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56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26 07:30:21
  【103】
  第十章 北使团(11)
  左懋第望着眼前浩浩荡荡的北使队伍,心情沉重,不是滋味。
  他接受着相互掣肘的两项使命,带领着各怀心事的几位同事,思考着弘光朝廷不容乐观的现状,展望着未来困难而渺茫的前程,心潮起伏,表情凝重。在这最后离别的时刻,他向弘光帝提出了最后的忠告:
  “臣此去生死未卜,不知还能不能再见到陛下。臣所期盼的是大明中兴,希望陛下时时把先帝的仇恨耻辱铭记心上,更希望陛下激励臣民,加强备战,不要以为和谈一定能够成功,因为即使议和成功,也不一定值得信赖。必能渡河而战,才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才能划江而安。“
  左懋第预感到此行任务艰巨,成败难料,告诫朝廷决不能把收复失地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议和上。谈判需要坚强的武力做后盾,精诚团结、众志成城,自强自立才是目前最必需的。
  左懋第的言词字字含泪,句句披肝沥胆,均为高瞻远瞩的肺腑之言。弘光帝和马士英等人虽认真听着,频频点头,其实哪能理解左懋第的一片苦心。
  日期:2015-05-26 09:39:43
  【104】
  第十章 北使团(12)

  八月十五日,左懋第一行渡过黄河,很快来到山东地界。
  山东的士绅杀死或赶走大顺朝委任的官吏,各自为守,都急切盼望南明政权的承认和援助。北使团所经之处,很多忠义之士踊跃叩首马前,心情激奋,都表示愿为弘光政权抛洒一腔热血。左懋第见此情景,派属下骑快马飞奏弘光帝,说山东士绅心系大明,请皇上速派大臣带兵收复。
  但南京诸臣正忙于党派纷争,哪有心情顾得上外面的世界。伸长脖子久等不来南京的人马,山东的士绅、百姓都心灰意冷,摇头叹气,慢慢也不再怀揣希望。而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则抓住时机,任命明朝降臣方大猷为山东巡抚,降臣王鳌永为山东、河南总督,到处宣扬大清“减免租赋”的惠农政策,并派来少量军队威胁和征讨,不长时间就接管了山东的许多州县。
  九月下旬,北使团进入北直隶地界,左懋第决定把大部分护卫士兵打发回南京,以免过分张扬。在沧州(今河北沧州市),左懋第等人获知吴三桂确实由明朝的平西伯变成了清朝的平西王,稍作商议,他决定还是将晋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的诰敕派人送去,并通报“北使团”此行的来意。
  可心事重重的吴三桂把密封的诰敕一眼都没瞅,就派人呈送给摄政王多尔衮。吴三桂只给予左懋第这样一个答复:“清朝法令甚严,恐致嫌疑,不敢出见,但我终身不会对江南以刀枪相见。”
  摄政王多尔衮拆开南京政府颁发给吴三桂的诰敕,见上面说什么吴三桂杀贼有功,特封赐蓟国公,让他“永镇燕京(北京),东通建虏(满清)”,不由勃然大怒,下令“使臣所过弗敬,命速来京朝见”。
  九月二十六日,北使团抵达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天津总督骆养性前来迎接,宣布只允许左懋第、陈洪范、马绍愉等百人进京朝见,其余人员都留置此地,至于祖泽溥所带人员,全部欢迎入京。
  骆养性本是明朝的锦衣卫指挥使,因迎接摄政王多尔衮进京有功,被清朝任命为天津总督。这个人其实不错,对左懋第等人相当礼敬,谈起崇祯朝旧事,还掉下了几滴眼泪。不料这一切被清朝安插的特务侦查得知,立即上报给摄政王,多尔衮派人将骆养性削职逮问。从此以后,降清的明臣都噤若寒蝉,再也无人敢跟南明使团接近和互通消息了。
  现在左懋第身边不足五百人,他把三百多人留在静海,与陈洪范、马绍愉仅带百人继续前行。九月二十九日,到达河西务(今属天津市武清区),因清朝幼主福临定于十月初一在北京举行即位大典,北使团暂停前进。
  日期:2015-05-26 14:42:43

  【105】
  第十章 北使团(13)
  十月初五,北使团抵达距京城六十里的张家湾(今北京通县西南)。摄政王传令,让北使团人员进京,下榻“四夷馆”。
  “四夷馆”是专门接待番邦属国和培养翻译人才的地方,多尔衮是把左懋第等人当成了来向清朝进贡的属国下臣。不过这倒也难怪人家,谁让他们大车小辆带来那么多好东西呢。
  二位副使陈洪范、马绍愉沉默不语,兵部司务陈用极说:“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草率。”
  左懋第也是又惊讶又气愤,他诚恳地对传令人员说:“我们奉命来祭告先帝和酬谢贵国,贵国却让我们进驻四夷馆,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我们是携带御书和厚礼来跟贵国缔结友好关系的,你们如果以对待属国番邦的礼节对待我们,那么我们绝不进城!”

  见左懋第态度如此坚决,传令人员只得回去禀报摄政王,摄政王不以为然,如此往返了四次,因多尔衮此时还不十分清楚南京政权的虚实,又感觉左懋第所讲也不无道理,就看在那几车贵重礼品的份上,做出了让步,将北使团安置在鸿胪寺(相当于现代的外交部)。
  日期:2015-05-26 14:50:13
  (作了几处修改,请谅解。)
  十月初五,北使团抵达距京城六十里的张家湾(今北京通县西南)。摄政王传令,让北使团人员进京,下榻“四夷馆”。
  “四夷馆”是专门用来接待番邦属国和培养翻译人才的地方,多尔衮是把左懋第等人当成了来向清朝进贡的属国下臣。不过这倒也难怪人家,谁让你们大车小辆带来这么多好东西呢。
  二位副使陈洪范、马绍愉低头沉默不语,兵部司务陈用极说:“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草率。”
  左懋第也是又惊讶又气愤,他诚恳地对传令人员说:“我们奉命来祭告先帝和酬谢贵国,贵国却让我们进驻四夷馆,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我们是携带御书和厚礼来跟贵国缔结友好关系的,你们如果以对待属国番邦的礼节对待我们,那我们决不进城!”
  见左懋第态度如此坚决,传令人员只得回去禀报摄政王,摄政王不以为然地挥挥手,又把传令人员撵了回来,如此往返四次,因多尔衮此时还不十分清楚南京的虚实,又感觉左懋第所讲也不无道理,就看在那几车贵重礼品的份上,做出了让步,把北使团安置在鸿胪寺(相当于现代的外交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