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一夜烟花残——浅谈南明诸小朝廷的兴亡》
第31节

作者: 菊水入道政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03 20:18:57
  永历三年(1649年)八月,永历帝朱由榔开始坐不住了。清军大举南来,眼见局面马上就要变成清军反扑到两广境内。而手下这些镇将们除了内讧外一无是处,对于清军的进攻毫无办法,整日只知道争权夺利,真是一盘散沙,哪里还知道协同抵御清军。于是永历帝开始想寻求各方势力的支援,以求把局面至少保持在与清军相持的局面。就用五寸见方的黄绢,写上内容,再盖上御玺,折叠起来用黄蜡封成药丸大小,派人送往各势力处进行联络。派太监送给郑成功的密书里封郑成功为延平王;派诚意伯刘孔昭送给吴三桂的密书里封吴三桂为汉中王;另外还有联络山西总兵姜瓖的密书,由太监马鸣图漆身吞炭送去山西;以及联络云南孙可望等人的密书,由熟悉情况的文安之送去云南。这些书信几乎同时发往各处,然而此时的永历帝在密书中承诺所给予的爵位诱惑力实在不是太大。

  为了这种空头好处,派兵支援永历朝廷这么不上算的事情,郑成功肯定是不会去做的。而吴三桂此时在清廷那边过得并不差,凭空造反毫无支援本身又没有利益可图,吴三桂还没那么糊涂,要是他真的心向明室当时根本就不会放清军入关。至于姜瓖,这时候叫他在清军的腹地山西造反简直是把他往火坑里面推。就算是姜瓖真的造反了,也只能牵制清军一时,却要搭上姜瓖全家以及手下部属的性命。姜瓖当然也没有那么傻。最有可能的大西军孙可望那里却没有给予适当的官职和爵位。孙可望等人一直想从流贼身份洗白,可是永历朝廷开出的价码实在是低得可怜。如此空口白牙的想叫孙可望出兵帮忙,又并不想给他最想要的东西,当然也没有什么效果。永历帝在如此需要别的势力支援的情况下,却并不了解别的势力的利益需求,缺乏针对性的去策动各势力前来援助或给予清军以牵制,因此此次撒网一样的求援活动并没有收到什么实际性的效果。只有厦门的郑成功受封为延平王之后,开始扯掉拥戴隆武帝的破旧幌子,在福建开始使用永历年号纪年,可是依然坐视观望,一兵不出。

