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卢宋鹊:民国第一狗贩子的诡异经历》
第11节

作者: 二郎神犬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1-01 00:22:00.0
  第六章 掮客
  “采生折割案”发生之后三个月,即1914年8月,日德战争爆发。说穿了,就是日本眼馋德国在青岛的地盘,想把青岛从德国人手里抢过来。德国人哪儿有这么好欺负啊?那怎么办?打啊!
  就这样,日本与德国在青岛干了起来,说起来这是我们中国的耻辱。你想啊,如果两个外人跑你们家打架,打到最后,他们两个该谈的问题谈妥了,可你家里却被砸的稀巴烂,你什么感受?

  从8月1日打到11月7日,一共打了三个月,最后德国战败,向日本投降。日德两国在青岛的战场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洲境内唯一的战场。
  有些看官可能想问,德国人也很厉害的啊,怎么就输给日本了呢?其实在日德战争之前,德国因为在欧洲战场上牵扯的精力过多,已经无暇顾及青岛,所以提出了把青岛还给中国的方案,可他不是白给,他要钱要条件,而且开的价码还比较苛刻,北洋政府袁世凯一想,青岛本来就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现在还要用钱来买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不扯淡吗?所以就没同意。德国只得自己继续占着青岛,日本人来打青岛时,德国在青岛的兵力并不多,主力部队都在欧洲战场呢!军舰也只有几艘又老又旧的停在海港,所以最后输给日本,也属正常。

  两人打完,德国的地盘被日本人抢了,可是日本还不满足,又向北洋政府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
  日本占领青岛后,统治思路与德国不同,德国好歹还能把青岛当作自己的城市来建设,日本则是完全的侵略抢夺。不但德国原先在青岛的建筑、房产等完全被日本侵吞,更多的是将中国人的财产、企业等强抢豪夺。
  陈子阳与杨飞云两家都没能躲过这一劫,原先在城区的产业全部被抢。万幸的是陈子阳的犬场在灵山卫,我们在第一章中说过,青岛租界的第一百四十号至一百五十一号边境界石在灵山卫境内,而陈子阳的犬场虽在灵山卫,但是却是在界石线之外,并不属于青岛租界,是以避过了这场战祸。
  三香每每提到这事儿,总是要说,好在当年建犬场时请了玉玄子来看风水选场址,要不然一个不小心,往东北方去个把山头,恐怕陈家连这犬场都要没了。
  而陈老爷子不甘心,几次去日本军政署交涉,想把自己的店铺、宅子等要回来,到了日本人嘴里的肉哪是能轻易吐出来的?最后陈老爷子在军政署被打了一顿扔出来,陈子阳连忙请人抬回犬场。皮肉之伤好治,心伤难治,想那陈老爷子辛苦一生,赚得亿万家业,刹那间灰飞烟灭,只剩一犬场,愣是谁也受不了,最后气死在灵山卫。
  钱没了,人死了,可活着的人日子还得过。陈子阳最擅长的就是狗,而且懂英文、德文,便与厄尼神父商量,看能不能给当时国内的一些社会名流引进一些欧洲的名犬。
  厄尼神父说引进狗容易,一来德国本来就是好狗名马云集,犬马水平属世界一流,二来神父在德国有不少老朋友,其中不乏德国社会各界精英,买几只狗到中国来应非难事。只是厄尼神父担心,购买进来有人要吗?

  陈子阳说国内买主的事就交给他来办,他玩狗这么多年,中国哪里有好狗,哪里有好狗之人,没人比他更熟悉。
  就这样,厄尼神父与陈子阳合作,开始了名犬掮客生涯(俗称:狗贩子)。其实陈子阳很不愿意做这事,因为他觉得如果把狗与钱挂上了钩是对他的侮辱。要知道,中国的文人自古以来就是耻于谈钱的,认为什么东西与钱挂上了钩就脏了,而陈子阳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人,又出身于大富之家,历来视金钱如粪土,可是现在迫于全家生计,也只得硬着头皮如此,哪怕后来国内几乎所有达官贵族、社会名流的爱犬都是由他与厄尼神父引进,两人赚到了大笔银子时,陈子阳都没有真正开心过,当然这是后话了,暂且不表。

