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1-05 20:02:53
在打下田家镇、半壁山等军事要地后,曾国藩的信心又一次达到了顶峰,太平军也就这么回事,拿下九江小菜一碟。九江这可是长江上的咽喉,它是保卫天京的西大门,战略地位双方心知肚明,洪秀全派石达开增援九江,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咸丰四年十二月,湘军开到了九江,太平军也严阵以待。打了二十多天,九江依然在太平军手里,湘军伤亡不小。这样的持久战打下去,对于曾国藩来说只会越来越失望,他决定找到突破口。湖口这个地方进入了曾国藩的视野,湘军水师厉害,把湖口拿下就可以东进,迫使九江守军出城,那时候再做决战。曾国藩把水师拉到了湖口的鄱阳湖外,而石达开也看出了他的企图,他决定玩点儿小花招。曾国藩亲带水师和太平军交上了火,太平军且战且退,退进了鄱阳湖里。湘军的前锋小船也跟着进去了。可没想到,太平军一下子把湖面封锁了,水师被分为了两个部分,这下情况危急了。曾国藩知道这样下去,靖港之败又将上演,不管他多着急,但战局还是没有改变。湘军舰船被烧大半,连曾国藩的坐船都被太平军俘获,曾国藩本人只好移到别的船上。这下曾国藩损失大了,除了死了这么多湘勇,连坐船上咸丰帝赐给的黄马褂、自己的日记一系列拿钱买不来的东西,都被太平军一锅端了。曾国藩又一次绝望了,刚牛了一阵,没想到这次败得更彻底,他又一次想到自杀。跳江被人救了上来,回到军营又想去和太平军拼命被人拉回来了。曾国藩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寻死,怎么看都有点儿表演的成分,只是有人觉得是作秀,有人觉得是真情流露,但无论如何,现在的曾国藩就像抑郁症患者一样,脑子里全乱了。咸丰帝还在那里等汇报呢,曾国藩强打精神把军情汇报给了他。可能是攻克武汉的功劳太大的缘故吧,咸丰帝并没有过多的责怪曾国藩,只是让他重新振作精神,以图再战。而曾国藩很清楚,这次大败可是伤筋动骨了,一般人还要休息一百天呢,何况是一支军队,他想躲躲了。
日期:2012-11-09 12:16:10
人生的低谷
时间到了咸丰五年年初,大败之后九江成了卡脖子的手掐的曾国藩喘不过气来。攻是攻不下来了,那就耗着吧。但太平军可不想和他耗,另一路太平军直插湖北心脏武汉,攻克汉阳,进逼武昌。武汉危险了,这个重镇对于战局太关键,曾国藩不得不分兵回去支援。现在湘军骑虎难下,从主动进攻转为了被动防守,这个转变太快了,曾国藩一时接受不了。面对残酷的事实,他只有选择暂时避一避风头,于是曾国藩上疏咸丰帝自己去江西南昌休整水师。本来应回武汉休整,但那里还在激战,怎能休整?南昌是目前唯一的选择。咸丰帝同意了,曾国藩留了一部分军队继续围困九江,自己带着水师残部到了南昌。
南昌城更不比长沙,这一点曾国藩看得很清楚。在自己的老家搞团练都被地方上的官员挤兑地不轻,何况这次去的是另外一个省。当时江西巡抚是陈启迈,陈启迈和曾国藩是湖南老乡、同榜的进士,还在翰林院共过事,这种同乡、同年加同事的关系,本应该是鼎力相助,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江西的一把手,陈启迈更多考虑的是江西的切实利益。湘军进入江西后,粮饷自然要从江西财政上出,这让陈启迈一万个不愿意。说实话,当时江西确实不是富裕的省份,自己花钱还要从牙缝里挤呢,来了个“吃白食”的,能乐意吗?陈启迈对待曾国藩不只是不冷不热了,简直就是对着干。曾国藩想干的事情,到了陈启迈这里就是不配合。在别人屋檐下的曾国藩也只能低头,处处让着陈启迈,不断地妥协,以期能让陈启迈良心发现,帮助自己。可事与愿违,陈启迈一点儿没感到不好意思,而且还变本加厉,一个人最终引发了曾陈之间的导火索。这人叫彭寿颐,是个自办团练的举人,曾国藩见到了他,认为是个人才,准备留用,并把情况告诉了陈启迈。而彭寿颐和陈启迈的下属官员有矛盾,陈启迈非但没有留用他,还将他逮捕入狱。这下彻底惹怒了曾国藩,好歹他也是二品官员,一个名为《奏参江西巡抚陈启迈》的折子放在了咸丰帝面前。在咸丰帝眼中,曾国藩现在虽然落魄了,但湘军是最有希望打败太平天国的军队,不值得为了一个巡抚得罪了曾国藩。陈启迈被革职了,曾国藩看似胜利,但处境却没有改善,江西地方官员依旧对他不待见,要啥没啥,这段日子让曾国藩真正看到了人间冷暖,他感到前途的无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