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16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真实的情况显然是,功臣集团的成员,没有几个是省油的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是一个地方官员,你的管辖范围内,有一些功臣集团的成员(或是他们的亲戚),在若干问题上,他们希望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敢不听吗?估计你不敢。因为,这些人盘根错节,那就是传说中的手眼通天。而且,更多的时候,地方官员就是功臣集团的成员(或是他们的亲戚),那一切就更好办了。
  日期:2013-12-11 10:51:35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东汉开国时的情形就可以知道。
  有人在洛阳城里,光天化日下就捅死了人。谁也知道,凶手是谁,就是没有人敢抓。大家必须得知道,洛阳城是什么地方?那是东汉帝国的都城。也就是传说中的,天子脚下。
  后来,洛阳令董宣率人把凶手抓了起来,并且正法了。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因为,凶手是光武帝姐姐的家奴。光武帝的姐姐,顿时觉得,自己被人欺负了。于是,就找光武帝替自己出头,光武帝一看自己姐姐让人欺负了,马上下令,把洛阳令董宣杀掉!
  董宣一看光武帝,自己带头讲潜规则。就对光武帝说,有人自恃上面有人,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人。我身为洛阳令,率人拘捕他 、法办他。这错在什么地方?您的意思,是不是有权有势,就可以在大汉帝国,为所欲为啊?如果您真这样认为,也用不着你处置我,我自己一头撞死算了。于是,董宣一头撞在柱子上,撞得满脸都是血。
  光武帝刘秀一听,也是这么回事?因为,洛阳令就是没有错啊!所以,光武帝刘秀赶紧叫人把董宣拉住。
  但是,光武帝刘秀就说,你严格执法,这没有错。问题是,你得罪长公主,这就是你不对了。所以,你必须得跟长公主磕头认错。洛阳令董宣,说死说活也不磕头认错;光武帝刘秀让太监按着洛阳令董宣的头,给长公主认错,洛阳令董宣,也是绝不低头。对此,光武帝刘秀对他姐姐说,面对这种强项令,我也没有办法。
  我们通常的历史书,在引用这个故事时,常常是赞美光武帝刘秀的。其实呢?古代史官在写这个故事时,恐怕只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光武帝刘秀的无奈。
  因为,在这个故事中,光武帝刘秀的表现,并没有什么值得赞美的。
  洛阳令秉公执法,只因得罪了权贵,光武帝刘秀就要杀他的头。 这叫什么事?更主要的是,后来光武帝刘秀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依然让秉公执法的洛阳令,向权贵磕头认错。这又叫什么事?关键是,公然庇护凶手的权贵,光武帝刘秀一句责备的话也没有,更不要说惩罚了。
  更主要的是,天子脚下发生这种事,而且官司都打到了皇帝的御案前,尚且如此。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我们还敢做乐观的想象吗?

  面对这种皇帝,控制话语权的人,自然会认为是历史少有的好皇帝。问题是,基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去看,显然是另一回事。
  当然了,面对朱元璋那样的皇帝,控制话语权的人,自然认为是历史少有的暴君。当然了,功臣集团为了自己能有好日子过,自然会产生把朱元璋弄下台的想法。因为,基于大家的想法,肯定是让谁当皇帝,也比心理变态的朱元璋好。
  所以,朱元璋屠杀功臣也好,严厉打击空印案也好。都包含着与官僚集团博弈的意思。
  日期:2013-12-11 11:13:05
  我无意认为,朱元璋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为,一个封建皇帝,永远不会有这种觉悟的;所以,朱元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江山,一世、二世、三世、万世的永远存在下去。 

  我也无意认为,皇帝的觉悟,永远比官员、百姓要高。但是,环境决定意识,而非意识决定环境。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老板的智商再低,也会想着如何让公司越办越好;因为,这最符合他的利益。虽然眼前的利益(比如享乐),虽然受制于能力,会让他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但是,从利益关系而言,公司的利益与老板的利益是一致的。
  虽然说,从大面上讲,经理人、员工也都希望公司越办越好;但是,从普遍意义而言,公司发展的结果,未必会与经理人、员工利益一致。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公司发展了,但是老板明天解雇了你,你忙碌半天也是白忙碌;公司发展了,但是你的工资、待遇并没有明显的增加,你忙碌半天也是忙碌。老板就不同了。
  从某种意义上,帝国发展了,皇帝肯定会得利;但是,帝国发展了,官员、百姓未必会得利。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一个好像非常无能的统治者,在他的统治下,帝国疆域从未扩张过;在他的统治者,帝国一直都无法傲视天下。问题是,在他的统治下,帝国享有长久的和平、稳定。

  有一个好像非常伟大的统治者,在他的统治者下,帝国的疆域一直在扩张;在他的统治下,帝国可以傲视全求。问题是,在他的统治下,帝国牺牲了半数的人口(其中就有许多是我们的亲人),人民一直勒紧裤腰带支持革命(我们常年不知肉味)。
  你说,处于现实的角度,大家会喜欢哪个统治者?我敢说,坐在书房里看书,谁也会觉得,喜欢后一个统治者。但是,处于现实的角度,谁也会喜欢后前一个统治者。
  日期:2013-12-11 11:17:34
  我更无意认为,一个皇帝敢执行所谓的铁血政策,就能消除所谓的潜规则。因为,相关潜规则的土壤存在,相关的行为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相关潜规则的土壤存在,那就是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一个贪官倒下了,又有无数个贪官站起来。面对官员这种前仆后继的行为,朱元璋也得承认,我一心杀尽贪官,奈何贪官就如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
  最后,朱元璋也得以潜规则对潜规则。换而言之,有的事情,我可以睁一只闭一只眼,但是,如果你给我出了圈,我肯定不会轻饶你。
  空印案肯定是有鬼。因为官员控制着话语权,所以我们总觉得,官员这样做,只是为了工作方便,绝没有任何私情。其实,这就是谎言千遍真理的结果。
  因为这是潜规则,所以他代表的利益面太广了。面对这种事情,绝没有人敢出来揭发其内幕的。因为,一个人敢揭发相关的内幕,那就等于与人民为敌。
  因为,你打死也不招,就意味着与无数官员站在一起。在这种背景下,就算皇帝想杀你,也未必敢杀你。就算皇帝敢杀你,舆论也会站你一边。总而言之,大家都会认为你死的太冤枉了。你的孤儿寡母,也会受到社会同情、帮助。

  如果你为了讨好皇帝,就随便揭露这种内幕,就意味着你站在了整个官场的对立面。因为,你为了活命,就出卖成千上万的官员;如果这些官员没事,他们肯定会联合起来收拾你;如果这些官员都死了,你算算自己得罪了多少人?关键是,后来的官员,看到你这种官场败类,会怎样对你?
  所以,虽然面对朱元璋那种冷血、残酷的皇帝;也绝没有一个官员,敢试图用出卖官场的方式,求皇帝原谅自己。
  也正因为这种原因,空印案就成了朱元璋滥杀无辜的铁证。因为,让谁说起来,中央地方的官员,对着一些空白报表,集体坐在一起作账,那就是为了工作方便,绝没有别的意思。朱元璋因为猜疑官员捣鬼,就屠杀了成千上万的人,这不是他心理变态,又是什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