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夺宝之宋徽宗的暗语》
第24节

作者: 雷立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牛津大学玛格德琳学院,在英国历史上出了很多人才,这个大学里,有个不为大众所知的隐秘社团,也叫“骷髅社”,虽然从来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与美国耶鲁大学的“骷髅会”有任何关联,但对二者同源同宗的质疑,从来未曾断绝过。庄士敦在牛津大学读书时,曾加入过那个“骷髅社”,并从此命运发生重大转变,突如其来地被安排到香港,当了香港总督的私人秘书。

  二,1919年1月,庄士敦莫名其妙地被英国政府授予“高级英帝国勋爵士”勋章。而在此之前,他仅仅担任弹丸之地山东“威海卫”租界长官,英国在海外有无数比“威海卫”重要的租界和殖民地,将显赫的“高级英帝国勋爵士”勋章授予一个小租界的长官,实在无法解释得通。所以,有人分析,庄士敦应该是长期从事秘密间谍工作,并取得重要成绩,才会获得这种安排。

  三,1919年2月,庄士敦毫无预兆地成为了中国末代皇帝的教师。之前他从未从事过教育工作,和清朝核心成员也并无历史渊源,是什么力量,使他从无数外国人中被选择,成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老师?
  四,庄士敦一生未婚,公开的收入一直不算多,晚年虽然写书获得一些版税,但那时的版税不足以支撑优越生活。然而,庄士敦从中国返回英国后不太久,居然就有财力在苏格兰买了一个小岛,并在岛上修建了别墅和私人会所展馆等建筑。这说明他应该有正常职业之外的隐秘收入渠道。
  五,庄士敦的公开资历,实际上在英国其地位并不高贵,并长期生活于大英帝国主流之外的远东“威海卫”这小地方。但据记载,他的交际却非常广,给溥仪引见了大量外国名流,如:英国驻华海军司令、香港英军司令、各国驻华公使、犹太富豪哈同等人。甚至竟还包括世界级的文豪、印度诗人泰戈尔。
  (泰戈尔访华,在庄士敦中国的家门口合影,后排右四为庄士敦)
  在泰戈尔访华之前,人们并不曾关注到,泰戈尔年轻时赴英国留学,曾与牛津大学玛格德琳学院有过接触。而牛津大学玛格德琳学院,正是庄士敦的母校。泰戈尔那次的中国之行,最主要的一张合影,就是在庄士敦中国的家门口照的。
  那是1924年春天,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决定前往这个巨大神奇的邻国,以便恢复中印两国间业已中断千年的古老文化传统。
  4月27日,经过庄士敦牵线搭桥,泰戈尔及其随员在诗人徐志摩和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的陪同下来到紫禁城。徐志摩受梁启超之托给泰戈尔当翻译。
  史家记载,那时,63岁的泰戈尔身材魁伟,加上长长的白胡须,给人以苍松翠柏之感;林徽因小姐人艳如花,和诗人泰戈尔挟臂而行;长袍马褂的徐志摩,在一旁亦步亦趋,鞍前马后。

  他们于上午10时左右,乘车来到神武门,溥仪派人早已守在门口等候,引领着泰戈尔一行,经过一座座精美的古代建筑,一直来到御花园。
  溥仪与庄士敦、总管内务府大臣郑孝胥在御花园的养心斋迎候泰戈尔。当泰戈尔出现的时候,溥仪与庄士敦上前与他握手,表示欢迎。
  泰戈尔也表示十分高兴能见到溥仪和庄士敦,徐志摩、林徽因在一旁忙着翻译。溥仪、庄士敦与泰戈尔谈了许多文学、艺术方面的话题,因为事先溥仪已经看过庄士敦为他找来的泰戈尔诗集的中文译本,所以谈起来既兴奋也不外行。泰戈尔对中国宫廷文化也很好奇,提了许多关于皇家秘闻的问题,溥仪知无不言,一一解答。
  泰戈尔当场向溥仪赠送了他的素描画像的翻拍照片,溥仪也回赠了几幅宫中收藏的中国古字画。并且,溥仪亲自领着泰戈尔和庄士敦,到书画珍品储藏室,欣赏了清朝皇室所收藏的最珍贵的古典字画,其中包括《清明上河图》真迹与徽宗亲摹本。庄士敦伴随溥仪身侧这么久,那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
  之后,溥仪亲自陪同泰戈尔一行人,游览了御花园,并参观了后三宫多处建筑。来到御花园西部千秋亭东侧的四神祠前,两人愉快地合影留念:
  溥仪站在泰戈尔左手一侧的上位,并且高站一个台阶;泰戈尔则站在溥仪右手一侧的下位,而且足踏台阶下面的平地。一位有着世界级盛誉的鹤发老翁,却站在下位,如此尊重一位20来岁的弱冠青年,绝非因为溥仪那虚有的皇帝称号,泰戈尔后来曾对友人说,“我这是对古老且有高度文明的中国文化的尊重。那些字画震撼了我的心。”

