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6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关于这一点,我们再看看林金树先生写的《万历传》。
  据不完全统计,早在万历三十年,南北两京就已缺尚书3人,侍郎10人,科道官94个,全国缺巡抚3人,布政监司66人,知府25人。
  是时,因为万历帝怠荒益甚,久不御政,不少衙门几乎空无一人。
  在赵焕拜疏自去之前,他一人身兼吏、兵、刑三部尚书。各部侍郎、户、礼、工三部止各一人。都察院自温纯罢去,八年没有正官,六科只有数人,十三道御史皆以一个兼数职。在外,巡按不过十年不得代,总督、巡抚、监司亦屡缺不补,府县官十缺五六。文武大选急选官及四方教职,积数千人,吏、兵二科缺印官。
  赵焕累疏请补缺,不久,补科、道官60余人。由于长期缺官不补,这时补了几十人,人们就以为了不起,时称盛事。
  关于这一点,我们再看看阎崇年先生写的《明亡清兴六十年》。
  万历长期“三不”,不朝、不见、不批,造成朝廷中枢机构近于瘫痪。最典型的是政府官员的缺得不到补充。

  日期:2013-12-06 20:16:24
  这三个明清历史学者,在说到万历昏晕时,都不约而同的说到因为万历昏晕,所以明帝国的官员缺员严重。
  绝不是只有这个三个历史学者,拿这种问题非议万历皇帝。事实上,凡写万历皇帝的学者,大都会写到这个问题。
  关于这一点,我们再看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白寿彝先生主编这部作品时,那是把当时最优秀的历史学者,几乎都汇集了起来。[注]所以这部书里的观点,应该可以代表史学界的普遍观点。
  但是,这部通史中,在写到万历皇帝时,也是这样说的。
  史载:“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章奏不发,大僚不补,起废不行”。“自阁臣至九卿台省,曹署皆空,南都九卿亦止存十之二。天下方面大吏,去秋至今(即万历三十九年),未尝用一人,陛下万事不理”,上下隔绝,而“延臣部党势渐成”。
  “陛下万事不理”,此话一针见血,说得何等尖锐、深刻、准确。由于明神宗晏处深宫,不补缺官,早在万历三十年南北两京已缺尚书三人,侍郎十人,科道官九十四人;全国缺巡抚三人,布政监司六十六人,知府二十五人。不仅“曹署皆空”,而且自万历三十七年起,不少大臣纷纷封印出城,拜疏自去,许多办事机构陷于瘫痪状态,政务荒废。
  日期:2013-12-06 20:17:16
  我敢说,一个彻头彻尾的文盲,听到这种离奇的观点,肯定会大吃一惊。因为,这太不可思议了。问题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甚至是历史学者),听到这种离奇的观点,却常常会相信它。
  为什么在许多问题上,一个纯粹的文盲竟然会比有文化的人,更具有判断力呢?显然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被洗脑的过程。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明帝国有电视台,电台记者上街随机采访几个老百姓。总而言之,“现在政府官员越来越少,所以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你觉的老百姓会怎样回答?
  如果老百姓没有被官员收买,肯定会用惊讶的眼光看着记者。因为这问题,也问的太邪性了。比什么“你幸福吗?”之类的问题,要邪性一百倍。
  我敢说,如果现在有记者上街问老百姓,“这些年政府官员变得越来越少,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老百姓肯定会非常生气的。因为,你拿这种问题问我,是不是看我长得像白痴啊?
  真是老话说旧了,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你看吧,流氓们控制了话语权,那是什么歪理邪说也能粉墨登场。

  日期:2013-12-06 20:18:02
  万历皇帝昏晕,导致了明帝国官场缺员严重。
  我实在奇怪,人们得有多低的智商,多低的社会常识,才会相信这种离奇的观点。因为,当时官员的别名就叫大老爷啊!不要说,在官员这样牛逼的年代了,就是在官员的别名叫公仆的年代里,哭着喊着想当官的人,也是数也数不清。
  这样热门的职业,竟然会因为皇帝的昏晕,就变得冷冷清清;竟然因为皇帝的昏晕,官员就少的难以正常工作了;更有甚者,还有许多官员都为此主动离职。
  这种荒诞不经的事,就是一个人写小说时,恐怕也不会编出来。因为,作者的脑袋就让驴踢过,也不会弱智到这种境界啊!
  幸好当年大明帝国没有网络,所以帝国的话语权就把握各种官僚政客手中。否则,广大网民肯定会愤怒了。因为,你们发表达这种离奇的言论,简直就是在侮辱全国人民的智商。
  且不说,官员变得越来越少,与皇帝昏晕,那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更主要的是,现在官员越来越少了,这是哪个脑袋让驴的踢了的家伙说的?
  日期:2013-12-06 20:19:07
  最初,在网上看到,许多官员挑战人类智商的话语、行为。我总觉得,这肯定是网民在丑化、编排他们。因为,一个人既然能当官,肯定有着正常人的智商、情商,他们怎么可能说出那种弱智的话、干出那种弱智的事呢?
  但是,我后来终于发现,一切也是可能的。如果一个人的眼睛被利益蒙蔽时,那是什么离奇的话也能说出来、什么离奇的事也能干出来。比如,太祖时代大家集体高呼亩产万斤。再比如,明末因为皇帝昏晕,所以官员变得越来越少了,所以政府无法正常工作了;所以埋下了帝国灭亡的种子。
  皇帝太昏晕了,所以把官员弄得越来越少,最后让政府工作都无法维持了。
  这种话已被明末官员重复了一千遍,所以人们自然会觉得,这种话不像弱智的话。问题是,如果拿到现实社会中,相信除了弱智,谁也会觉得,这就是弱智说出来的话。因为,这就不是正常人能说出来的话。
  戈培尔说,谎言千遍成真理。你别说,还真是如此。
  许多离奇的言论,可以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历史书上。就是因为大明帝国当时没有网络。否则,那些离奇的言论,肯定早让广大网民批成臭狗屎了。
  问题是,当时没有网络,所以大家天天听着官僚政客胡扯,听得久了,就觉得他们说得太有道理了。所以,许多学者在说到万历皇帝昏晕时,几乎会不加思索的,就把万历年间,官员越来越少,少得无法维持正常工作,当成万历皇帝昏晕的铁证。
  其实呢?一个人拿这种例子,证明万历皇帝昏晕,还不如证明他的脑子,已被某种谎言给洗没了。

  [注]八十年代初,多卷本《中国通史》各卷编写组陆续成立。明史卷的编写小组也于1984 年应运而生。
  待续
  日期:2013-12-07 08:54:22
  复探索求真网友:
  我看了《潜规则》、《血酬定律》等书籍书中总结到“尽管帝国制度在各方面都有完善和发展,但在最根本的关系上,在农业生产者与暴力赋敛集团的关系方面,一直不能出现有效的权力制衡。因为最有制衡欲望的受害者,始终是毫无权力的平民百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