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皇五帝到夏商》
第47节

作者: 卢江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09 11:25:00
  《山海经?大荒东经》也提到了王亥之死,而且破例没有神神叨叨,一副实话实说的模样,不过王亥的“造型”很奇特,一出场我们看见他手上抓着一只鸟,正准备吃鸟头(“两手操鸟,方食其头。”),他有那么牛羊,干嘛要生吃一只鸟?除非他有怪癖。其实“方食其头”是误植文字,是后人根据插图加上去的,原文没有这四个字。他刚一出场,马上就死了,可怜的王亥。“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仆牛就是肥牛的意思,好像有易人见财起意,杀了王亥一般,其实有易人没有那么不讲道理,王亥也没那么可怜。

  《山海经》省略了王亥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但是讲了有易人的结局。“河伯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河伯虽然帮上甲微灭了有易氏,但他顾念旧情,放跑了一些有易人,那些幸存者在蛮荒之地组成新国。河伯为什么暗助有易人,从“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可见端倪,河伯要不是有易的邻居要不就是有易人,至于他是伏羲女婿、又被后羿射瞎眼睛等风言风语咱们就不提了。问题在于,河伯为什么帮上甲微对付有易?我能猜到的,大概是河伯有什么把柄或者人质攥在上甲微手里,他被迫做了一个帮凶。上甲微绝对是个狠角色。

  上甲微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也继承了他父亲的花心。屈原批评上甲微瞎搞,连儿子都顾不上了(“负子肆情”)。这还没完, 上甲微的弟弟和他嫂子好上了,并杀死上甲微,篡了上甲微的殷候爵位,后来又把爵位传给自己儿子。屈原在《天问》说“眩弟并淫,危害厥兄“,指的就是此事。依然没完,“并”字暗含还有别的“眩弟”,据说就是王亥的弟弟王桓,王桓也看上了那个“平肋”的有易女,因而和哥哥争风吃醋,事实上是王桓雇凶杀死王亥,但账算到绵臣头上。屈原曾称玄妻纯狐为“眩妻”,这些“眩”哥、“眩”妹们干的事,眩得人都不敢看。

  屈原愤愤不平地问:“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为啥这一家人作奸犯科,偏偏他们的后代兴旺长久?商代是够长的,取夏朝而代之,拥有天下五百五十多年。中国人爱说祖上积德才能福荫子孙,瞧瞧王亥这一家烂人干的烂事,可他们家“福报”天下无双。当然还有另一说道:“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中文就是如此奇妙,正反两面都能振振有词。如此“眩”的双重逻辑老天爷都晕,屈原的“天问”其实应该是“问天”,只因“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问天也罢,天问也好,反正问也白问。(9.4)

  日期:2015-07-10 09:33:34
  殷候这一家的破事估计把帝泄烦得够呛,他一直睁一眼闭一眼地看他们折腾。上甲微借兵河伯他不管,杀了有易国君他也不管,占领有易国土据为己有他还是不管,殷候就这样一点点壮大起来。
  帝泄二十一年,他封九夷中的六夷为爵:畎夷、白夷、玄夷、风夷、赤夷、黄夷,另外三夷:于、方、阳夷不知道何故没被“提干”(“命畎夷、白夷、玄夷、风夷、赤夷、黄夷”)这也许意味着东夷内部闹矛盾了,一派被招安了,另一派坚持“独立运动”。
  泄在位二十五年,去世后传位给儿子帝不降,《世本》成为“帝降”,不降和降竟然是一回事,实在让人晕。
  不降在位第六年,出兵讨伐九苑。九苑是一个国家,在那里不清楚。《竹书》专家清人雷学淇在《竹书纪年义正》卷九里说:“九苑,国名,地系未详。”不降时国力似乎很挺强大,谁不服就打谁。
  发生在帝不降三十五年的一件事,看上去似乎与不降无关,其实与他关系极大,或者说与夏朝关系极大。那一年,殷候又吞并一个诸侯国皮氏。殷候的势力越来越大了,当初他们灭有易氏时还需要借兵,这回直接自己出兵就搞定了。当初不降的爹泄没有管制殷氏,不降也同样听之任之。
  不降在位第五十九年,身体还硬朗,但是把帝位让给弟弟扃,而没有传于儿子孔甲。不降看出自己那个儿子孔甲自小就混账,实在不放心把天下交到他手上,生怕自己死后出岔子,便提前退休,安排弟弟扃来接班。(9.5)

  日期:2015-07-10 11:26:08
  不降可谓用心良苦,实在是没办法了,才改变自大禹以来的传子祖制,这种家族内部的转让,史称“内禅”。不降看人很准,只不过他看不见未来,他那个混账儿子二十六年后仍然爬上天子宝座。
  不降逊位之后,做了十年的“太上帝”才去世,所以有的史书说不降一共在位六十九年。《竹书》在给不降的悼词中盛赞:“三代之世内禅,惟不降实有圣德。”
  扃在位期间,处境可能比较尴尬,夹在圣德哥哥不降与魔王侄子孔甲之间,两头都得看脸色,他这个帝王当得憋屈,在哥哥不降去世的第八年也离开人世。
  扃的儿子廑,又叫胤甲继位,是为帝厪。他上台伊始就把都城从老丘搬到西河。老丘是夏朝的发祥地,作为帝都已经216年,各项设施都很完备,胤甲干嘛着急忙慌地要搬到遥远的“郊区”西河呢?西河位于河南洛阳与陕西华阴之间,它曾有个名叫冯夷的国君和有洛国君用因为相互看不顺眼打过一架。
  帝王一上任就迁都,不外两个原因:一是破旧迎新,比如舜和大禹;二是大敌当前,实在没办法,尤其是从历史悠久的旧都搬家。西周从镐京迁往洛邑,因为犬戎所迫,西周变成了东周,于是一天不如一天。胤甲之如夏朝,亦如周平王之如东周,从此夏朝由盛而衰,一步步走向末日。(9.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