  而庄士敦在事后,还多次找借口鉴赏了《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但他活着时,对此闭口不谈,甚至在他《紫禁城的黄昏》这本回忆录,也只字不提。直到他死后,研究者在庄士敦所买下的孤岛的地下室里,发现了他的一本日记。里面提到了《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并且有着支离破碎的令人费解的叙述,翻译成中文,相关内容如下:

  1924,4月27日,今日因泰戈尔之故,终于第一次见到传闻中之《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想不到宋徽宗竟果然临摹了该画,但因匆忙浏览,吾并未发现传说中之奥义暗语……
  1925,7月2日,近期一直刻意培养皇帝对绘画艺术之兴趣,今日趁其高兴,一起共赏了《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此次吾以解析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差异为由,凑近该画,一边给皇帝讲解,一边仔细审看,时间充裕,看得十分仔细,但依然看不出任何端倪,吾渐生疑窦,怀疑传闻中之暗语并不存在,或许“此画隐藏着重大奥义”未必属实……

  日期:2012-10-9 23:27:00
  28
  蹊跷的秘密
  那本日记里的相关内容还透露,庄士敦虽然在公众场合从不谈及《清明上河图》徽宗亲摹本,但他却在第一时间,将此信息暗暗传递给了牛津大学“骷髅社”,并从此使得这个秘密在极小范围内流传,诸如“骷髅会”、“共济会”都曾有会员无意中说起过这个摹本。
  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一律对这个秘密采取不让大众接触的原则。主流媒体一律不报道,不讨论,不提及。即便当那幅画到了前苏联,也长期被定性为高级绝密,严禁在苏联媒体和公开场合谈起。

  接着,马大哥悠悠地叹了口气,说:“我陪大当家去法国参加这画的拍卖那次,说起来很真是惊险呢,如今回忆起来,都觉得能安然回国,多少是碰上了好运气,否则,弄不好我们买下画后,已经身遭不测!”
  燎爷诧异地说:“以大当家的护卫级别,要被偷袭怕也不容易吧?”
  马大哥说:“是啊,所以我们才安然回来了呀,不过确实也算是死里逃生。这些以后有空再说,现在你们还是先自己看看这画,我在回国后,几次查看这画,却也一直没往画中人手势上去考虑,这次,受到那支断手的提醒,让五名画师仔细按照手势查看画里的人物,才终于看出了点问题!现在,你们不妨也凑近看看画里的手势,有了这个方向,不再无的放矢,那就好找多了。”

  我见燎爷弯下腰细细查看,于是走到另一头,也弯下腰,凑近一些,仔细看去。这画卷虽然宽仅24.8厘米,但却极长,竟达5米多,所画内容大致可分为三段: 
  首段,画的是汴京郊野的春光,只见一片薄雾中,两个脚夫赶着五匹毛驴,向小桥走去,桥下流水潺潺、桥旁疏林扁舟。过桥后是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虽是感到尽管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树林下是掩映其间的民居,在树林尽头,一条官道上,中间是一顶轿子,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直奔汴河畔。这一段里,画家对环境和人物做了简约的描绘,点明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拉开了序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