君主安茹伯爵菲力浦、即法王菲力浦六世在位。这时的法国,势力庞大,教皇国为其附属国,第二安茹家族的拉约什大帝统治下的匈牙利,为东欧霸主,第二安茹家族还统治着那不勒斯王国。
  法国籍教皇克来芒六世支持帝国的一些选侯选举卢森堡朝老皇帝亨利七世的孙子、波希米亚国王查理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即帝国君主,是为查理四世,因此,路易四世的合法地位遭到动摇。

  路易四世立即发兵,与查理四世兵戎相见,这时,老皇帝路易四世已经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他已经当了三十几年的帝国君主,而此时,查理四世则正是三十多岁,年富力强。老皇帝遇上新国王,颇感力不从心。1347年,路易四世去世。查理四世坐稳了帝国君主的宝座,卢森堡朝复辟了。
  身为波希米亚国王的查理四世,被选为帝国君主,其统治中心自然是在其老巢波希米亚,于是,波希米亚王国的首府布拉格,遂成为帝国首都。查理四世在位三十余年,在他的统治下,捷克进入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二、 查理四世——捷克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
  1316年,波希米亚国王约翰的儿子查理,诞生于首都布拉格,此后,查理在布拉格长大成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捷克人。查理成年后,身兼一系列君主之位,他是波希米亚国王、卢森堡伯爵、罗马人民的国王即帝国君主、伦巴底国王、皇帝。
  当然,这一切,都是他老爹约翰去世后的事。
  波希米亚国王约翰,是帝国卢森堡朝开国皇帝亨利七世之子。
  1311年,约翰十五岁时,被父皇封为波希米亚国王,是帝国最重要的诸侯。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爆发,英雄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以法国诸侯的身份,宣布继承法国王位,而法国国王菲力浦六世,则宣布身为法国诸侯的爱德华三世图谋不轨,谋朝篡位,双方于是大打出手。
  波希米亚国王约翰一直追随教皇,与皇帝路易四世作对,皇帝路易四世则与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联手反对法国籍教皇与法国国王菲力浦六世,于是,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约翰支持法国对英国作战。即,教皇、法国国王、波希米亚国王,联手对抗皇帝和英国国王,也就是说,一部分诸侯追随教皇,一部分诸侯追随皇帝,双方对阵。

  太子查理,于1333年他十七岁时,被封为摩拉维亚边区的藩侯,并担任波希米亚军队的司令。
  1346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大举入侵法国,法王菲力浦六世率领庞大的军队围追堵截。约翰此时已经是五十多的老王了,并且已经双目失明,但忠于信仰的老国王仍然与太子查理一起率领波希米亚骑兵加入法军作战。
  这一年的8月26日,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克雷西战役爆发,以凶猛的大弓手为主的一万二千英军,击败了三万多庞大混杂、战术落后的法军,法国和波希米亚的封建骑士在英军的箭雨中纷纷落马,大约一万六千多法国联军官兵战死,其中就包括双目失明的波希米亚老王约翰,老王约翰在冲锋中阵亡,这令英军勇将黑太子爱德华深为叹息。
  老王约翰战死,太子查理受伤逃脱,他回到布拉格,继位为王,是为波希米亚国王卡雷尔一世,这一年他三十岁。
  就在同一年,查理还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即帝国君主,是为卡尔四世,卢森堡朝复辟。此后,老皇帝路易四世与查理争位,路易四世去世后,因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曾击败过包括查理在内的法国联军,一部分诸侯因此拥戴他做帝国君主,但爱德华三世一心想夺得本应属于他的法国王位,只想集中精力与法国作战,因此放弃了竞争帝国君主,少了这个劲敌,查理也就坐稳了帝国君主的宝座。

  身为捷克人的查理四世,成为帝国君主之后,决心把自己的故乡、家族的封地波希米亚王国建设成为帝国强大的核心,因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波希米亚的利益在帝国的各项政策中均被优先考虑,在波希米亚大力发展生产和贸易,波希米亚王国在帝国四大世俗选侯中居于首位。
  查理刚一即位,立即下令在布拉格建造新城,来自意大利和法国的建筑师及工匠们如潮水般涌入布拉格,建造各式各样华丽、优美的建筑。
  在查理四世的努力下,布拉格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值得骄傲的帝国首都,繁荣的欧洲中心城市。直到后来改朝换代、哈布斯堡朝复辟后,1500年,布拉格仍是帝国最大城市之一,人口达七万之众,而哈布斯堡朝的帝国首都维也纳,仅在帝国各城市中排第十六位,人口只有两万多。
  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建造圣维特大教堂。
  1348年,查理四世创办了中欧第一所大学布拉格查理大学。
  此外,查理四世还修建了伏尔塔瓦河上的著名桥梁“查理大桥”,在布拉格附近修建了“查理堡”。
  圣维特大教堂、查理大桥、查理堡等建筑,后来都成为布拉格的标志性建筑。
  德国的布拉格查理大学是中欧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中世纪时欧洲最大的大学,在当时,规模远远超过英国的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
  宽阔的伏尔塔瓦河上建造的石桥,横跨伏尔塔瓦河上的气势雄伟的查理大桥,使得帝国首都布拉格成为欧洲的贸易交通枢纽,大大推动了以布拉格为中心,从波希米亚沿易北河与奥得河而下、至汉萨同盟的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往来,以及从法兰克福、纽伦堡至波兰的贸易往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