  日期:2013-11-02 05:50:00
  昨天下班前临时接到通知,夜里有任务,而且是野外作业,所以没来得及跟大家说一声。
  虽然还没到冬天,但这个季节半夜在野外是真他妈冷,好在带了小瓶白酒可以时不时抿几口取取暖。
  向这几位半夜在等更新的朋友说声抱歉:@莫怨莫忧 @菠萝君丶 @骑鸭追火箭 @拾把刀 @2eki @a752367649 @新疆小狼 @Monica__Liu @秦殇古人
  因为有朋友在回帖时提出希望加点相犬经验,或者犬类技术方面的知识,其实这点我曾经想过,只是怕有些知识太过专业,如果写到小说里可能会影响到阅读的快感,毕竟这是小说不是论文。不管怎么样,我尽量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吧,在不影响小说文学性的条件下,适度加点犬类专业知识及技术方面的内容。
  下面贴更新(今天白天可能要睡觉了,既困且乏………………)
  日期:2013-11-02 05:54:00
  在陈子阳的掮客生涯里,最大的一笔生意是来自清廷皇室,这个时候的末代皇帝溥仪虽然已经退位,但还是住在紫禁城里,还是享有皇帝的称号与待遇,皇帝尊号不退,每年四百万银元(换算成今天的钱应该以亿为单位了)的开支由民国政府提供。这就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差不多(虽然不是,但是近似),权力完全移交给了中华民国北洋政府袁世凯,但政府仍尊他为皇帝。

  那溥仪是个极其爱狗之人,在紫禁城里养了一群大大小小的狗,经常搞的跟放羊一样。清朝皇宫里历来有养狗的传统,比较出名的是雍正和慈禧,前者是亲自指定狗窝、狗垫、狗笼等的样式、尺寸;后者是在皇宫里养了数以千计的北京犬,由专门负责狗的太监(狗监)管理照料,锦衣玉食、珠光宝气。
  而溥仪由于受来自苏格兰的老师庄士敦的影响,比较喜欢欧洲的狗,比如“英国虎头狗”(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过这虎头狗具体是什么品种,但普遍认为应该就是马士提夫犬,这个英国虎头狗在当时的中国是绝对的名犬,很多人为这种狗一掷千金,还有人为此倾家荡产,比如后面会要出场的牛人“董翰良”),但溥仪尤其喜欢狼狗——德国牧羊犬。
  我们在第一章中提到过,德国人占领青岛后,便把德国牧羊犬带到中国了,可是却没有什么高水准的,顶级的德牧都在德国本土,另外呢,那时德国已经被日本从青岛赶出去了,所以那些德牧要么被德国人带走了,要么流落民间与中国本土犬杂交了,中国几乎就没有德牧了。
  可溥仪是皇帝啊,虽说是个逊位皇帝,可毕竟有皇帝的尊号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想要条狗还能弄不到吗?于是他就命人找到了当时民国政府“内务部警犬研究所”的所长——钱锡麟。
  这钱锡麟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太多记载,但于中国近代的警犬界,其实应该算是个元老级的人物。钱锡麟乃湖南嘉禾县人氏,早年曾被民国政府派到德国柏林警犬研究所学习警犬技术,但是欧洲各国当时对于警犬训练技术都视为极保密的事情,所以钱锡麟开始时在那里几乎学不到什么。
  后来他想这样下去可不行,政府公派他来学习,什么都学不到回去交不了差,就想尽办法与德国的一位陆军校官搭上了关系,花了不少银子、送了不少中国的古董文玩、珍贵瓷器,最后私交关系处好了,这才学得了不少警犬技术。回国后在北京担任民国政府内务部警犬研究所所长一职。

  溥仪命人传话给钱锡麟,让他从德国买几条顶级的德国牧羊犬回来。溥仪虽是皇帝,但那时已经不掌权,钱锡麟是归民国政府管的,所以钱锡麟没法因为溥仪一句话,就向政府请假,放下工作去德国为溥仪买狗。但人家皇帝让你办件事,你还真不敢不听,所以他只能想办法托人买。
  由于德国牧羊犬是警犬、工作犬,其价值的高低在内行中,向来是根据犬只所掌握的警犬科目及工作性能的情况来定,科目掌握越多、工作能力越强越有用的,才越值大价钱。
  这就好比世界侦查兵大赛,不可能根据哪个侦查兵长的最帅、体形最完美、肤色最漂亮、气质最优雅来评出最终名次,又不是选美赛,肯定是要根据实际的侦查兵实战科目——越野、障碍、射击、长途武装奔袭、野战生存、格斗、速度射击等等来比赛科目决定名次。
  不懂工作犬这行的人要是去德国买狗,一定被宰,德国人会跟你讲这狗多好,毛色素沉淀好、头版有力、眼睛颜色好、骨架结构好、背线流畅,耳距适中、步态稳健、气质高贵、昂首挺胸……说的一套一套的,直接把你忽悠晕,其实到最后呢,卖你的是条宠物型德牧,真正的工作型德牧他们自己留着作种犬用,其实那才是值大价的,真正优秀的种犬人家根本不卖你。能卖你的要么是宠物型德牧,要么是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工作型德牧。

  而内行人买德牧则是主要看性格是否坚毅、气质是否硬朗、体能越障是否强悍、神经类型是否稳定持久而兴奋,各类警犬科目是否掌握、命令服从是否准确,最顶级的甚至还要看野外护卫、斗兽测试等科目的情况……至于那些什么背线什么结构什么体形标准,全都是为了卖宠物型德牧而故意人为制定的标准,用以抬高价格,要不然人家问你这狗凭什么这么贵啊?他好有个说道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