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一时期的黄河就一直处在不稳定状态,商王朝几次迁都的部分原因便是为此,这次黄河又遭遇了如斯猛灌,如果她不疯狂地呕吐那反倒是怪事了。反观天界自然也是如遭混沦一片狼藉。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曾经拯救过杨戬的西海公主立时化作龙形再一次救出了杨戬并与同时赶来的哮天犬一道掩护杨戬撤退。同一时间,完成了重组哪吒的杨婵本想前去拦截欲待弑父的哪吒,当得见哪吒父子已在燃灯道人的劝阻下和好当即折返天庭相助杨戬。当她来到三十三重天的时候她和她的宝莲灯被眼前那壮观奇诡的景象惊呆了!在这里,建筑都只露出一个房顶,剩下的部分全部没在水中,各重天的云盾之间几十条悬瀑倒挂势如雷霆,曾经不可一世的天界神明一个个如同落水鸡狗慌不迭、惨兮兮。她的同情心一不小心就逆流成河泛滥成灾了,迅速地催动宝莲灯开始疏导水势,当年女娲用它开山断流劈龙斩鳌,现在被用来治水自然也不在话下。
饶是杨婵来得及时却也只能将弱水的四分之三引回天河,而且还是在玉帝及时宣布恢复天蓬元帅官职并命他马上抢修天河堤坝为前提的情况下。落向凡间的洪水因为波及范围太大将使得治理周期被大幅度拉长,但是随着天蓬元帅、嫦娥仙子、李靖父子、还有恢复法力之后的杨戬的加入,杨婵的压力总算得到部分的减缓。当然,在此期间玉帝依然不曾放弃过任何扑杀杨氏兄妹的机会,幸运的是,之前与天庭决裂的小金乌,此时以一己之力担当起保护二杨的工作,为弱水的治理工作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另一方面,昆仑山上下因为强大的科研力量受到弱水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关于摆在眼前的凡间洪灾,他们暂时还没有闲暇去顾及,因为筹备了十年之久的封神运动将在不久后紧锣密鼓地开展——这一点即使是“天塌下来”也无法阻止,更何况是这样一次“小小的意外”——而这正是接下来两卷的主要内容。
日期:2015-02-12 12:53:32
注解一: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在远古时代,人们一直将之视同大海,即使是海洋的守护神龙族也这样认为并且派出一个龙王在此驻守,早在天帝时期,四海龙王臣服天庭的时候,西海就已成为天界统治下的一部分水资源。
注解二:尽管这是发生在三千多年前的事件,我们依然在支离破碎的史料中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来印证当时的受灾范围。通过参考《尚书·禹贡》、《山海经》、《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传》、《资治通鉴》、《新唐书》等史料中的相关记载,可以轻易地概括出受到弱水肆虐的地区或者河流包括:甘肃山丹河、内蒙古的额济纳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在蒙古内流段的名称)、陕西北部洛水上游某支流、黑龙江流域(可能来源于天界北部角落的少部分弱水残留)昆仑山以及青海湖——几乎与上述推测丝毫无差。
日期:2015-02-13 15:33:06
卷六 诸神之战(上)
导读:上一卷提到的弱水之灾,在天界不过盘桓了三天而已就很快结束了。但是在人间却疯狂地肆虐了三年多时间,这期间最惨的当然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平民大众——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一样,但是更惨的是他们除了要应付来自洪水的威胁和洪水引起的极端气候条件之外,还要忍受动荡的时局造就的战争和徭役,例如:纣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超标建筑鹿台,少不了要挨家挨户收点赞助费,没有钱的只好被抓去做苦力;再比如一直在北海平叛的太师闻仲曾于纣王二十年班师,不久再次出征东海平反,这期间少不了要更新部队人员——老弱病残留下来,青年壮年补上去…类似情形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其实《封神编年史》记载的哪是什么神话故事,根本就是大型灾难片)。好在灾难始终是要过去的,华夏民族的种族韧性往往就在这样的时期得以彰显,而腐朽的过时的社会形态终将被打破,新兴的美好的“理想国度”将在前者的废墟上茁壮成长。只是,在两者交替的过程中,免不了要有一场剧烈的反应来为这个交替行为产生推动力,这个推动力就是前面几卷笔者一直在铺垫的,这两卷将隆重讲述的,封神战役。
日期:2015-02-13 15:33:47
第一阶段——文王的军事扩张与崇黑虎叛商
姬昌自从逃出朝歌之后,迅速找到姜子牙并任命其为丞相,一方面修明周国国内政治,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并加强军队建设,为接下来的战争政策做好准备工作。商朝方面,自从纣王登位以来,对东夷地区(夏商周时期,泛指生活于今山东、淮河、苏北、淮北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众多民族及方国)的军事活动一直都是商的主要工作。公元前11世纪6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商对东夷的战争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商朝的象队(对东夷特殊作战部队)一度由山东深入到淮河中下游地区甚至海边,大批俘虏被带回朝歌城内沦为统治阶级和皇亲贵族的奴隶。
恰恰在此期间,由于纣王的注意力过于集中而放松了对西方国家的控制,给了周国以可乘之机,姬昌封姜子牙为太师,举大军东进西突加快了扩张节奏,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当时被吞并的商朝附属方国及地区包括犬戎(今陕西武功东、兴平北,一说在今陕西凤翔一带)、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南)、耆国(商西土方国,一说今山西长治西南)、邗方(今陕西户县北,一说在今河南沁阳西北),以及发生在纣王二十年(公元前1055年)备受瞩目,影响深远的灭崇(即有崇国,今陕西户县附近)战役。
当时的崇国是殷商最重要的属国之一,国力强盛,人丁兴旺,所处位置更是极具军事地理价值,只要灭掉崇国,殷商立时门户大开唇亡齿寒,周国的士兵可以长驱直入,直接将弓箭射向朝歌城内。正是因为如此,姬昌一开始先将上文提到的部分国家吞并以摆脱后顾之忧,再集中兵力全面攻打崇国,只为一战击破,以争取足够的时间在纣王调回分散在淮夷地区的主力军队之前与殷商决战。
从文王的战略部署上可以看出,周国灭商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有预谋的。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崇国的国王崇侯虎乃是一个具备政治头脑的领袖,他很早的时候就看出了姬昌的政治野心,于是才有了纣王八年姬昌被谮囚羑里之事。崇侯虎作为商朝一员干将,曾多次追随纣王平息周边方国的叛乱,自从姬昌实行翦商战略以来,更是阻击周国东进的主力将领。可惜的是他虽能看破姬昌的用心,却斗不过姬昌的政治手腕。
早在纣王十五年姜子牙逃出朝歌之后,他就依照姬昌的指示在殷商的各个附属国(包括崇国)之间四处游说,一方面宣传姬昌先进的社会思想(以“仁”治天下,从今天的角度看无非是将奴隶社会时期的人权稍微拔高那么一点点,以使得长期处在被压迫状态的基层民众对此向往不已),另一方面打探各国的军事实力和地理信息——直到他回到周国成为丞相——而这一切,都为姬昌返回周国之后实现政治抱负铺设了坚实的基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