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有物混成:物指“道”。混然而成
②寂兮寥兮:无声音,无形体
③周行:循环运行
④天地母:天地之母
⑤逝:周流不息
⑥反:返回
⑦人亦大:人与天地并立
⑧域中:宇宙之间
⑨道法自然:道顺其自然
【译文】
有一事物是混然而成,先于天地的产生。
寂静啊空旷啊,独立存在而不改变,
循环运行而不停止,可以做天地的母亲。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勉强取字为:道,
勉强为它命名为:大。
大叫做流逝,流逝叫做远大,远大叫做归返。
所以道为大,天为大,地为大,人也为大。
寰宇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啊。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
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非常道】
残月高挂,云淡风轻,子时的天涯社区煮酒广场游人稀落,变得静谧祥和。
御玄先生领着翔天御妙和了尤未酩出了流云轩向巷尾走去,三人说说笑笑来到了巷尾最左处,御玄先生微一挥手,毫无装饰的玄色门脸洞开,里面却是漆黑一团。御玄先生从腰间解下锦囊,掏出玄色鸡卵墨玉,对着月亮一晃,霎时蓝紫两色光焰盘旋绽放,如同火球燃烧一般,未酩先生顿感一惊,仔细看去鸡卵墨玉晶莹剔透,蓝紫光芒愈加交相四射。
御玄先生首先进到门内,将鸡卵墨玉放在灯台之上,不过如此店铺立即云蒸霞蔚,蓬荜生辉,檀木阔台上的龙纹凸显之古坛和凤纹凹嵌之玉碗也流光溢彩,辉煌闪烁。
未酩先生禁不住喝起彩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道可非常道,名可非常名,楚苦曲仁里,瀛洲御玄斋。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御玄贤弟布置的不过如此店铺果然惟恍惟惚,窈兮冥兮,确实明道若昧,质真若渝,深得法道之精髓,愚兄佩服佩服焉。”
御玄先生拉着未酩先生的手,走到阔台边,手拍云椅谦恭的一笑:“未酩老兄请坐,虽则不过如此店铺甚为简陋,但是这些灯台,云椅,檀木阔台和古坛玉碗皆是从瀛洲御玄斋带来,吾甚珍爱之,至于在下的醽醁美酒吗,还是请老兄品尝后,再谈谈感觉为好。”说着便启开古坛,将三人面前的玉碗斟满,顿时一股清淡芬芳之酒香充溢其间,灌鼻醒神,未酩先生鼻翼噏动说道:“御玄贤弟,吾观此酒,状似琉璃,色泽浑沌,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吾嗅其味,淡雅如兰,幽香流芳,迎之不辨其源,逐之不辨其踪,复归于无物,湛兮,似或存。愚兄真还不敢妄言。”
御妙先生说道:“未酩老兄能够嗅味察色,便语带玄机,着实令小弟佩服老兄的慧眼独到。真正欲窥堂奥,还需酒后回味,才能别有洞天。老兄,来,先饮一碗,润润口感,再细细品尝。”
三人一同小饮一口,未酩先生眯眼品咂半晌,微微点头说道:“此酒味道清澹,入口绵滑,醇和清爽,口齿留香,回味悠长。云起雪飞时节,饮此酒优哉游哉,以遣情怀,不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好酒好酒也!不宜遽饮,只适慢用。嗨,平原督邮只能毁形蚀肠,青州从事仅可浇愁解忧,惟有醽醁美酒才能明心见性,怡神养寿。不知御玄贤弟何以调制酝酿,愚兄却要问个端详。”
御玄先生将玉碗斟满酒后说道:“在下所酿醽醁,《老子》之方,六爻之法;龙涎为引,碧水为浆;三蒸三煮,酒呈三色,天玄地黄,人亦列张;卅年岁月,方溢酒香。也算在下用心良苦,才有现在醽醁芬芳。”
未酩先生马上问道:“《老子》之方,六爻之法?甚为玄妙,愿闻其详。”
御玄先生手捋须须髯说道:“说来却是话长,未酩老兄,请容在下慢慢道来。吾之镇宅之宝,乃瀛洲御玄斋的九足神鼎是也,堪为天下之神器焉。最为奇特之处便是有龙盘之,此龙有神韵而无实形,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罩住神鼎;小则隐介藏形,缩于鼎内;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随时幻化不断。
嗨!吾不知这神器从何而来,只是宗师曾经留言,此天下神器之盘龙,乃在天地出现之前,便已混然形成,似乎其产生还在天帝之先。寂静而空虚,无声无息,无形无体。独立特行,循环往复,始终如一,永不改变。宗师察天勘地,窥得天机,揭示其为天地之母。宗师亦不知其名,便勉强称呼之为“道”,勉强命名之为“大”。之所以如此之命名,宗师亦留言道,其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循环运行而伸展遥远,遥远伸展而返本归原。所以宗师总结道,宇宙间有四大,乃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人为万物之灵,居为其一亦属天经地义。所以在下所酿醽醁,便是宗法宗师之言,即为《老子》之方。
天有昼夜,地显阴阳,人分男女,三才阴阳相对,故六爻之动演化三极之变,可以无不穷尽天下道理。所以循六爻之动,三极(天地人三才)之道,即为六爻之法。”
未酩先生颔首说道:“怪不得如此古奥,来头着实不小,果然见所未见,玄之又玄。御玄贤弟,那么龙涎为引,碧水为浆,应该又是怎样的不同凡响?”
御玄先生微笑说道:“刚才所言的九足神鼎,宗师亦留言,此物乃九天碧水与十洲玄土和之而成,宗师机缘巧合,才以得之,流传至今,辗转于吾手焉。神龙如影随形盘踞九足神鼎,飘渺恍惚,欲隐还显,时而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时而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宗师虽然未曾明言,在下断定此物即为龙涎。每逢甲辰年清明日辰时,神龙吐出三滴龙涎,沁润九足神鼎,只有用瀛洲千丈玉石制作的玉樽盛之,才能保存,正好盛满一樽。瀛洲千丈玉石乃是共工怒触不周山时,山体崩摧后,千丈玉石飞峙瀛洲逸天谷边。玉石历经数千载日月映照,玲珑剔透,金碧辉煌,刀锯斧剁不能损伤一丝纹理,更遑论将其制成玉樽。未酩老兄,奇特哉,莫过于此。说来真是机缘巧合,玉樽一直置于九足神鼎内亦一同辗转至吾手。
相传玉樽乃宗师亲手所制,宗师用九天碧水进行琢玉,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即无有入无间制成玉樽。
极为奇特的是,只有宗师亲手所制的玉樽,才能放入九足神鼎之中,盖因九天碧水之故。其他任何物件若是放入鼎内,随着神龙的腾伏幻化,便消弭无形矣。更为奇特的是,每当神龙吐涎之时,必逢甲辰年清明日辰时,神龙先是兴云吐雾,罩住神鼎,历时十五天到谷雨日辰时,神龙才隐介藏行,缩于鼎内,盛有龙涎的玉樽才可以取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