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51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官员给人按罪名时,那是什么罪名也敢胡按,但是一涉及钱,谁也不敢乱给按的。因为,相关的钱财一旦上账,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事。你写上这笔钱很简单,明天你再想抠下来,那可难了。
  更主要的是,一个官员敢这样讨好皇帝。肯定是死了也不知道怎样死的。
  你这样乱报账,肯定会让皇帝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官员都是肥猪,总而言之,缺钱时随便宰两头,就可以过一个好年。整个官场永远也害怕皇帝产生这种念头,因为皇帝产生这种念头,那还了得?如果是这样,整个官场都会产生人人自危的感觉,因为官员成了皇帝眼中的肥猪,你觉得,官员能善终吗?
  所以,皇帝抄官员的家,永远是一种大忌;而官员怂恿皇帝抄家,积极帮着皇帝抄家,那就是官场的公敌。基于朴素的阶级情谊,官员们一听皇帝抄家,当时就会急得上窜下跳,因为这种风气一旦形成,所有的官员,都感觉自己变得有点像肥猪了。换而言之,皇帝缺钱时,就会想着宰几头卖点钱。
  所以,听说皇帝要抄家,官员们通常都会自发的掩护相关官员。总而言之,绝不可让皇帝产生这种不良嗜好。他们会从舆论上贬低皇帝的这种行为,更会在办案时,上下其手,总而言之务必让相关的金额减到最少。
  因为,从一个高级官员家里查出了天文数字的钱财。首先涉及一个问题,这些钱是哪里来的?肯定是大家送的!如果顺着这条根往下查,那还了得?就算皇帝不顺着这个根往下查,肯定也会觉得,官员们家里的钱多的去了。皇帝只要这样一想,就够官员喝一壶的。
  所以,你别看外界舆论一说起贪官,贪污受贿的钱财动则就是好几个亿;真的端到台面上,有个几千万就是大案了。
  我写相关内容,同样无意否定张居正,我只是希望大家知道,历史从来也不是童话故事,所以他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人与坏人争斗的故事。
  日期:2013-12-28 20:39:22
  我写相关的内容,也不是凭空猜测。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下崇祯年间,政府清理阉党的过程就可以知道了。

  人们都说魏忠贤是个大贪官,但是,政府从魏忠贤手里弄出多少赃银?估计也就是几百两白银。我为什么说魏忠贤的赃银这样少呢?因为,赃银上千两,肯定会留下一个数字。但是,关于魏忠贤的赃银,历史书上,似乎连数字也没有。我一直想找到相关的数字,但是,我一直也没有找到。因为,据说魏忠贤的赃银都被魏忠贤带走了,而魏忠贤自杀后,这些赃银都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什么罪名也可以胡按,唯独关于钱的罪名,谁也不敢胡按。因为,你说从魏忠贤那里搜出几万两白银的赃款,你得把这笔钱交出来啊。因为,你说搜出了这么多的赃款,明天政府缺钱了,皇帝就会想到用这笔钱,到时一看,就是一笔空账,办案人员肯定都够杀头了。因为,从魏忠贤那里搜出几万两白银的赃款,最后都不知去向了。谁拿走了?
  到时大家和皇帝说,我们那是瞎编的一个数字,且不说皇帝根本不会相信这种解释,就算相信你的这种解释,杀了相关官员,也不冤枉他们。因为,你们是不是真以为,钱就是一个数字?想怎么编就怎编?几万、几十万两白银的数字,你们就敢随手乱写,你以为这是冥钞啊?
  如果它从来也没有上账,这好说,因为谁也没有经手过这笔银子。如果上了账,就可以顺着账一直找下去,你拿了这笔钱,交给谁了?相关的凭证在哪里?最后,到了谁这里断了线索,谁就得对这笔钱负责了。
  但是,人们既然说魏忠贤是大坏蛋,而魏忠贤却没有足够的赃银,这如何服众呢?所以,大家都说,魏忠贤的赃银,都藏了起来,都转移了,都丢了。总而言之,绝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从家魏贤那里搜出了多少赃银,因为,钱这种东西一旦上账,你再拿不出来,不是你贪污的,也是你贪污的了。
  日期:2013-12-28 20:41:02

  人们都说阉党非常罪恶,但是,官员鼓动崇祯皇帝抄阉党成员的家吗?没有!政府从阉党家里,搜出了多少钱呢?最多也就十来万两,似乎只有从崔呈秀家里,抄出一笔银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不论东林党,还是阉党余孽,都也害怕皇帝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官员是肥猪,缺钱时随便宰几头,就可以过一个好年。所以,在相关问题上,他们是会形成默契的。万历皇帝可以抄冯保、张居正的家,那是因为这两个人执政的年头太长了,而且都是强势人物,所以得罪的人太多了。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利用了整个官场的矛盾。失去这种机会,皇帝只要敢流露出类似的意思,整个官场都会炸窝的。更主要的是,即使皇帝真的抄了他们的家,也未必能抄出多少银子来。因为,抄一个官员的家,就能抄出一大笔银子,皇帝占惯了这种便宜,那还了得?抄得顺手了,那官员岂不是真的成了肥猪,只要帝国财政有点问题,皇帝就想着先宰两头再说?

