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病人》
第33节

作者: beihuahu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1-07 20:49:56
  第十六章  自我
  1
  他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乡下,生活健康,民风淳朴,无疑他们是非常粗狂并且非常有活力的,后来,他们突然来到大城市打拼,并且事业上小有成就,这时他们就希望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将人类文明成果全部灌输给孩子,使他成为人类高级文明的拥有者。精神病专家还提出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通过这些证据说明,日益增加的精神病数目和现代人的文明生活不无关系,此种说法的可信性,只要从几个著名观察者的观点中就可看得一清二楚。

  艾尔说:“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概况如下:在现代社会,以前列举的造成神经质的各种原因有增无减,是否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把问题的归咎到现代生活上去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随随便便看看现代生活的特征,那时就可以毫无犹豫地给予肯定回答了。
  在现代社会,只有通过付出巨大的心智努力才能换取和保持各种杰出成就,才能创造出各领域的最新发明,才能促进社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前进。在这残酷的竞争环境中,个人只有把全部心智力量奉献出来,才能达到社会的要求,同时,享乐主义的欲望开始充斥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暴发户们因为一夜暴富从此过上了以前他们想都没想过且不习惯的奢华生活,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有漠视道德的现象存在,不易满足,贪得无厌的心态存在于越来越多的人心中。

  “移动电话、网络等通信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人们商业和旅行、通信方式的改变,导致人们从早到晚都步履匆匆,生活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人们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常常晚上坐车,白天照顾生意和应酬,即使周末或放假去郊游,神经系统也不能完全松弛下来。社会上各种政治、宗教、社会、党派利益、竞选等斗争,无时无刻不充斥人们的思绪,不能得到空闲,就连娱乐、休憩、睡觉的时间都觉得很噪杂。高度紧张的大城市生活,那几尽衰竭的神经唯有靠强烈的刺激和纵情狂欢才能稍微振作,但一旦刺激后,只能变得更加衰竭和劳累,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原来给人以享受的文学作品,现在也不发挥这样的作用了,因为现在人们关心的都是那些争论强烈、处于风口浪尖上的问题,通过挑动人们的精神来吸引人的注意,从而无视基本的道德准则和崇高的理性追求。同时各种噪杂的音乐振动着我们的耳膜,让我们的耳朵不得清闲;各种电视节目层出不穷想尽各种办法来刺激我们的感官。创造性的艺术从审美走向了伸丑,抗拒现实的东西一览无余地给了我们展现出来。”

  现代病症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就是神经衰弱症,这已经深入人心了,贝尔德是第一位对这种病作出总体描述的人,当时他以为这是一种只有在美国才有的新的神经病,现在看来,这种说法肯定是错误的,但一个经验丰富的美国医生首先发现了这种病,这个事实就足以表明神经衰弱症和现代生活方式是不无关系的。因为在美国,由于现代社会发达,人们的感情更放纵不羁,对金钱和财富的追逐更加强烈,技术领域的进展也更加快速,早就打破了人们交流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现在,各种不健康的因素充斥着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直接作用与人的大脑,产生严重的毒害,所以,精神病患者悲剧性地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十年光阴,社会的商业、农业和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包括社会和政治,由此人们的职业生活、公民权利和财产收入也发生了突然的改变,这些东西的得到是以牺牲他们的神经健康系统为代价的,因为会导致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需要,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精力,这些精力的损耗是不管怎样都不能复原的。

  2
  “自我“不需要外部世界,那么“自我”就只能从它自身获得情爱来满足得以实现;可是,因为本能有经验,周彤喜欢从外部世界发现“对象“,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她内在本能的刺激只能让她感觉到痛苦,在“快乐原则”的支配下,这时产生了一种新的状态,即只要外部对象是快乐之源,就会呈现给主体,主体的“自我”就会吸收进去,变成“内向”投射;与此同时,自我也把自身内部导致痛苦的东西投向或归因于外部世界。

  最初的总是通过一种可信的客观标准来区分内部和外部的“现实——自我”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快乐——自我”,换句话说就是,变成了一种“自我”,这种“自我”把快乐看得高于一切。对这个“快乐——自我”来说,外部世界分成快乐和异己两部分,她要将快乐的部分吸收进来结合成一体,异己的部分则被它分割出去投射到外部世界中,成为她敌对面或有害物。根据这种排列方式,就产生了自我——主题和快乐的重合、外部世界和痛苦的重合这两组重合。

  外部对象侵入自恋阶段时,就产生了恨,这是种和爱完全相反的态度毫无遗漏表现在了丁兰和周彤的身上。
  “恨”代表着自我和异己的外部世界的联系,因为这个异己的世界总是不断地给她痛苦的刺激。是“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对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