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一夜烟花残——浅谈南明诸小朝廷的兴亡》
第15节

作者: 菊水入道政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样的局面下,四川百姓半点也不会去支持张献忠的大西军。原来只要见到张献忠的部队就又惊又怕的想要逃跑,现在既然是张献忠的残部,情况当然也不会有半点改观。此时张献忠一死,余部就全部掌握在他的四个养子手中。由于百姓不支持大西军,弄得粮草很成问题,大西军只能到处去搜掠,然而百姓也没有余粮。清军即将掩至,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商议决定南向云贵,以获取生存空间。

  四人统率着残存的兵马逃向定远县,却发现无船渡江,原来对岸由因为效仿过韩信井泾关大捷取胜的平寇伯曾英死守。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一时也不敢轻易强渡。曾英见四人率部不敢渡江,就挑选精兵亲自统帅渡过北岸,前去攻击大西军残部。然而大西军求胜心切,将曾英及其所部精兵击败,只剩曾英仓惶逃了回去。于是大西军俘获了曾英的船只,顺利的渡了江。曾英再次败于大西军残部之手,与副将熊梦瑞艰苦咬牙死斗,结果溺死于江中。

  曾英的部曲也四散逃去。李占春和于大海领着船队去了涪州,其余的人跟着王祥去了遵义。
  大西军渡江之后于重庆休息三天,进而打算由遵义奔向云贵。到了遵义,大西军众人商议以后该采取何种策略。艾能奇问当时张献忠所用的宰相汪兆龄:“老万岁如今已经死了,我们这些人以后该怎么办?”汪兆龄很坦率的说:“你们还是照着原来那样干就可以了。”艾能奇大怒:“原来老万岁在成都的时候,你汪兆龄是宰相。天天看着他杀人而不出言劝止,导致老百姓从心底里害怕被杀被抢而不肯归顺拥戴我们,全天下所有人都称呼我们为贼。如今我们仓皇逃窜而无所依靠。你还打算让我们重蹈覆辙?!”于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杀了汪兆龄,开始进军云南。经过清军与张献忠的大西军的战斗后,清军开始从陕西入四川进行占领活动。从此时开始,由于明军势力已经被赶出了湖北、湖南,而清军扼守住关隘,四川到湖北、湖南的通道被彻底封锁,少数永历朝廷所欲起用的大臣如:文安之、王锡衮等都因为道路不通而没有办法前来为永历朝廷效力。

  日期:2014-10-11 22:03:41
  (七)何处桃源可避秦(上)
  自弘光帝朱由崧驾崩之后,明室江山已经经历了五、六位登基称帝或是进位监国的帝王。各位帝王盘踞一方而且都认为自己是正统,排斥同期称帝或是号称监国的其他王爷。但是从明廷所拥有的领土这个方面来看,三年之间,已经由本来的舆图半壁、隔江相踞转眼变为只剩广东、广西的极小部分土地归明廷所有。各位王爷争来夺去,互相之间不但不能协同作战,还互相拆台掣肘,把明军本来就很贫乏的资源和兵员分割为拥戴不同阵营的更小单元,越发无法抵御陆战强硬的清军。结果到最后明军反倒被清军从最合适的战场——长江流域一直压制到大陆的最南端。

  固然可以认为明廷各位监国和皇帝们都是打算“攘外必先安内”,但是问题在于割据一方而拥重兵的南明诸小朝廷都无法以一省之力而长期养活得起大量的军队,即使是富庶的浙江和福建也没有这种可能。面对清军大举南下,屠戮四川的大西军又因为张献忠死亡而南向云贵,鲁王政权在福建攻城略地这样复杂的局面,永历朝廷不仅没有办法号令鲁王政权,而且连自身的安全都很难保障。(至于中兴明祚的大业,那更是做梦都不会想到。)永历朝廷仅仅以收复广西而略有喘息的机会,然而若非陈子壮部义军牵制广东的佟养甲、李成栋部,恐怕连着喘息之机都未必能有。面对着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从湖南打算攻略广西这样的危机,以及佟养甲、李成栋部只要腾出手来肯定西向攻略广西的隐患,永历朝廷此时山雨未来风满楼,能否维持得住尚存疑问。

  视线转向大陆的西南角,大西军余部打算通过穷乡僻壤的贵州前往云南建立新的根据地。大西军从四川一路南向,此时已经并没有多少粮饷可供发给众将士,前方就是众人向往的云南,然而传闻此地乃蛮瘴之乡,地僻人稀,就像是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那么,天高皇帝远的云南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云南这地方虽然僻处一隅,但物产颇为丰富。由于与外面的世界相对隔绝闭塞,所以云南并不能够及时与外界互通讯息。有时候一些路边的谣传,就被云南人当做真事来看待。而很多时候都是外界事情发生好久了,云南人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崇祯年间,有人传说陕西开始闹流贼,因为遇上了灾荒,有个叫李自成的领头造反,已经聚集了数万人马,甚至攻陷了延安府。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又听说另一个流贼首领张献忠已经带人到了四川,到处屠杀,烧掠四川全省。云南人都认为这些流言不假,可是流贼目前距离他们的安乐之乡云南海很远,一时半会也不会打过来。更何况朝廷并没有下诏来征兵,所以大家都只图享乐,根本没把这些流贼放在心上。此时外面的战争对云南还未造成影响。

  (如果非要说有影响的话,那就是因为战乱,中原那些本来频繁往来云南的商人们来的是越来越少了,带来的东西价格也越来越贵。尤其是云南的贵族阶层附庸中土文化所需要的奢侈品,就更贵的离谱。)
  后来又有传闻说,流贼势力越来越大,到处杀掠。中土的文武官员们也没办法清剿流寇,恢复太平盛世。云南人依然对此无动于衷,外面的世界太平与否管它呢?只要他们自己的云南还是安堵依旧就很好,谁会那么担心外面的地界?然而,在此后发生的事让云南人对于外面的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极大的改观。
  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云南省中忽然传闻李自成已入北京,而崇祯皇帝已然殉难。众人正在将信将疑之际,朝廷已经有哀诏发到云南。于是,众官僚都易服守制。本来云南全省的军务历来都是由世袭国公、镇南将军、云南总兵沐家来处理,(这都是因为沐英当年攻占云南,所以明廷当时就颁发丹书铁劵让沐家永镇云南,世代承袭,节制汉彝。)传到崇祯年间已是由沐天波来管理征伐云南的大小土司以及化外小国(例如:纳楼、教化、车里、老挝、缅甸等)。沐家传了三百年的基业,基本上就等于明政府所允许的云南土皇帝。沐家手下那帮大小土司和化外小国就是更小的土皇帝。就是沐天波的弟弟也是云南省的都司,掌管着城防官兵。沐家下边才轮得到巡抚吴兆元、巡按吴文瀛、布政司唐勳等朝廷所派的地方大员。此时,沐天波知道了崇祯帝的死讯,立刻表现得上蹿下跳,嚎哭不已,甚至几天都不吃饭。并在崇祯帝的灵前痛哭,高呼“与李贼誓不俱生”的口号。

  等到服丧结束,沐天波就让手下整顿器械,选练兵士,传檄各地土司:有能出精兵百名者荫一子为官,看来是要出滇勤王。然而各地土司都觉得事不关己,在此时此地聚集人马,别说是勤王就是御寇也没有机会啊。出滇之后又如何保障后勤呢?众土司都认为这是沐天波脑袋发热,全都袖手旁观,并不理睬。(沐天波兀自表演了半天,可惜并无观众赏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