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魂——图说秦人霸道阳刚的奋斗史》
第1节

作者: 秦时月2013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中国之魂魄即我们的民族精神在那里,有人说是儒家文明,把中国的文化简单的概括为儒家文明。俺觉得儒家文明不足以概括中华文明之全部,更难提精髓所在。孔夫子所开创的儒家文明重人性、重道德,但其不过为中华文明之具体表象之一,中华文明之精髓在那里,从秦人霸道阳刚的奋斗史中我们可以探究一二,俺将个人所体悟拿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期间可能经历无数磨难和痛楚,但因其内在坚韧之生命力而仍能绵延不绝,五胡乱华,蒙元满清入主,以至于近代之大变局,而我们民族没有覆灭而仍能屹立于世界,种族日渐繁衍民智日渐开化,显露出勃勃之生机,其内在必有强大之生命力,此与秦人发展不谋而合。
  第二,视野开阔,心胸博大,与时俱进而力争上游。满清之前的中国一定是心胸博大,视野开阔极大气的国家,只是到了清代拘泥于一地方性的部族政权而畏畏缩缩、小家子气,满清政权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放弃它一地方种族之狭隘。只有心胸博大,视野开阔的民族才能不抱残守缺而与时俱进。此种特性本为我中华固有之特性,满清一代不过为我国发展一特殊例外阶段而已。中国近代正是学者们抱残守缺,在中学西学之间徘徊踌躇,而使我们国家亦步亦趋难以与世界潮流接轨。就是到了我朝太祖武皇帝(毛),也未能改变民族之衰运,经世祖文皇帝(邓)破乱反正,国家虽不能尽善尽美。但其顺应世界大潮之势确是不可变更的。熟悉秦史的朋友应该知道,秦人每发展到历史的拐点,其自身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与当时的形势合拍。

  第三,重实而戒虚。宇宙万物的运行,其所遵循的只是至高无上的自然法则,本没有什么善恶是非的概念,所谓善恶是非不过是人主观界定的结果,其作用是为了保持某种社会的平衡,而不同时代、地域、文明形态,其所遵循的善恶是非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秦人在其发展中,正是致力于壮大国家的实力,才能脱颖而出,剪灭六国。我们中国人自汉代,一直以儒家之伦理为圭皋,尚道德轻法治,强调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殊不知真正的较量是强者战胜弱者,弱者如不能由弱变强,终究要覆灭,胜利永远属于真正的强者。我们这个时代正是抛弃儒家空洞的道德说教,改弦更张,光复正途的时机。

  所以,我们民族的魂魄所在绝不是、也不应该是儒学,儒学不过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一暂时性的分支而已。中华文明之魂魄究竟何在,我们不妨用一个字来形容——“龙”,龙的文明,龙之魂。
  现于天、现于地、现于水之适应力、生命力;

  龙生九子、九子各异之包容力、变化力;
  呼风化雨、排山倒海之强势力、主宰力。
  此种文明乃是阳刚文明,期间虽偶尔夹有柔弱之表象,但此柔弱绝不是内在之精魂,所以,我们应该如何称呼我们的国家?用——“他”,甚至用——“它”,决不能用柔弱的——“她”。
  本人借助秦史弘扬民族之真正魂魄。
  日期:2013-07-04 16:13:10
  “赢秦”这个中国古老的原始部族命运多舛,伴随着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而起伏兴衰,最后漂泊到中国的最西部西陲犬丘(只就三代时期而言,并非现在中国的版图)。但是他们并没有随波逐流,消沉下去,而是愈挫愈奋,浴血拼争,没有战斗,只有死亡。在近千年的时间里,他们先是战胜了西戎蛮夷,据有关中,期间几代部族首领都是喋血亡命在战场上,而后加入到中原诸侯的争霸斗争,虽然受阻于当时中原霸主晋国而消沉了几百年,但秦人经商鞅变法重新整合国力后,又再次崛起,东出函谷,对列国蚕食鲸吞,最后经秦始皇嬴政大帝用10年时间剪灭六国,在地球的东方屹立起中华第一帝国————大秦帝国。帝国虽然短暂,三世而亡,但它毕竟开创了中国几千年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的政治格局,也奠定了中国以后几千年发展壮大的龙脉所在。西方古罗马帝国号称千年帝国,但它远没有嬴政大帝开创的中华帝国的持续时间长远,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无法比拟。

