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夺宝之宋徽宗的暗语》
第48节

作者: 雷立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经过这么一番争论,最终三当家决定:六当家、燎爷、司马然和我,四个人带着黄助理及60名全副武装的保镖作为先遣团队徒步前进,他自己和四当家、马大哥以及马月儿,则带19名保镖在村里等侯二当家和他的人马。等直升飞机到后,根据我们在地面的手机信号进行定位,迅速来增援我们。但是,马月儿不依不饶,非要跟着我们去,三当家无可奈何,只好同意,马大哥见马月儿执意要去,放心不下,于是决定也去,并特别嘱咐我专职保护好马月儿。

  随即,我们挑选了60名最为强壮的保镖,并精选了最好的武器,带足各类药物——不仅带了止血消毒的药品和医械,还因长白山海拔高,为防高山反应,带些了止痛及防呕吐的药物,以及治疗感冒和肠胃不适的药。
  一切准备齐全,我们7人及60名保镖,一行67人,全副武装,于2012年6月15日上午11点,正式徒步进山。
  炎皮张手绘的地图及地貌描述,虽然并不精确,但大致还是写清楚了一些基本地貌,更可喜的是,采参人留下的路标非常清楚明晰,道路远比我们进入森林之前所担心的要好走,以至于我们渐渐感觉仿佛不是来冒险,而是来旅游。
  尤其是司马然,仗着有60名武器精良的保镖押阵,意气风发,竟然边走边哼起歌来。还一个劲儿地想和马月儿交流。可惜他不懂手语,只能想当然地打着手势,样子十分滑稽可笑。
  夏天的长白山深处,风光非常令人心怡,跟着采参人的路标转过两道山梁后,路旁出现一条山间小溪,之后它就一直伴着我们而行,穿乱石,过漫滩。有时,它束流一线,疾驰喷薄,如同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有时,它却又轻舒慢展,仿佛玉女慵懒地伸着懒腰,充满了柔媚。

  走了一个半小时,前方出现了有几十处温泉,大的有碗口那么大,小的则只有手指那么粗,形成一个温泉群,热气蒸腾,烟雾袅袅,实在是别有一番景致。相比于我在四川所游览过的青城山、峨眉山,尽管没那么秀丽,却别有一种雄奇。
  六当家出了长白山机场之后,就一直用手机接听属下关于长白山有关资料的汇报,此刻,他略有点得意地说起他的收集成果,告诉我们:“长白山的温泉属于高热温泉,多数泉水温度在摄氏 60 度以上,最热泉眼可达 82 度,放入鸡蛋,一小会儿就能熟。”说着,建议我们干脆就在这里休息一下,把午饭吃了。
  中午吃饭,为了节省时间,吃的是干粮。吃饭时,马大哥说:“我看大家,似乎没刚进山时那么紧张了,不紧张是好事,但过于放松却未必是好事,长白山不可小瞧,这是一座有着很多不解之谜的山。《山海经》里记载‘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不咸’即为有神之山,说的就是长白山。
  长白山下的抚松县,流传了很多关于长白山的传说,《抚松县志》上记载,古人一直有这么个说法——‘长白山藏天然之秘,蓄万古之灵奇。’这说明自古当地人就相信,山里有个大秘密。
  而且,这长白山也确实奇特,试想,到了那么高的山顶,在云雾飘绕的天上,突然出现了那么大的一个天池,这已经够不可思议了。偏偏那天池水的颜色还会变,有的地方是蓝光,有的地方则是翠绿,有的地方是一道道的青灰。再则,天池水流出后,下面有个巨大的瀑布,一年四季向外流淌,却不见天池水有丝毫减少,你们说,能不神秘吗?”

