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10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面对这种大义凛然的责问。我估计谁处于那个位置上,也会被唾沫淹死的。
  除非他也敢大义凛然的说,现在官场机构重叠、臃肿,人浮于事;皇帝想精简机构、减少官员的行为,是绝对正确的。问题是,这种话,谁敢说?就是敢说,肯定只会引来更大一波唾沫。
  因为,就是写到历史书上,所有的历史学者,也都认为当时官员干得比牛多(一个官员,干三个人的活,甚至干八个人的活);挣得比民工还少(以至,不贪污不受贿,老妈过生日,都舍不得吃顿猪肉);你却在那里胡说,官员工作很清闲、待遇很好。你这不是睁着眼睛胡说,又是干什么?
  孙丕扬命辞职说事。一方面是威胁皇帝,另一方面,大约也是为了堵官员的嘴。总而言之,并不是我想坏你的好事,只是皇帝太不是东西,我有什么办法?这样吧,我拿辞职威胁皇帝,你们帮我抬轿子,咱一块逼皇帝改变这种祸国殃民的政策。
  问题是,在关键时候,大家得知皇帝非常生气,于是都逃的一个不剩了。孤零零的一个孙丕扬,突然与皇帝直接对恃了,自然吓得不知所措了。
  所以孙丕扬就莫名其妙的把官丢了。临了,还落了一个装逼的名声。因为皇帝对他的批示是“可见屡次疏乞,及矫情饰誉原非本心”(说得粗俗点就是,你从前提出辞职,就是在和我装逼)。
  孙丕扬丢官,是万历二十四年的事。此后,官员虽然成天给皇帝打报告说,现在这里缺官员严重,那里官缺的难以正常展开工作,所以希望皇帝及时充实官员队伍。但是,再也没有一个人敢公然挑战皇帝的意见了。因为,整个官场在说到这种事时,那是群情激愤,大有与皇帝玩命抗争的劲头,但是到了关键时候,谁冲到前面,肯定会被当枪使的。因为,绝不会有官员对你伸出援手的。
  于是据说,大明帝国的官员,因为变得更少了。
  当然了,又据说,大明帝国灭亡的根子,从此就种下了。
  [注]:“身为主管人事工作的吏部尚书孙丕扬,对于在其位不谋其政,无力扭转缺官不补的局面,深感愧疚,接连二十次请求辞职,企图改变缺官不补的情况。”
  摘自樊树志《万历传》。相关引用内容,都摘自同一本书。
  日期:2013-12-08 19:32:45

  感谢随便选一个、V桃花心木V、mememevvv、超级大号负翁、Bienemaja、岭南陈氏、枯声、空山忆雨、dabaisha1130、美利坚之友网友,再更新一段。
  第三章 皇帝为什么多年不上朝
  第一节 一群装逼货 坐在一起开装逼会
  许多人对万历皇帝躲在深宫,一直不露头,常常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呢?这是因为大家对权力的现实运作,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或是不愿意用现实的权力运作,去思考历史上的权力运作。
  皇帝就是传说中的天,所以在特定的背景下,让皇帝直接管理帝国,就会让帝国的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更会让帝国的工作处于僵硬的状态。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帝国现在无官不贪、无贪不官;随便拉出一个人都知道;在私底下,除了骨灰级的装逼货,谁也不会否认这个事实。

  但是,在朝堂之上,谁敢公开承认这种事实?肯定没有人。因为,谁敢在朝堂之上陈述这种事实,肯定是不想继续混了。
  问题是,大家坐在一起开天开会,却连这种最基本的、最普遍存在的事实,都不能正视;那这种会开来开去,恐怕也就是开装逼大会。
  在这种背景,皇帝自然得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回避一下。
  我们可以想象。皇帝如果斥责某个官员贪污、受贿严重。那个官员,肯定是打死也不会承认的。就是让锦衣卫打得要死要活,官员肯定也会大呼冤枉的。因为,这就不是随便可以承认的事。
  皇帝那就是传说中的天,不要说皇帝以皇帝的身份出现了。就是皇帝以私人身份,私下斥责某个官员贪污、受贿太过份了;并劝他以后应该差不多点。这个官员,也不敢随便承认。因为,这就不是随便可以承认的事。

  更主要的是,官员受到皇帝这种责问后,肯定会联络其它官员,展开一轮扑天盖地的装逼运动。这种运动一开始,随时就会把皇帝和政府,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问题是,如果皇帝躲在幕后,让首辅主持政府工作。首辅在私底下谈工作时,只要他没有追究相关官员责任的意思,只是斥责某个官员贪污、受贿的太过分了,并劝他应该注意一些。这个官员,通常不敢矢口否认的,更不敢为此联络官员,试图把整个官场的水搅浑了。
  因为,首辅虽然处于官僚集团的最上层,但是,他毕竟还是官僚集团的一份子。所以,大家在谈工作时,不用完全掖着、藏着;更没有人,敢在首辅面前,一心一意装逼装到底(我是说,假如首辅没有追究他责任的意思)。
  因为,首辅虽然处于官僚集团的最上层,但是首辅仍然是官僚集团的一份子。所以,官僚集团怎样运转,首辅那是一清二楚;更主要的是,首辅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当年,大家也和首辅没少这样玩。现在,首辅和你以私的身份,跟你有啥说啥,这是把你当自己人看;你却和首辅装逼装到底,首辅不收拾你,收拾谁呢?
  就好像进了洗澡堂,大哥脱了衣服洗,你却不脱衣服洗。你他妈的,是不是以为大哥没有见过,你脱光了衣服是什么样子啊?和大哥装逼装到这种份上,你说你能有好果子吃?
  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会知道,皇帝为什么后来会躲在幕后操纵。
  日期:2013-12-08 19:33:49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皇帝劝某官个员,贪污受贿时不要太过分,即使皇帝并没有表示要追究他的罪责,这个官员也会吓得要死要活。
  对此,这个官员肯定是一口一个,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并且还会说,臣在前台主持工作多年,一定没少得罪人;换而言之,这肯定是有人挟私诬陷;更有可能只是官场的侵轧。

  总而言之,官员不会否认这件事,但是也不会承认这件事。因为,皇帝和你这样说话,那就是把你当自己人,你如果矢口否认,皇帝会不高兴的。问题是,这种事,怎么可以随便对皇帝承认呢?
  皇帝对此,应该怎么做呢?如果真派锦衣卫调查相关问题,那问题就严重了。而且也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无官不贪、无贪不官;这是谁也知道的事;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说这个官员从不贪污腐败,那才叫怪事了。所以,皇帝就因为听说这个官员贪污受贿,上去就往坏整这个官员。这就是皇帝智商太低了;因为皇帝有意无意的充当了党争的打手。
  换而言之,有人想往坏整某个官员,只要随便和皇帝打个小报告就可以了。
  事实上,如果皇帝派锦衣卫调查相关事情,就意味着宣判了这个官员的政治前途。因为,皇帝既然让锦衣卫进行相关的调查,本身就意味着皇帝已对这个官员不感兴趣了。否则,皇帝不会专门给他开这种小灶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