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宜昌鬼事终结篇)》
第35节

作者: 蛇从革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4-07 14:48:00
  诡道的阳谋之术,适用于兵法。而中国兵法的推衍,立足于一个游戏。士人之间的游戏。
  ——对弈。
  古时候,部落战争纷乱,诸侯之间兵戈不歇。圣帝大尧为了平息纷争,发明了对弈,以七道横竖为天下,黑白为兵戈,把战争落实到棋局中。这就是大尧的想法,用来和解部落头领之间的争斗。但是这个方法并没有达到大尧的目的,部落之间仍然是战乱不停,并不把战争放到棋盘上。
  大尧的儿子丹朱,也不能控制部落头领的战争,只能带着对弈逃离。然后不知所踪,但是丹朱却把对弈流传给了后人。
  沧海桑田,时间流逝。天下九州,棋局也演变成了九道横竖,春秋战国天下诸侯割据,丹朱的对弈之术也被王侯和将军慢慢发展,变成了十三道,到了战国后期,对弈高手再次根据天下大势,把对弈演变成了十七道。当世之时,十三道为对弈主流,而十七道对弈已经在高手之间流行。

  无数对弈的高手,丹朱对弈学说的传人,都变成了隐藏在大将军身后的幕僚,用这种古朴的游戏,推衍战争的走向,谋划布局。对弈在丹朱的手上得以流传,这个本来是为了解决战争的游戏,反而变成了战争的附属品,成为了兵法的演练。和大尧的本意已经背道而驰。
  而韩信一个幼童在河边能对弈十七道,尉僚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在这个传人。并且教授了韩信在十七道上更进一步,添加神鬼两道。韩信还需要时间,当天下共主出现的时候,韩信的兵法就能辅佐共主,一统天下。
  这就是尉僚与魏辙的约定,找到奠定郡县制帝国的棋子。而另外一个人李斯,仍旧在秦帝国苦苦支撑。李斯是法家宗师,法家宗旨绝不退脱,并且法家是治国之术,无法传承于民间,这就是李斯没有离开咸阳,而魏辙和尉僚却能找到传人后出世的原因。
  秦二世元年,李斯尉僚魏辙的担忧终于发生,陈涉大泽乡揭竿而起,建张楚,自称王。秦帝国开始崩溃。郡县制的国家体系被席卷天下的农民起义动摇。
  秦二世二年,李斯被赵高构陷,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中国的第一个郡县制帝国就此走向灭亡。战国贵族后裔,纷纷开始活动,招兵买马,希望回到分封制,延续周朝的传统祖制。
  到了尉僚魏辙的传人陈平韩信张良出场的时机了。但是他们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个原因是因为尉僚看错了局势。
  这个局势来源一个谶语: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无论是魏辙还是尉僚,还是李斯,他们都相信,能够反扑秦国的势力,就是楚国。而楚国的后裔,以项燕后裔最为雄厚。

  尉僚告诉韩信和陈平一旦天下大乱,他们的共主,必出于楚地。
  但是那个人绝对不是张楚陈涉。
  日期:2015-04-07 14:52:00
  ——项梁,一个专门主持葬礼的人。

  项梁因为杀人,带着家眷逃到了吴中,项梁是楚国贵族后裔,大将军项燕的最小的儿子。项梁在吴中隐名埋姓,但是他专门做一件事情,主持葬礼。
  项梁所学最擅长的是 “服问”“间传”。
  这两门本事来源于《礼记》按照说法应该归属于儒家,脱胎于《礼记》,专门讲述丧礼的规矩和细节。儒家远离鬼神之术,不好巫鬼学说,但是这两记载的东西还是详细记载了鬼神之道。
  项梁按照服问和间传所述的规则,明白了在葬礼上和鬼神打交道的方法,算是从儒家的学说领悟了坤道,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另一方面,项梁世代为楚国大将,到他这一代,仍然兵法纯熟,也是通达兵法的一个路径了。

  当时魏辙尉僚和李斯,都认为覆灭秦国的人一定是楚国的项燕后裔。只是他们虽然是各自学派的宗师,但是还是有犯错误的时候,这个错误,让尉僚传人走了很多弯路。
  错误从历史上来看,已经很清晰明显了,但是在历史还没有书写完毕的时候,一切都充满这个变数,这个变数,在沛县。
  沛郡丰邑,刘季正在和他的一干兄弟伙伴一起商量事情。他们要说的事情,作为民间豪杰,在当时已经是个很普遍的话题。那就是造反。
  事情是这样,陈涉已经起事称张楚王,天下到处都在响应陈涉,杀掉各地的行政长官,起义造反。沛郡也一样蠢蠢欲动,沛令看着身边的下属萧何曹参,命令他们召集人马到城中来抵抗陈涉的义军。萧何跟曹参立即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他们一直认为够担当有义气,能够一呼百应的刘季,于是两人立即招来城中屠狗的樊哙,让樊哙立即去通知刘季,让刘季带领平日里跟他一起胡混的兄弟来应付差事。

  萧何曹参这个时候绝对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个决定,竟然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刘季,泗水亭长,已经四十八岁,是一个整天不事生产的老无赖。但是为人豪爽,无所事事的少年都喜欢跟他混在一起,于是身边有一帮跟班。而且和萧何曹参樊哙之间的交情也不错。
  所以曹参和萧何马上想到了这个人。刘季得到消息,马上带领了身边的几百个跟班到了沛郡城外,可是沛令看到了城外的众人,突然害怕这些人已经投靠了陈涉,更让沛令纠结的是,他认为召来刘季的萧何和曹参,可能已经在准备投靠起义军了。于是沛令立即把城门关闭,不让刘季和他的手下进城。
  日期:2015-04-07 14:54:00
  刘季懵了,他本来是带着人来跟陈涉的军队打架的,可是不明白为什么被沛令关在了城外。
  城内的沛令,铁了心认为刘季已经造反,所以追究萧何和曹参,气氛紧张,眼见两人的性命不保。萧何和曹参怕了,趁着沛令犹豫不决,偷偷从城内翻墙而出,到了刘季这边。告诉沛令已经认为刘季是反贼,通知秦军过来要剿灭他。
  刘季结结实实的被冤枉了,他本来就只是想来对付一下陈涉下面流窜的起义军,没想到仗还没打,自己却成了反贼。

  于是几个人年纪大的人在一起一商量,那就干脆反了吧。要造反,就需要一个带头人,而当时萧何曹参的地位都被刘季高,于是大家推举曹参,可是曹参不答应,于是又推举萧何,萧何也不答应。
  他们两人不答应,是因为他们怕,秦军扫荡天下,他们是亲眼所见。现在虽然被污为反贼,但是法不责众,到时候如果秦军来了,只要不是反贼的带头人,运气好,可能不会致死罪,就算是死罪,也不会连累家人。这就是萧何和曹参心里打的主意,可进可退。
  这两个德高望重的人不愿意当带头人,那就只能是刘季了。刘季倒是大方,平生第一次带着几百人在一起轰轰烈烈,场面这么大,早就晕头转向。于是刘季立马答应,自己来指挥这批队伍。
  这就是魏辙和尉僚没有料到的地方,无论什么事情,都有无法控制的事情发生。比如沛郡的这个缺心眼的无赖。导致了历史走向了一个没有料到的方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