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那些牛人》
第14节

作者: 先生会算命V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教学之余,巴贝奇还将发明创造的余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率先运用运筹学理论提出“一便士邮资”制度,还发明了供火车使用的速度计和排障器等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实践者。
  在巴贝奇刚满20岁那年,法国政府一本蹩脚的《数学用表》将巴贝奇带上了“差分机”研制的道理。这是一件极为复杂且工程浩大的项目,即便天才如巴贝奇,也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
  成功了!
  当巴贝奇三十岁的 时候,第一台“差分机”成功面世,这台机器能够将计算精度提高到8位数。就此而言,巴贝奇一不小心就干了件前无古人的大事。

  如果巴贝奇的人生到此为止,那么将是十分完美的。“路卡辛讲座”教授,“差分机”发明者,其中任何一项,都足以让他名列当世一流科学家之列。
  但这仅仅是如果。
  因为一个纯粹的科学家,必然会用他的一生,走在追求真理的路上!
  而巴贝奇恰好就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
  巴贝奇并没有满足只能精确到8位数的“差分机”,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更伟大的梦想,就是要制造一台20位精度的“差分机”。
  在纯机械计算机上实现20位精度的计算,这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在巴贝奇心中,早就为如何实现这台机器琢磨了上千次,已经清晰的设想出一套完整的方案。
  而现在要做的事情,仅仅只是需要将心中的方案变成现实的机器而已。
  当然,要干这件事,钱是必须的,而且是要有大笔的钱。
  凭借巴贝奇的名气,英国政府很愉悦的给他投资了1.7万英镑,在加上巴贝奇自己1.3万英镑的积蓄,总共凑了3万英镑的研发费用。这是一笔接近天文数字的巨大财富,因为当时制造一台蒸汽机的花费也不过七百英镑。
  心中有方案,手里也有钱,事情想干不成都难,于是巴贝奇信心满满地开始了第二代“差分机”的研发。但是估计谁都没料到,这件事情干了将近50年,一直到巴贝奇临终之际,也没能完成。

  因为在当时,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研制。
  学过物理的同学都知道,我们在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只需精确到毫米也就足够了,因为精度越大,难度也越大。
  从厘米到毫米,毫不费力就可以办到;
  从毫米到微米,则需要花费一番功夫;
  微米精确到纳米,差不多要科学家才测得出来;
  而测量纳米之后的精度,估计只有神仙才办得到。
  因为,精度越大的测量,不仅需要足够精确的工具,有的时候还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巴贝奇设想的方案中,机械计算机的高精确率,实际上是建立在高精准的零件之上。这台机器大概需要25000个零件,而且每个零件的误差不能超过千分之一英寸。
  按照1英寸等于0.0254米来计算,千分之一英寸大概是2.54微米,如此细微的误差,即便以今日的工艺水准,也不是轻易能做到。而在那个年代,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如果每个零件的误差无法控制,那么整台机器的精度也就无从谈起了。如此一来,巴贝奇先生的梦想那就永远只能是梦想了。
  现实的工艺水平满足不了超前的设计方案,这就是研发第二代“差分机”的主要矛盾,巴贝奇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这个矛盾当中。
  巴贝奇呕心沥血的研究了十年,依然没有解决这个矛盾,所以整个工程毫无进展。而当年一起参加的同事也开始觉得希望渺茫,于是纷纷离他而去。
  作为总负责人,巴贝奇并没有任何动摇。
  设计师走了没关系,我自己也能画图纸!
  没有组装工人也没关系,那我就抡起袖子自己上!

  缺乏财务管理人员更没关系,反正也没剩下多少钱了!
  什么,零件加工员也不干了?
  ……
  没关系,即便是只剩下我一个人,也要干下去!
  于是全能型选手巴贝奇身兼数职,又紧锣密鼓的干了十年。
  终于有一天,他看着满地零落的零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一次,他或许感到无力回天了。
  就当巴贝奇要放弃的时候,有一位数学奇女子来到了他的身边,令他一颗原本绝望的心,再一次死灰复燃起来。

  在这位奇女子的鼓励和帮助下,巴贝奇与她开始了亲密的合作。这一次,巴贝奇卯足了劲又弄了十年,依然是离成功遥不可及。而在此期间,这位奇女子也因为心力交瘁,不幸离世了。
  但是在这段时间,两人的不懈努力也为后人研究出大量的成果。奇女子精心为计算机编制了程序,用来计算三角函数、级数相乘、伯努利函数等。这些程序的算法逻辑严谨,流传至今也没有人敢轻易的更改其中任何一条指令。
  这位数学奇女子也被公认为历史上的第一位软件工程师,她的名字叫阿达。
  很多年之后,美国国防部花了20年时间和250亿美元,才将阿达当初所编写的那些功能全部融入到一种计算机语言中。
  这就是闻名天下的Ada(阿达)语言,也是我国军方的开发标准。

  阿达去世后,巴贝奇又默默的独自坚持了20年。
  1871年,巴贝奇离开了这个让他既恨又爱的尘世。
  30多种不同的“差分机”设计方案、2000多张组装图和50000张零件图,是巴贝奇在这个尘世中奋斗过的证据。
  在这里,他曾得到了世间少有的赞誉;但同时在这里,他也曾饱受过所有人的讥笑、嘲讽,甚至是被人当成骗子。

  但这一切都巴贝奇而言都不重要。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是千古奇人王阳明最后临终前,留下的一句遗言。通俗的翻译就是,我这一颗心从来不曾妥协,也无需任何解释。
  我虽然不知道巴贝奇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想对这个世界说些什么,是憎恨、是厌恶、还是喜爱、留恋。但是我想他更多的应该是对这个世界的感谢——谢谢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