  永历三年(1649年)十月,见到孙可望等人并没有派出兵马来援护永历朝廷,永历朝廷反倒觉得云南的孙可望一伙其心难测,就封贵州总兵皮熊为匡国公,还有原来曾英的部下王祥为义师总督,封为忠国公,以借两人之兵去抵御牵制云南的大西军流贼。清军也于此时派孔有德、尚可喜两人率部攻陷南韶,广东局势立刻告急。永历帝调勇国公曹志建入卫肇庆,可是催促了很多次,曹志建的骄兵悍将却依然没有来。永历帝见调不动曹志建的兵马,又去调高明伯王兴来援护,可是王兴干脆带着人马躲入山中不出来了。永历帝见这些地方上的镇将畏敌如虎,根本不听朝廷的指挥,只好让庞天寿带着禁军勇卫营以及马吉祥所掌握的戎政营会同李元胤、马宝两部兵马水陆并进去前线协同守御清军。永历帝此时连禁军都打算派上前线了,可见前线情况有多么糟,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若是永历帝手头有可调拨的兵马供其使用,又怎能想到压箱底的禁军勇卫营和戎政营。幸好此时还有两广总督兼兵部尚书杜永和比较有能耐。虽然清军孔有德、尚可喜两部兵马长驱直进,已攻占广东大部分区域。但杜永和仍然坚守广州城。孔有德和尚可喜的兵马重重包围了广州城,可是杜永和时战时守,孔有德和尚可喜的部队也暂时攻不进去。杜永和的苦苦坚持,为永历朝廷牵制住了清军,这才让永历朝廷有调兵防御和撤退的时间。由于永历朝廷的防守兵力不足且调动不灵,在清军的大举进逼下,刚因李成栋反正而恢复的广东一省,又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在一片坏消息声中过了新年的永历帝听闻庾岭失守,问群臣以应对之策。可是群臣都束手无策,根本想不出好办法来。广东眼看是保不住了,永历帝只好于正月初七准备登船前往广西,到二十六日永历朝廷再次移跸梧州。此前,堵胤锡因为屡次发檄召集忠贞营始终没有效果,忧愤而死。永历朝廷所倚恃的方面大员至此所剩无几,只剩下一群只知道争权夺利而又骄悍不服约束调动的勳臣镇将。永历帝只好命令陈邦传和忠贞营东向支援死守广州的杜永和,并让陈邦传之子入朝扈驾。就在这个时候,永历朝廷内的几个言官左都御史袁彭年、侍郎刘湘客、修撰刘远生、吏部都给事中金堡、兵科给事中蒙正法轮流上奏参劾太监庞天寿、王坤和庆国公陈邦传以及文安候马吉翔四人权奸植党,罪恶昭著。希望朝廷予以罢斥,以收人心。本来这种奏疏应该得到永历帝的高度重视,因为庞天寿和马吉翔分别掌握着禁军勇卫营和戎政营,王坤也是皇帝身边的近侍,而陈邦传则手握重兵。若是此四人结党营私,实在是祸患无穷,禁军掌握在四人手中,即使是皇帝在目前这种调拨不动地方兵力的情况下也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外加朝中树立党羽,万一根深蒂固,只怕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了。可是永历帝收到这些奏疏,根本不予理睬,居然全部留中。虽然这五个言官上奏的时机很让人费解,所参劾的四人全是朝廷正在重用之人,而且以目前的局面,如果罢斥他们根本没人能接手他们手头的工作。但是皇帝信任重用之人并不代表就不会结党营私,去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永历帝将言官参劾马吉翔、陈邦传、庞天寿和王坤的奏疏全部留中就意味着对这四人的高度信任,可是事情真的像永历帝所想的那样吗?这事情还没过几天就有人开始议论李元胤和金堡关系不错,这次上奏弹劾四人的主意可能是李元胤所出,但是由于无法坐实,所以并没有对李元胤有任何动作。被参劾的四人也不是吃素的,庞天寿和王坤本来就是得宠的太监,而马吉翔此时也深受永历帝朱由榔的信任,再加上老谋深算的陈邦传,很快就撺掇永历帝将上疏的五名言官袁彭年、刘湘客、刘远生、金堡、蒙正发反倒给加了个“五虎”的恶名,廷杖之后斥逐而去。(刘湘客作为言官这已经是第二次因为上疏和马吉翔作对而挨板子了。不过在这件事之后,他就已经被朝廷斥逐,就是再想以言官的身份而进言永历帝都已经不能够了。)经过斥逐五名言官这件事之后,朝中言谏之臣都开始闭口不言,以保全自己身家。朝中的马吉翔、庞天寿等人才逐渐开始明目张胆的立党竖私、排斥贤正。以致朝中无人谏言,国事每况愈下。而永历帝朱由榔也没有什么办法。不听节制的勳镇悍将和多少还听从调遣的权奸,相形之下,永历帝只有无奈的选择后者。此后禁军都掌握在庞天寿和马吉翔手中,就是不想用这几个树立党羽的家伙,只怕也做不到。更何况在这清军大举进攻的时候,还需要禁军来保护朝廷的安全。

  到了永历四年(1650年)四月,忠贞营的高必正奉召带了兵马前来与陈邦传汇合,以援救广州的杜永和。结果忠贞营刚和陈邦传碰面,高必正手下的裨将张良筹、张四虎都在数日之间相继病殁。高必正怀疑是陈邦传设计将两人药死。陈邦传也很不爽原来忠贞营在他的地盘上肆虐骚扰,就暗中派部将姚春澄以一起杀流贼为名联络土司去对付忠贞营。陈邦传和忠贞营还没有去广东就已经混战成一团。高必正认为错在陈邦传,见朝廷根本不管这事,一怒之下又带着忠贞营退回广西去了。陈邦传只有自行带兵至清远驻扎,再加上马吉翔驻师三水,作为广州城内苦苦支撑的杜永和部的援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