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灵》
第7节

作者: 若舟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寻根问祖竟然可以融入文学艺术创作之中,你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我异常兴奋地说:“按你的说法,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文学创作,也富有寻根问祖的意味。”
  “对呀!如今我们天国都在风传莫言的故事。莫言,莫言,轻易不出声,一出声就语惊天下。莫言不仅是讲故事的高手,更是寻根问祖,刨根问底的大师。莫言透过高密地区方圆百十里地发生的故事,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性情、秉性,乃至致命的劣根性。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文明,让你读着津津有味,想着心惊肉跳,梦着失魂落魄。这就是根脉,就是血脉,让你读着想入非非,神采飞扬,浮想联翩。”

  “看来寻根问祖是大学问啊!”我被你的话语刺激着,有些毛骨悚然。

  “对!寻根问祖是大学问,更是大课堂。大凡有出息的子孙,都会涌进寻根问祖的大潮之中。当然寻根问祖可以游山玩水,又不仅仅是游山玩水,更是要去探究祖先的足迹,繁衍的信息,生命的密码,创造的智慧。人类的生存发展,就是一代又一代人在寻根问祖的路上,捕获灵感,滋生想象,凝聚活力。有些人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天下是老子打下来的,老子就要呼风唤雨,老子就要恶搞天下,不可一世。此等人不仅是小人,更是无耻的恶人。此等人那里知晓,倘若把他扔回荒蛮时期,一定会被豺狼虎豹吃得尸骨不存。”你口若悬河纵横诉说。

  “看来寻根问祖还是一剂良药呢!”我越来越兴奋地探询。
  “寻根问祖,才会知道自己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家根国脉,族兴国旺。但不论是何人,都是凡人一个。帝王将相是凡人,草民乞丐是凡人。都是张开眼就醒了,闭上眼就睡了。能吃能喝就活着,不吃不喝就死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始皇帝,虽然为华夏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不是智者。秦始皇只知生,不知死。当他想长生不老之时,正是他加速灭亡之日。但中国人最容易健忘,打天下是英雄好汉,登上了皇位就逐渐变得愚蠢透顶。耳旁爱听万岁,身旁簇拥万人,身手挥霍万物。伟人成庸人,明君成昏君。古镜高悬,令人警醒啊!”你不停叹息地陈述,话音未落,就遁身离去了。

  我听得有些激奋,也有些愕然。原本在很多人眼里心中轻描淡写的寻根问祖,一下子沉重如磐石落进了我的心中。也许我应该借助这块磐石增加生命的重量,也应该借助这块磐石,增加生命的高度。
  (待续)
  日期:2014-04-13 10:02:02
  (更新)
  二七
  唱灵
  红水河浪捧思念,
  杜鹃花朵绽爱恋。
  清明谷雨行人泣,
  春风秋意归雁寒。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阴天有小雨
  说到寻根问祖,就绕不开你在田阳敢壮山发现布洛陀文化遗址这件事。今天凌晨,你托梦给我,让我把寻找布洛陀文化遗址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和盘托出,不为别的,只为以壮族的名义,响应和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壮族是五十六个民族大庭家中的一员,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寻根问祖,不仅可以波及老幼增添凝聚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创造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
  那是2002年6月26日,你在田阳县博物馆馆长黄明标的陪同下,登上了“春晓岩”,本名为“敢壮山”。在深入采访中,你发现了敢壮山一带至今遗留了与《布洛陀经诗》描述相吻合的风土人情、地名以及民间传说。一时间,积郁了数十年、探索了数十年的寻根情结被深深触动。这不是与壮学博士蓝鸿恩、壮乡歌王黄勇刹共同寻找了多年的壮族源头之所在么?真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你赶紧驱车返回南宁,连夜投入浩繁的案头研究,经过深思熟虑,才含泪宣告:找到了!找到了!壮民族文化的根找到了!不等天亮,你就兴奋地拨通了我的电话,并让我将这一消息转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研究院彭洋院长。彭洋院长听后,赶紧约见《南宁日报》原副总编谢寿球,大家很快达成共识,决定立即进一步考察田阳敢壮山。

  2002年7月6日,彭洋院长与《南宁日报》谢寿球和农超等同志,驱车从南宁出发,在田阳县博物馆馆长黄明标的陪同下,于当天下午登上敢壮山。根据古笛先生的提示,大家在敢壮山摄取了珍贵的照片,获取了大量的原始信息,这些信息都与古笛先生提出的几条重要依据相吻合。一、敢壮山上有被当地人称为“祖公庙”的布洛陀祭祀庙遗址。二、敢壮山的名字“敢壮”是壮人山洞的意思。三、“敢壮”歌圩是广西最早最大的歌圩,也是广西最大的祭祀布洛陀活动的地方。四、百色盆地发现的世界三大古人类遗址之一的赖奎遗址就在田阳。五、田阳于公元前140年建县,是百色地区建置最早的县,壮族人文资源荟萃。六、有壮族史诗、壮族百科全书之称的《布洛陀经诗》,现在发掘出的28个版本,田阳拥有了14个版本,其余14个版本,也是在田阳周边县区域发掘的,且范围不宽,且与田阳为中心。

  2002年7月13日,谢寿球和农超撰写并在南宁日报上刊发了题为:“田阳发现壮族始祖布洛陀遗址——专家称遗址的认定将揭开壮族族源的千古之谜”的消息,首次向外界透露这一惊人发现。
  之后,海外的众多媒体纷纷转发了这一消息。
  北京来的专家、学者,似乎对此更感新鲜,更为兴奋,他们在敢壮山的母娘岩洞前,认真考察了几个石质坚固,图案鲜明的石墩,在反复琢磨蛙形图案之后,几位专家一致认为,这是年代较为久远的壮族先民留下的物件,很有价值。在母娘岩洞内崖壁上,大家还发现了在人站立能触摸到的地方,留下了很多人工凿痕,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先人留下的记事符号。在母娘岩洞口石级上,专家们还发现了几块残碑,经过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著名壮学家梁庭望教授反复揣摩认定,残碑上刻的是古壮字,具有较高的学术考证价值。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壮族文学博士黄凤显先生还在岩洞中找到了形似石斧的石器,据初步考证,石器年代久远,具有进一步考察的价值。专家们对其所见、所闻、所读、所感,进行了谨慎的甄别和理论的概括。北京来的专家一致认为,可以认定田阳敢壮山是壮族先人生活过的地方。另还可以认定,田阳敢壮山是壮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和重要源头、是壮民族文化圣地、是壮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研讨会专家们激情飞扬
  2002年9月16日、17日连续举行的第二次布洛陀遗址研讨会上有专家认为:布洛陀不一定真有其人,但他是壮族人民将自己创世的艰辛、与自然灾害斗争的业绩以及许多优秀人物的品质集中到一个人身上,那么这个人叫什么呢?他总要有个历史符号,这就是布洛陀。我们不能将他理解为具体的人,人类学的、历史学的、考古学的、神话学的都不要这样理解,但他确实是壮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与见证,这是不能否认的。否则,壮族这么大的族群就不知道自己的历史是个什么样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