  因为,帝国中央国库,一年收到的税银也不过三四百万两白银。皇帝收矿税折腾了十多年,差点把天折腾翻了,也不过收到五六百万两白银罢了。如果随便宰两个大官,就能收到真金白银十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还有一大堆等待估价的珍宝,皇帝能不食指大动吗?
  问题是,皇帝通常不敢流露出相关的意思;就流露出这种意思,也会让官场炸了窝,更主要的是,皇帝永远不可能亲自带队抄家的,所以官员下去抄家的结果,肯定是能少就少报。
  少报的好处太多了,因为交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大家就可以贪污了;而且相关的家属,肯定也会希望官员这样干,因为赃银上剿的越多,他们受的牵连就越重;更主要的,这代表了整个官场的利益,因为抄一个贪官家,就能查出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来,皇帝以后不把官员当肥猪看,那叫有鬼了。
  甚至而言,万历皇帝抄张居正的家,也是因为抄冯保的家时,一下就抄出一百多万两白银。皇帝吃了这个甜头,自然忍不住要抄张居正的家了。如果皇帝再从张居正家里抄出一百万两白银,明天给个借口,自然就敢再抄别的官员家。
  而且,只要皇帝能抄出这样多的东西,本身就证明这个官员死有余辜;一个官员家里如果有一百万两白银的财产(各种金银珠宝折价),按律枪毙他一百回,他也不冤枉。

  日期:2013-12-28 20:43:19
  所以,崇祯刚上台时,一说打倒了万恶的阉党,自然有一种把阉党当肥猪看的冲动,总而言之,这样一在群贪官落网了,你说能查出多少赃银?如果当时明帝国有网络,广大网民估计出来的数字,怎么说也得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如果有人敢说,最多只能查出一百两白银的赃款,肯定会让广大网民唾死,因为,谁也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问题是,官员们早就学精了,所以最后也就查出十来万两白银来(事实上,只有崔呈秀家里,搜出了大笔赃款)。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打翻了一个万恶的阉党,仅省部级及其以上的官员,伸出两把手都数不过来。一共就查出这么点银子?说出去谁信啊?问题是,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吗,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面对这种抄家结果,皇帝自然不敢乱动抄家的念头了,因为抄了一个万恶的阉党,就抄出十几万两白银,抄一个普通官员,你觉得能抄出多少银子?
  阉党余孽薛国观,在崇祯年间一度当上了首辅;后来皇帝撤了他的职。事情本来就此结束了,后来皇帝听人说薛国观家里的银子多的是(当然了,非贪即贿),于是皇帝就杀了薛国观,更抄了他的家。这次说起来更玄,据说只查出九千两白银,和六百亩地,还有一处房子;更有一个版本说,只抄出六百两银子,和一处房子。当然了,皇帝为此付出的名誉损失是惊人的,因为,这样一个清廉的官员,竟然让皇帝抄了家。

  就是按抄出九千两白银的说法,这也是薛国观合法收入可能达到的。因为,薛国观当官二十年,只要省着点用,攒一部工资;关键是如果再能父亲、岳父那里继承点东西;或是直系亲属干点合法工作、营生,一家人通力合作,就是一分钱不贪,二十年攒出九千两白银、六百亩田地的家档,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到于按抄出六百两银子的说法算,那更什么也不用说了。
  面对这种结果,皇帝虽然也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一个传说中的阉党余孽(东林党在攻击他时,成天都是这样说),当了二十年的官,还当过许多年高级官员,更跟着魏忠贤混过许多年,家里就这两个钱?说出来,谁信呢?问题是,事实就摆在眼前,你依然不相信,这不是想钱想疯了,又是什么?面对这种事实,人们自然会暗示皇帝,您这样无端猜疑官员,实在是不应该的,您这样刻薄的对待官员,更是不应该的。因为,一个官员精精业业为国服务多年,最后就落得了这种下场,你让他的孤儿寡母以后怎么活啊?你这不是让所有的官员都寒心吗?

  逮住薛国观这种阉党余孽,就是这种结果,如果逮住几个东林大佬,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你从他们家里搜出一笔银子后,他们的老婆孩子就会跑到街上讨饭了。总而言之,皇帝这不是往死逼人吗?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