  赢秦部族于公元前8世纪崛起于西陲,而后由西向东挺进,最后统一中国,这既是他们的发展史,更是一代代秦人浴血疆场永不屈服的历史。本人讨厌宋史和清史,中华文明在宋代开始被阉割,中国的衰势就是从宋代开始。清史已被现今的影视剧搞得变态扭曲,比如前些日子热播的甄嬛传————一百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我独爱秦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血性阳刚霸气的一段历史。

  拙作力争能把秦史讲的简单明了,同时要把秦史的独特魅力展示给诸位。历史虽然不是科学,但本人力争严谨,期间必然兼杂着一些学术性的东西,同时还要保证拙作的趣味性。俺文笔拙劣,念书时语文学的头悬梁锥刺股,但一直没得过高分。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同时希望各路英雄豪杰就有些问题百家争鸣。
  秦史悠悠两千年,我们首先把秦史的脉络说清楚,秦史大致经历了3个时代,即部族时代,封国时代,帝国时代。大体时段如下:
  部族时代(或邦族时代):从四千年以前的上古传说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始封为诸侯,历时一千多年。
  封国时代(或诸侯时代):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始封为诸侯到公元前221年嬴政大帝统一中国,500多年。
  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帝国灭亡,15年。
  日期:2013-07-04 22:51:39

  一,部族时代
  1,上古传说及族源问题探究。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祖先源于一个名字叫女修的女子,她是五帝之一颛顼(上古东夷首领)的孙女。一天,她在外面游玩,偶然发现玄鸟(黑色的鸟,估计就是燕子)下了一枚蛋,小女孩估计是饿了,或淘气好奇心强,或受虐待缺吃少穿,就把蛋吃了,结果怀孕,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大业,这是秦人的鸟始生神话。
  中国上古时代的传说现在听来离奇而且荒谬,不能作为可信的信史,但从这些传说中可以查询出上古史前时代的一些影子,看出上古时代人类社会的一些特点。
  人“但只有母而不知有父”,说明当时处于母系氏族时代,男女关系乱,没有婚姻,是性开放的时代,女人们生了娃却不知道娃的爹是谁。不过当时的女人都是女强人,娃没爹没关系,干脆就姓自己的姓,娃的生活就由自己一人来承担,不像今天的女同志们,高喊什么女权,半边天,离了男人却哭天喊地活不起。母系时代的女人是部族的脊梁,而男人们只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当时同一部族内的两代男人间的血缘关系不是父子关系,而是甥舅关系,大家想一想就明白了。

  秦人的第一个男性始祖是大业,女修和大业的时代正是秦人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时代。大业娶了少典(系轩辕黄帝的爸爸)的女儿女华,生了儿子叫大费(注:费读音为bi,4声),又叫伯益,费字读音正是伯益二字的合音。司马迁真他妈能扯,本人特意查了一下炎黄世系,大业的太老爷是颛顼,颛顼的爷爷是黄帝,黄帝的爸爸是少典,少典的女儿是女华,也就是说,大业娶了比他大五个辈分的祖姑奶奶,这不是乱伦吗?其实大家不必对史迁的上古世系太认真,上古时代就是距离史马迁生活的西汉也是年代久远,很多事情只能依靠模糊的记忆和传说,错乱抑或离谱也是正常的。对于上面传说,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比如女修就不一定是颛顼的孙女,而应理解为是颛顼部族内部的一个母系氏族的首领。颛顼是上古东夷首领,黄帝是上古炎黄部族首领。颛顼族的大业与少典黄帝族的女华结合,生的男孩可谓东西合璧,据有高贵的血统,他就是大费。大费应该是那个时代典型的高富帅。秦人真正走向世界也是从大费开始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