  大家听了,都有些啧啧称奇。确实感到很奇怪,天池并无河流汇集,融化的雪水也有限,但天池却有个缺口,一年四季往外流水,因此还形成了一个气势恢弘的瀑布,可是,尽管水这么不断地流,天池的水却一点不少,当真是十分奇怪。
  司马然和许多年轻的富二代一样,有个特点,是很爱表现,不甘寂寞,他见大家若有所思,于是立即也讲了一个他在网络上看到的关于长白山的怪事。说的是天池边在解放前,曾有一条粗粗的铁链子,一头钉在石崖上,一头伸向天池里,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年月放在那里的,都说下面锁了一条蛟龙。
  日本人来了,不听邪,非要拽上来看看究竟下面有什么东西,雇了不少人来拉链子,拉了几十米也没有拉到头。又拖拽了一阵,忽然,天池水位猛然上涨,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的冰雹有鸡蛋大,天池里的骇浪有一人多高,人们大惊失色,以为触怒了龙王,一松手,铁链子又哗哗地回到天池里去了……
  对于这个传说,我们大家当然都有点不相信。我心中暗想,真是虎父偏生犬子,这个司马然,既然决定到长白山来,你不事先在网上查查地形地貌、徒步功略,却查的是这种荒诞不经的谣传,真是不成熟啊。
  但是,马大哥却略略点头说:“虽然这传说是很离谱,但也说明自当地人对长白山感到敬畏。有人说,长白山属于龙脉的一支,天下龙脉都发源于昆仑山,向东北方向延伸到长白山然后入海,又传风水学上有四大“龙眼”, 北在呼伦贝尔湖, 东在长白山, 西在甘肃临夏, 南在湖南常德。这些,虽然都不可全信,但都暗示着长白山极为特殊,祸福难测,大家既然到了这里,就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日期:2012-10-25 10:18:00
  宋徽宗的暗语
  ——中国当代八大巨富豪门覆灭记
  作者/雷立刚
  52

  忽遇采参人
  吃了午饭,我们朝着密林里继续走去,大约走了半小时,忽然,听到前面的树林里,传来唏唏唆唆的声音。
  “什么人?”在最前面打前锋的东北大汉强子,已经警惕地举起了枪,厉声问道。强子是临江跟来的那50个彪形大汉的领队,本身就是吉林人,我听其他东北保镖说,他以前多次得过东北三省散打联赛冠军,除了拳脚功夫,枪法也出奇的准,在整个东北道上,都赫赫有名。
  随着强子的厉喊,我们队伍的所有人都停下脚步,立即,四周安静无比。前方树林里唏唏唆唆的声音顿了一下,而后,小心翼翼地传出一个老人的话来:“我们……放山的……”
  所谓放山,在东北尤其是长白山一带,是上山采参的意思。“放山”历史久远,至清代而极盛。
  如果是一个人独自去放山的,叫“单棍撮山”。但这通常是非常少的。因为长白山原始森林里林木遮天蔽日、虎狼出没,挖参有如大海捞针。人参难觅,危险丛生,所以,通常都是几个人一起去放山,称为“拉帮”。

  并且,“单棍撮山”遇到帮伙,只要提出入伙要求,帮伙一般都会收留,称为“搭帮”。毕竟,原始森林里,人越少危险系数越大,多个人多份力,对团队并无害处,所以“搭帮”十分普遍。
  一个队伍里,都会推举出一个的领队的,这个领队往往具有丰富的放山经验和野外生存技能,懂山规,有威信,守信用,掌握实用的地理和生物知识,在放山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称为“把头”。
  按规矩,率先答话的,应该是“把头”,听这声音,这“把头”岁数不小了。
  强子是吉林人,厉声喝道:“放山不一般都是秋天吗?你们骗谁啊?快出来!”
  六当家拍了拍强子的肩膀,说:“小兄弟,问题不大。现在你们吉林这边挖参的时间一般选择在秋天,但是,在清朝习俗里,采参确实也可以是现在。我查过,大山深处的采参人,还是沿袭着清朝的放山规矩。”

  我来之前那晚,查了很多关于长白山的资料,了解到放山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阴历四、五月间,此时百草初生,参苗萌发,叫“放芽草”;
  第二个阶段,是阴历六、七月间,丛草浓绿,参叶藏在杂草中,最难辨认,叫“放黑草”、民间称“青榔头市”;
  第三个阶段,是阴历八、九月间,也就是秋天的黄金时节,参籽成熟,鲜红光洁,形似鸡腰,冠诸团生细杆之上,很像榔头,故民间亦称“红榔头市”,为采参黄金季节。
  第四个阶段则是九月以后了,参籽落净,又曰“放刷帚头”、“放黄罗伞”,或曰“放韭菜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