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一夜烟花残——浅谈南明诸小朝廷的兴亡》
第2节

作者: 菊水入道政宗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久,东阁大学士朱大典、总兵方国安也勤王来了。(早先弘光帝朱由崧打算一旦南京守不住,就退往浙江,因此这两个人是被弘光帝朱由崧打发到浙江作为先导的。由于方国安的部队一路肆虐,颇多扰民的劣迹。其大军所到之处,无有不被淫掠。因此这两个人直到此时才得以到达。)于此同时,阮大钺和袁宏勋也逃到了杭州。
  这下子,杭州城又群奸毕集,马士英和阮大钺这对祸国好拍档又重新聚集到了一起,一个继续做宰相,一个继续管兵部,仍然掌握着印把子。一时间又是门生故吏,贺客盈门。反对马、阮的大臣们一看这情况,也憋不住了,唯恐这杭州城又被弄得和之前的南京一样乌烟瘴气,陆续有人跳出来发难。首先是原任九江俭事王思任上疏请求诛杀马士英,这份奏疏写得颇为不客气,先是说马士英卖官,又讽刺其结党,最后写了一句:“试问相臣之尊,司马之重,而可以走乎?不战不守,而身拥重兵,口称护太后驾,则圣驾独不当护乎?”一针见血,使劲捏了一把马士英的痛脚。一时还有什么:“至令乘舆播迁,社稷邱墟,阁下谋国至此,即喙长三尺,何以自辩?”“吾越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污纳垢之地”云云,弄得马、阮奸党的压力很大。

  赴金华募兵的礼部尚书黄道周这时候给邹太后上了一道奏疏,报告了浙江招募士兵的情况,并要求马士英去把弘光帝给找回来。马士英虽然常说弘光帝朱由崧在其子军中,谎话说得恐怕他自己都信了,但现在连他自己的儿子都杳无音讯,更加无从说起朱由崧的下落。马士英只好撺掇邹太后,对于黄道周不予回复。对于此时的马士英来说,弘光帝朱由崧死也好活也好,只要把潞王朱常汸这个傀儡推到监国的位置上,就可以继续掌握大权。虽然没有皇帝,但是手中握有太后,马士英最大的问题就是获得兵权。虽然其本身就握有重兵,然而浙江本地唱反调的张国维、熊汝霖等人都是自行募兵勤王(且还有黄道周、刘宗周等人做支持),可以说打了个平手,这时候的关键就是兵力较多的朱大典和方国安倒是不知道站在哪边?

  日期:2014-09-28 17:26:17

  历朝历代,想做奸臣也是个技术活,做忠臣难,做奸臣更难,要是做个遗臭万年的奸臣那就更是大大的不易。马士英大腿一拍,马上就把阮大钺、朱大典、袁宏勋叫来商量大事.......
  礼部尚书黄道周由金华抵达杭州,继续顺杆爬,要求去请回弘光帝继续抗清。此时的马、阮诸人听说又要找弘光帝朱由崧,手中有兵,心中不慌,直接就开始了强硬的态度。和马、阮一个鼻孔出气的朱大典首先说:“我的部队奉诏导驾先发到浙江,我哪知道皇帝在哪呢?”马士英也接过话头说:“我儿子也是导驾,我儿子至今还不知道在哪呢!所以,我也不知道皇帝在哪。”
  虽然反对马、阮诸大臣在道义上占据上风,但是马、阮有政治地位上的优势,反马、阮诸大臣依然无法置马士英、阮大钺于死地。朱大典、方国安的军队又倾向于马、阮二人,于是双方依然处于对峙状态。你上奏疏,我装看不见或者根本不让太后看见;你来问朱由崧的消息,我天天谎言以对,反正谎言说过千遍就是真理。表面上看,两派的斗争就像走进了一个死局一般。
  然而,反对马、阮诸大臣的命门还是有一个的,那就是潞王朱常汸。无论再怎么折腾,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还是要立一个的。其他王爷不是年齿不符,就是不在此处,潞王朱常汸成了此时的绝对亮点。而反马、阮诸臣之前都曾经在南京推举过潞王朱常汸为帝,此事不成才由马士英和阮大钺立的弘光帝。这回,马、阮诸奸也打算推举潞王朱常汸监国。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的只是一个台前的傀儡而已,如果有人反对,那简直就是自己扇自己的嘴巴。既然有了潞王这个共同点,而立潞王朱常汸监国貌似又给了反对马、阮诸大臣很大的面子,于是很多立场本身就有问题,“墙头草”“随大流”之辈就很容易站到马士英和阮大钺这边来。

  马士英完美的利用了这个命门,在短短数日的政治斗争中又笑到了最后,就连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没有发言权的唐王朱聿键都劝潞王朱常汸监国,此时斗争形势于此可见一斑。
  既然是“众望所归”,不久,潞王朱常汸正式监国于杭州。然而斗争却尚远远未结束。
  这一天,即位典礼结束,群臣俱要来朝拜。马士英、阮大钺、朱大典、袁宏勋四人还有浙江巡抚张秉贞等十余人,个个彩服黄盖,腰间系着黄白带,随潞王朱常汸去见邹太后。只有礼部尚书黄道周素服角带,与马士英并立。潞王朱常汸问这素服之人是谁,黄道周缓缓从衣袖中拿出名册。 朱常汸欣然说:“先生真一代忠良,今日有幸能够一起担当大事。”然后潞王朱常汸又拉了拉马士英的袖子说:“先生有事要与黄先生商量啊。”马士英傲然不屑。而朱大典在旁不悦:“黄道周不知国事,我一直跟在弘光帝身边,为他开道而来,怎么国事不来问我?”黄道周立马抓住把柄说:“既然是为圣

  驾开道,那么圣驾今日在哪呢?”朱大典一听这话,只好默然不语。
  过了几天,黄道周又去上朝,恰好马、阮诸人都不在,潞王朱常汸就赶紧把他请过来,赐座请茶。潞王问黄道周:“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的?”黄道周说:“用人才,收人心,破故习,行王道,那都是现在的要紧事。”潞王说:“和气致祥,家不和,事不成,如今大事还是请先生和首辅马士英商议才是。”黄道周说:“有的事情是没的商量的,就像黑黄苍白几种颜色一样,格格不入。现在朝廷在两浙,最好是用两浙的人望。刘宗周这个人是江东诸臣中的老资格,为什么坚持不用他呢?”潞王答道:“马先生怕刘先生又有门户之见。”黄道周说:“只因门户二字破我乾坤,如今怎么还拿这

  套歪理邪说来论事?君子有贤奸而无门户,小人无奸邪而有门户,虽然如此门户之风,君子依然无法相避。”潞王朱常汸说:“如今马士英手握重兵,没办法不和他商量啊!“黄道周说:“这事我也没有想到啊。”
  然而就在这两派吵闹不休之时,清兵却一刻没有耽搁,前锋已至嘉兴。马士英命令将军陈洪范赴南直隶割地请和,还要在船上大张旌旗:“奉使清朝”。这不就等于承认了满清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了吗?而且还颇有摇尾乞怜之意。让反对马、阮诸臣的情绪一下子被刺激得躁动了起来,前国子监司业吴太中三次上疏请求诛奸,还在疏中说:“千万别和众位大臣商量,商量了就杀不成了!”潞王朱常汸看到这样的奏疏腿都软了,哪里还敢照办?

  看到潞王朱常汸没有动静,黄道周又上七事、求贤、逐奸、令师四笺。潞王朱常汸只好传令旨,命黄道周入阁内商议各种国事。而马士英则怕黄道周夺其权柄,居然将潞王朱常汸的旨意缴回不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