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夺宝之宋徽宗的暗语》
第51节

作者: 雷立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马大哥说:“我出发前也查过,那棒槌鸟也叫灰雀,山民认为‘棒槌鸟’是采参的向导,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棒槌鸟以参籽为食粮,他们出现的地方自然可能有人参了;至于蛇,挖参人确实经常遇到大蛇在野山参附近,其实,原因是鼠吃人参籽,蛇吃鼠,因此才有大蛇看护大人参之说。另外,生长野山参的地方,上空有时候确实会出现紫气或紫光,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在科学上这实在无法解释,我以前也将信将疑的,这次算是看着了。”

  我们这边正悄悄议论着,何把头那边,则已经打着手势,悄悄指挥着其他几个采参人,形成合围,向那紫气靠拢过去。
  终于走近,只听其中一个年轻汉子,大喊一声:“棒槌!”
  何把头接嘴问道:“什么货?”
  那年轻汉子兴奋地回答:“五匹叶”!
  其他几个采参人陡然都兴奋得满面红光,一起用采参行话喊:“快当!快当!”
  我出发前查的长白山采参的资料,知道前面发现者的报告叫“喊山”,后边应和者的问语、贺词叫“接山”。这一喊一接,在古老的采参习俗中,目的是要把人参吓住,同时还有报告、祝贺之意。至于“快当”,是采参人的礼节,表现他们心理和祝愿,取其吉利的意思。

  采参甚至连说工具时,也要加上“快当”二字,如“快当刀子”、“快当斧子”。采参人之间互相问好,见面时也说:“把头快当!”
  “喊山”是非常严肃的事,决不可乱喊,如把别的草误当“棒槌”喊了,则认为不吉利,叫“喊炸山了”。
  喊完后,只见何把头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先是在那棵人参两旁一尺远的地方,插了两根树枝,然后把参株用红线绑在树枝上,接着谨慎地查看了地形,先在人参周围的地上划两米见方的框框,再挖开土,最后用一支鹿骨针,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挖参须子。
  此时,天渐渐全黑了,采参人挖到大野山参的消息,早已经迅速传遍,我们那60个保镖,也都围过来观看,马大哥还专门借给采参人四支军用电筒,让他们用来照明。
  何把头一直跪趴在人参旁,像绣花一样,小心地将参须周围的土抠净,为了保证根须的完整,整个刨挖过程非常缓慢,这活儿实在是有点单调枯燥,所以我们以及保镖们,看了一阵,也就各自离开。

  我们的队伍里各类人员都很齐备,自然配备着深谙野外炊事工作的保镖,各种炊具尽管不算很齐全,但比起采参人的家当,还是强多了。不一会儿,两名炊事员保镖,就将热腾腾的晚餐做好了。
  马大哥非常平易近人,一再让保镖们一起吃,相比之下,六当家对谁都依然是一幅高高在上的臭脸,我暗暗地想,他实在不是个讨人喜欢的家伙。甚至燎爷也远比他可爱,唯一能和他在招人厌烦上一拼的,怕只有富二代司马然了。
  日期:2012-10-27 11:44:00
  我们还喊采参人一起来吃,但他们非要挖完这条大山参后,才愿意吃。由于动作极慢,那一根野山参,竟然挖了足足三个小时。我们吃完饭后,出于好奇,又走过去看他们挖参,司马然问六当家说:“他们刚才挖参之前,又喊又叫的,像在使巫术一样,是怎么回事?”
  六当家解释说:“挖参的山民沿袭着很多古人的观念,而古人相信语言是有物质力量的,当然这是一种原始宗教情绪的反映,认为直接呼对方的名,可以制住对方,所以,我们民间习俗里,一直有个说发,就是你独自在野外的时候,万一忽然有人喊你,你千万别应答。长白山的山民把人参拟人化了,所以认为只要喊一声“棒槌”,人参就真的会吓得一抖,有的连籽都抖掉了……当然这就太夸张了。”

  说着,六当家忍不住微微笑了起来。司马然也面露嘲笑之色。
  接着,六当家又说:“同样,要想不让野人参跑掉,挖参人相信,用一些类似道家法器的‘纬帘’、‘红绳’一盖一缚,就可以发生魔法般的力量,使人参就擒,无可逃遁。其实,在道家观念中,此一物和彼一物的接触,两物相连,即可发生超人的力量。挖参人的很多行为,都暗合道家的规矩。可惜我对道教研究不深,如果你父亲在这里,那他能说出很多道道来。”说着,不禁有些黯然。

