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1-05 18:44:55
皇帝一生气,立即砍了两位败将的脑袋,任命哥舒翰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统领二十万大军出征御敌,去前线镇守潼关,并亲自在勤政楼犒劳他,满朝文武百官皆到郊外为其饯行。高适因为是哥舒翰的幕僚也被唐玄宗高看一眼,在危难关头,被突击提拔为拾遗,后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
皇帝的决定没有错,不久哥舒翰就收复了黄河九曲之地。这次战役,不仅是哥舒翰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成功,也是高适在哥舒翰幕府期间所经历的头件大事,正在前线的他还曾写诗予以歌颂。但对这一重大事件,却有不少人认为是哥舒翰“穷兵黩武”的罪证,而高适为此所作的诗歌便是为“非正义的战争”“进行了歌颂”,甚至是“用他们的笔和剑支持了不义战争”,“狂热地歌颂起唐王朝统治者所实行的民族压迫”;而他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爱国思想在一些人的眼里也成了卑鄙行为,等等。总之这个历史事件从此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面对动乱,皇帝唐玄宗也有错误的时候。他千不该万不该又给哥舒翰派了个权力更大的阉货李大宜做监军,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忘得一干二净。要知道,这个李大宜不仅不懂军事又喜欢装酷,逼着哥舒翰领着老弱病残放弃天险跟安大胖子打野战,轻轻松松地报销了哥舒翰的一世英名,使其被安禄山活捉,导致潼关失守。
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唐玄宗不得不在六月十三日这一天借着黎明的曙光仓惶逃离,却不想,行至马嵬驿的时候,又遭遇军士哗变,痛失杨贵妃。
时穷节乃见,危难出英雄。此时的高适并没像有些官员那样变节投敌,而是在“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的战乱中,冒着生命危险设法逃了出来,并抄小路追上了逃亡中的唐玄宗,汇报了战败的责任在于奸臣杨国忠而非哥舒翰,冒死痛陈因为军官的腐败、环境的艰苦造成了军队的战斗力差,建议广开言路,任用忠良。
面对从死亡中逃离出来、依然忠心耿耿的高适,唐玄宗深受感动,当即封他为侍御史,并很快提拔为谏议大夫。
受到皇帝的赏识,向来刚直不阿的高适更是负气敢言,即使得罪了宦官李辅国等人,也在所不惜,只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努力履行自己的使命,更加负责任地为帝国的救亡大业奔走忙碌,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政治才华。这期间,他深受官方认可:“侍御史高适,立节贞峻,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宜回纠逖之任,俾超讽谕之职,可谏议大夫,赐绯鱼袋。”
高适距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待续---
日期:2012-11-05 21:13:52
对于哥舒翰的知遇之恩,高适是由衷地感激:“垅头远行客,垅上分流水。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从此,他镇守边疆,努力打造锦绣前程。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上任的第二年五月,安史之乱爆发了。安禄山的叛军如洪水一般席卷河北,所过州县,随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还在长安享乐的唐玄宗一下慌了神,一连派出名将高仙芝、封常清率兵平叛,但都被安禄山的虎狼之师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唐玄宗一生气,立即砍了两位败将的脑袋,任命哥舒翰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统领二十万大军出征御敌,去前线镇守潼关,并亲自在勤政楼犒劳他,满朝文武百官皆到郊外为其饯行。高适因为是哥舒翰的幕僚也被唐玄宗高看一眼,在危难关头,被突击提拔为拾遗,后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
皇帝的决定没有错,不久哥舒翰就收复了黄河九曲之地。这次战役,不仅是哥舒翰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成功,也是高适在哥舒翰幕府期间所经历的头件大事,正在前线的他还曾写诗予以歌颂。但对这一重大事件,却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哥舒翰穷兵黩武的罪证,而高适为此所作的诗歌也就成了为“非正义的战争”歌颂的证据,甚至是“用他们的笔和剑支持了不义战争”,“狂热地歌颂起唐王朝统治者所实行的民族压迫”;而他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爱国思想在一些人的眼里也成了卑鄙行为,等等。总之这个历史事件从此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当然,面对动乱,唐玄宗也有错误的时候。他千不该万不该又给哥舒翰派了个权力更大的阉货李大宜做监军,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忘得一干二净。要知道,这个李大宜不仅不懂军事又喜欢装酷,逼着哥舒翰领着老弱病残放弃天险跟安大胖子打野战,轻轻松松地报销了哥舒翰的一世英名,使其被安禄山活捉,导致潼关失守。
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唐玄宗不得不在六月十三日这一天借着黎明的曙光仓惶逃离,却不料,行至马嵬驿的时候,又遭遇军士哗变,痛失杨贵妃。
时穷节乃见,危难出英雄。此时的高适并没像有些官员那样变节投敌,而是在“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的战乱中,冒着生命危险设法逃了出来,并抄小路追上了逃亡中的唐玄宗,汇报了战败的责任在于奸臣杨国忠而非哥舒翰,冒死痛陈因为军官的腐败、环境的艰苦造成了军队的战斗力差,建议广开言路,任用忠良。
面对千辛万苦从死亡中逃离出来、依然忠心耿耿的高适,唐玄宗深受感动,当即封他为侍御史,并很快提拔为谏议大夫。
受到皇帝的赏识,向来刚直不阿的高适更是负气敢言,即使得罪了宦官李辅国等人,也在所不惜,只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努力履行自己的使命,更加负责任地为帝国的救亡大业奔走忙碌,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政治才华。这期间,他深受官方认可:“侍御史高适,立节贞峻,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宜回纠逖之任,俾超讽谕之职,可谏议大夫,赐绯鱼袋。”
高适距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