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商父》
第38节

作者: 不在此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郑陶斋就是郑陶斋,看来什么都瞒不过你。”唐廷枢指了一下不远处的一个凉亭,示意二人一起去那说话。
  日期:2012-10-03 15:26:43
  凉亭正中一张石桌,四周遍立四个石凳,三人在石凳上坐下,郑观应说:“我在太古做事,有些话在招商局里跟你们说不合适。这儿挺好,我有几点疑问,还望二位仁兄能为我解惑。”
  唐廷枢和徐润互望了一眼:“解惑可谈不上,陶斋有话尽管说。”
  郑观应合上手中的折扇放在石桌上,略作沉吟说:“以战促和,是一记险招。若欲施展,必须要有充足的资本为后盾。不知现在招商局的资本相比于旗昌、太古如何?”
  唐廷枢说:“太古、旗昌资本雄厚,招商局自是难以匹敌。朱其昂丢给我的摊子,已经亏累4万有余。雨之和我两月间,又筹得股本47万6千两。若再购新船、码头、栈房之后,还会略有些盈余……”
  郑观应稍作盘算:“依我看,盈余不会超出10万两。以勉强10万之数,去同两大洋行争衡,这应该……不是唐景星的行事风格。”
  没等唐廷枢回答,徐润抢在前面说:“我和景星合计过,在与洋商跌价相争期间,再想法另行筹集资本。主要的办法有三:一是继续募集商股,尽快筹得一期股本100万两;二是禀请李中堂,请拨借官款以补目前商股之不足;三是向钱庄、票号借贷。依此三条,以充实资本,当可与洋商奋力一博。”

  唐廷枢深锁着双眉:“除此之外,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能在短期内充实招商局的资本,以应对跌价之争。”
  郑观应说:“雨之所言不错,但集资是需要时间的。钱庄利息太高,官款又如镜花水月,变数颇多。假如旗昌、太古拼力倾轧,而招商局的资本又没有如期而至,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形之下,你们又能坚持多久?”
  唐廷枢想了想:“招商局并非全无优势可言,其可敌洋商者有三:我船有漕米装运,而洋船全凭揽载;我局经费、栈房、人工等成本均比洋商略低;招商局乃华人创办,以本国人揽本国货,在客商之中易于取信。”
  徐润也看了郑观应一眼:“我的船少,但拉货多,他的船多,却拉货少,这也是优势。还有,洋商远涉万里,自是为谋利而来,而不是为大跌运价。我只需撑过两三个月,他们见不能将我局挤出长江,便自会与我谋求合作,到时三家共同制定新的运费,则以战促和之计便可大功告成。”
  唐廷枢说:“想来想去,其实这是一场赢了是赢,输了也是赢的战事,再难也要打下去。”

  郑观应问:“这话怎么讲?”
  唐廷枢说:“陶斋,你想想,他们是以已得之利与倾轧于我,而搭乘轮船之客商又皆是我华人。运价能大减,不也是华人大为受益吗?既然是这样,我更是乐得与之交战。”
  听唐廷枢这么一说,郑观应粲然一笑:“既然你和雨之早已深思熟虑,我之前的那些担忧便烟消云散了。”
  三人稍作沉默,郑观应还是有些不放心地叮嘱道:“不过,要把握一个度,别把洋人逼得太急了。他们若是急了,一定会做出一些过火事。尤其是你的老东家——怡和洋行。”
  ……

  日期:2012-10-04 08:20:04
  招商局的码头上,一群中国商人围着一张大大的告示观看。
  其中一个青衫小帽的中年商人念道:“中国人乘中国船。招商轮船感恩华商,长江至汉口运费每吨1两,客位5两每人……太好了,招商轮船,坐咱中国人自己的船去。”念完之后,便喜出望外地朝停泊在码头上的“利运号”轮船走去。
  揽载行的伙计们也不失时宜地一边敲着锣,一边高声喊道:“中国人乘中国船。招商轮船感恩华商,所有华商均有大优惠喽……”
  另一个商人说:“真的,比太古和旗昌的还低。”

  还有的说:“好啊,咱中国人也有自己的轮船了。走,瞧瞧去。”
  一时之间,人头攒动,众客商大包小裹地,纷纷涌向揽载行的柜台。买票的买票,托运的托运,人流汹涌,络绎不绝。
  日期:2012-10-04 08:23:49
  (三)
  三艘巨大的军舰借着夜幕的掩护,缓缓地停靠在台湾岛的南端。
  天刚蒙蒙亮,借着月光的照射,一队一队的日本士兵在西乡从道的指挥下,快速登上趸船,悄然驰向岸边,并迅速集合起来。
  西乡面容威严地在队列前停下脚步,冷酷而犀利的目光在每一个士兵的脸上扫过。过多的话没有说,他只是对着统领士兵的三个营官,挥了一下手,低声喝道:“前进。”须臾,便消失在了海岸边。

  过了片刻,一阵阵喊杀声传来,西乡指挥着日军大肆焚杀、抢掠。台湾原住民的住地顿时火光冲天,很快便被湮没在了一片火海之中,惨叫和哭喊之声不绝于耳……
  天空渐渐泛白,西乡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他指挥一部分日军回船休整,并命令另一部就地修建营房严阵以待。
  他转过身,朝大清国的方向望去,嘴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脸上的喜悦赫然之间变成了蔑视。
  ……
  总理衙门得知日本出兵台湾的消息后,不由大为震惊。一方面向日本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另一方面,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立即带领轮船、兵器以巡阅为名前往台湾,办理一切海防事宜。
  “天杀的倭寇!”李鸿章闻讯后更是勃然大怒,他用手重重地拍在桌案上,“刚刚换约,便颠倒黑白,背信弃义,真是岂有此理!”
  盛宣怀在一旁劝道:“中堂息怒……”
  “是我太轻信他们了。”李鸿章也觉得自己的情绪有些失控,他强压着怒火,沉思片刻,满怀愧疚地说,“日本人外表恭敬谦卑,性情却变幻百端,诡诈奸险,让人防不胜防。”

  盛宣怀说:“中堂不必过于自责。朝廷若不是把本该用于海防的经费拨做西征之饷,台湾防务也不至于如此空虚,以致让倭寇有机可乘。”
  李鸿章的脸上现出深深的忧虑:“从此事可以看出,日本国小谋大,尤为我切近之患。中国若不亟谋富强,别说与西洋争衡,就是这小小的日本,谁又能保证日后不能凌驾于我之上。”
  盛宣怀说:“亡羊补牢,犹为晚也。日军既已兴师登岸,为今之计,不外二法:喻以情理,示以兵威。”
  李鸿章深思了半晌说:“我即刻便密令驻扎在徐州的唐定奎部,让其统率十三营淮军精锐火速赴台。一来可以防备战事突起,二来可以给沈葆桢壮壮声势。”
  盛宣怀说:“《孙子兵法》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日军是3000人,咱们的十三个营对付他足矣。”
  李鸿章想了想,又嘱咐道:“你告诉唐定奎,遇事多和沈葆桢商量。要审时度势,相机而动。”
  “卑职明白。”
  李鸿章说:“兵贵神速。你马上带着我的手令去上海,调派招商局轮船运载唐定奎部火速赶赴台湾,不能有半点差错。”

  “遵令。”
  盛宣怀刚要转身离开,李鸿章蓦然又想起了什么:“还有,你让津、沪制造局,把现存的军火弹药全部准备好,随军一同运往台湾。朝廷过去吃亏,总是吃在是战是和举棋不定之上。这一回,哪怕明是和局,而我也必须暗为战备。”
  ……
  日期:2012-10-05 08:10:08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