  司马然对自己父亲的死,似乎还不如六当家那么心痛。他只是微微顿了一下,就侃侃而谈说:“哎,我才不信那些呢,那都是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万物有灵观念的遗留,甚至认为动植物有灵幻、能成精……简直都荒谬不经!”
  正说着,那几个挖参人忽然发出一声庆贺的呼声。只见一株有着五匹叶的野山参,终于露出真身。
  所谓五匹叶,是指长了六年的人参,它们生有五丫五叶,即在主枝上长出五个分枝,每个分枝上长出五片掌状复叶儿,俗称五匹叶。只要是五匹叶,就已经算是大棒槌,可以卖个相当好的价钱了。
  马大哥在一旁解说道,野山参和人工种植的人参明显不同,后者颜色白净得多,刚挖出来时肥肥白白的,如同饱食终日闲闲逸逸的胖子;而野山参则铁干虬枝,使人想起拳击师的体格,这种区分可以让人一目了然地明白,哪一种经历了大自然艰苦环境的锤炼,哪一种是在相对祥和宁静的环境中成长的。
  说着,有意无意地瞟了一眼司马然。仿佛在暗示,司马然就是那人工种植、无风无雨中长大的人参。
  司马然却完全没想那么多,只是看着挖参人宗教化的仪式发笑。

  只见那几个人挖出人参之后,立即叩拜,然后进行包装。我注意到,人参包装也是特别有讲究的:第一层用青苔包裹,第二层将大叶子包在青苔的外面,第三层,在叶子的外面再用红松树皮包一层。这样,人参既能长久保持新鲜,又不易折损参体。
  小心翼翼地做完这一切,那几个采参人,才终于坐下来吃饭,我们为他们留了饭菜,他们起初不好意思地推让了一下,但随即可能实在太饿,也就不客气地大嚼起来。
  通常,这些采参人去放山,只带小米和咸菜,相比之下,我们的军用罐头品种丰富,又有扣肉,又有豆豉鱼,自然是丰盛得多。吃着我们给的美食,见我们对他们如此友善,那几个采参人,都十分开心,并主动道歉,说下午的时候不该误会我们是打算抢劫的。
  “可是,瞧你们这行头,这是去干嘛呀?” 一个年轻的采参人忍不住好奇地问,“莫不是……偷猎?”
  马大哥微微一笑,却没回答。
  司马然已经接嘴了:“给你们吃,你们就吃你们的,靠着我们,还挖到了人参,没事儿偷着乐你们的好了,至于那些不该问的,就别问;不该知道的,就别知道。”

  说完,自认为自己说得很有范儿,面带得意之色地环顾了一下我们,只恨马月儿听力所限,听不到他的话,手里乱比划着,一边对马月儿挤眉弄眼。马月儿却只与我对视一眼,微微一笑。
  (他们挖完人参,长白山的夜色已经渐渐深了)
  日期:2012-10-31 14:47:00
  宋徽宗暗语——中国八大豪门覆灭记
  文/雷立刚

  56
  喊魂术
  那几个采参人风卷残云地把饭菜吃了,而后开始熟练地“搭地戗子”——就是顺着山坡,选择背风向阳的坑洼地方,挖出一些土,戗平后,搭起用软树皮捆绑的木杆支起的三角架,苫上桦树皮防雨,在周围培上土,里面铺上树枝、干草和狍子皮,很快就成了一个临时帐篷。这种“地戗子”,满族人叫做“撮罗”,汉译为“戗子”、“窝铺”、“窝棚”。

  那些搭惯了军用帐篷的保镖们,对采参人搭建的这种“地戗子”,都十分好奇,纷纷过来观看。最爱凑热闹的司马然自然不愿落后,也跑过去看稀奇。边看,还边指挥:“这个谁……你把那树干先放下……那谁,你别光顾着铺狍子皮,得先把干草放在下面……”想来,他平时在凤凰庄园里,瞎指挥惯了,喜欢吆三喝五,显示他的高高在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