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兴衰三百年》
第16节

作者: 新木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前文我也简单提过抚顺这个城市,它是当时明朝与女真在辽东土地上数一数二的贸易大集市(难怪王杲先要去抢掠这里),就连东南沿海的苏杭商人都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到这里做生意。
  努尔哈赤在抚顺的贸易过程中见识了各式各样的人们,不仅扩大了视野,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心胸,更重要的是社会这大熔炉的磨砺之下年轻的努尔哈赤性格变得远比同龄人成熟,稳重,性格的变化也对他以后事业的奠基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吃苦的孩子早当家。
  努尔哈赤当时药材皮革生意的规模是日益扩大,连他远在建州左卫的父亲塔克世都听闻了努尔哈赤的消息,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对老婆唯命是从的塔克世县长竟然第一次自作主张的给努尔哈赤送去一大笔钱,更令人惊讶的是努尔哈赤坚决的拒绝了父亲馈赠的这一大笔钱,坚决予以退回。(有才德,复厚予之,上辞不受)

  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这个小故事充分的说明了努尔哈赤杰出的个人能力,孤身一人在要人脉没人脉要资本没资本要宣传没宣传的情况下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成立了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头脑不够聪明、意志不够坚决是不可能做到的。
  眼看努尔哈赤已经脱贫致富,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这位主天生就不习惯于舒适安逸的生活,因为他知道舒适安逸是扼杀梦想的温床,成为小老板的他竟然毅然投奔到了父亲好友也就是当时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帐下,李成梁看努尔哈赤是故人之子而且聪明伶俐武功高强,于是就让努尔哈赤担任了自己的贴身警卫员。
  这一当就是三年。
  但是就在努尔哈赤学习军事知识,苦练杀敌技巧的同时,辽东这块刚刚平静下来的土地又升起了一股淡淡的火药味。
  日期:2013-09-20 21:11:53
  火药味的源头就是阿台。
  阿台侥幸在乱军之中逃生之后,一面收拢父亲王杲的残部,一面集聚势力招兵买马,很快就又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
  照理说阿台有限责任公司和王杲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不同的两个人,但是这两家决策层不同的公司经营战略却是惊人的统一:
  袭扰辽东。
  阿台董事长(已经不是ceo了)继承了父亲王杲的遗训,继续带着手下们在辽东四处“跑业务”(抢掠)
  我们也可以给阿台袭扰辽东的行为换上一个好听的名字:
  为父报仇。
  可问题是你阿台为父报仇不找李成梁不找明朝军队,你专挑老百姓“报仇”,还顺手牵个牛羊什么的,这也太不地道了吧。
  名为报仇,实则还是抢掠。
  很快辽东各地的求援信就像雪片一样堆满了李成梁的办公室,这被杀了几个人,这里丢了多少羊,只要是有关阿台,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上报了。
  成梁同志很气愤,一个阿台又打破了他的休假,
  你老子王杲开办的公司就因从事非法活动被我们依法取缔了,你阿台开办公司比你老子王杲更嚣张,不仅不到相关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也就罢了,竟然还敢继续从事非法活动?
  既然你不守法,那也就别怪我动手了。
  一道组特(一起干掉)!

  日期:2013-09-20 21:53:37
  1583年明辽东总兵李成梁以“阿台未剿,终为祸本”为理由亲率大军长途奔袭百里突袭阿台的老巢——古勒寨。
  长途奔袭可真是李成梁的独门绝技,在对战蒙古小王子、瓦刺等部的铁骑是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威力和辉煌的战果,它是一个奇迹,它凭借以步兵为主的明军竟然可以长途远距离奔袭且快速到达指定作战地域,并且是在战机有利于己方之时打败精锐的蒙古铁骑。
  李成梁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把长途奔袭这一招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同样明军士兵也都变成了飞毛腿,长跑个个都是博尔特。

  可事实告诉我们:一招鲜是吃不遍天的。
  例如在攻打王杲的时候,长途奔袭明军做到了,快速到位明军也做到了,明军的动作之快令王杲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但是攻击的时候明军却屡屡受挫,士兵死亡惨重。
  有再一就有再二,九年前的一幕又将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情况下重演。
  阿台的主场依旧是三面都是悬崖峭壁的古勒寨,明军也依旧是客场进攻的角色,至于明朝的前期进攻你可以参考古勒寨的第一战(明军攻打王杲),仍旧是什么攻击两天两夜,什么久攻不下死伤惨重,进攻颇不顺利。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成梁面对同样的形式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仍使用火炮进攻的方式对抗阿台的地利。
  科技和大自然力量的较量谁更占上风呢?
  我们说不清楚,但是这次科技却是败给了神奇的大自然。
  阿台吸取了王杲的前车之鉴,在利用古勒寨险要地势的基础上修建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寨墙,彻底告别了王杲时代的豆腐渣工程。

  告别豆腐渣工程的结果就是:明军的杀手锏——火炮进攻宣告彻底失败。
  失败带来的结果就是战况更加激烈,死伤更加惨重,死亡的当然都是明军。
  怎么办?
  面对眼前僵持的战局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李成梁也是束手无策无计可施。城市攻坚战本来就是所有战争类型中最激烈最复杂的类型,因为很多时候它决胜的关键不像是其他常规战争中取决兵力的多少和军队的精锐程度,它看的是谁攻谁守。
  对于城市攻坚战的进攻方来说,进攻就是“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可现在古勒寨的局面显然不是这个样子。
  己方损失一千二还能杀伤敌人一千人,可现在李成梁面临的状况却是己方损失一千人对方损失个位数,两方的伤亡比例太过于悬殊。
  或许你会说,强攻不行吗?明军人那么多用人海战术一口气冲上古勒寨不就得了?

  您一看就是电视剧看多了,人海战术可不是说着玩的,死伤的军兵是要掏银子抚恤的,况且这抚恤金的标准还挺高,大把银子哗哗的朝廷不心疼?
  而且古勒寨有其特殊的一方面,那就是地利,三面陡峭的悬崖峭壁决定明军只有从唯一一条山路进攻古勒寨,而山路的狭窄又限制了明军同时进攻的人数,伤亡一批再顶上去一批,就像往一个漏收的杯子里不断加水一样,无休不止,李成梁就是领个十余万人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正当李成梁愁眉不展火气直冒的时候,一个人的身影带给了他灵感。
  对了,不是还有他吗?

  日期:2013-09-21 19:22:31
  他的名字叫做尼堪外兰。
  一听这个名字就不是汉人,没错,他是女真人,是萨克素护河部图伦城的城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乡长,因为那时候少数民族所谓的“城”都是很小的。
  他在古勒寨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是明军这次古勒寨之旅的导游。

  成梁同志一看手下的士兵伤亡这么惨重,强攻是屡屡受挫,继续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怎么办呢?坐下谈谈劝降的相关事宜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