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期货生涯——兼谈中国金融业乱象》
第54节

作者: 水仙长在咖啡杯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10 18:11:42

  另一方面,邯郸学步也是那次螺纹钢期货让我刻苦铭心的教益。人们常说,此人之肉,彼人之毒。意思便是对一个人好的东西,对另一个人很可能是坏的东西。操盘方法更是如此。要知道,股票也好,期货也罢,都是把钱抛出去生钱的生意,这类生意都可以讲是“生意中的生意”,其经营理念、方法、手段乃至每一次的具体操作,皆是交易者对世界看法、长期潜藏在骨骸深处为人原则的体现,很多时候,就连交易者自己都没有发现。假如一个人要放弃自己行之有效地世界观和方法论去适应另外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那是不是一种缘木求鱼的行为?而当时,求利心切的我却没有想到这些。其实,在工地上挣扎的日日夜夜,我的分析方法,交易策略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尽管以前也是在无事乱翻书中,还有各种各样道听途说里练就了对K线形态的高度敏感,可毕竟没有深入形态的本质——人的心理和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被根本不符合自己为人处世原则的方法送去工地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除非在此之前就不再交易,不再暴露弱点。因此,要我用回不适合的体系,哪怕只是改头换面地用上其中一个局部,那都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呵呵,现在能想起来,也不迟,不过代价大了一点。

日期:2012-04-10 19:01:32

  38
  老人们总是说,一贵一贱,其交乃现。
  小时候,我是从来没认真想过这方面道理。因为我总是认为,朋友建立在实力上。有本事,哪都有朋友。可惜,人总是那么现实,不看你无形资产的多寡,而看你有形资本的丰薄;不关心你将来会走多远,而只关心你现在已经走了多远。假如把人生浓缩成大富翁游戏,你就会发现,不少本来很有眼光,也很有思想的人,在上帝骰子不小心一歪的情况下,便被打到原点,甚至取消游戏资格。可游戏认的,还是最先到达终点的人。也许“天空没有鸟儿的翅膀,而我已经飞过”,就是一句文学版阿Q的幽默自嘲。真的。

  但是,在那时,我这个已经什么都没有的人还是多多少少有了一点感动,当然,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歉疚。讲句实话,金融行业拉客户也真是一件得罪人的事,让人投资,赚了皆大欢喜,亏了便成埋怨对象,所以,有能力自己赚钱,还是闷声发大财为好,要是发不了大财,发小财也行,一旦扯上他人,就扯不清了。
  就在螺纹钢0911合约在10日均线附近反复跌宕的时刻,另一件看似不相干的事也让我分了不少精神。虽然以前就听Manking和集团公司其他人领导说了要将期货营业部卖出去,为的是2010年内地开放香港期货公司业务,可买主迟迟不现身,也让我在每日匆匆的忙碌几乎将这件事抛诸脑后。只不过,买主突然现身也令再度焦头烂额的我又多了不少烦心事。
  和很多“涉外”活动一样,买家的到访总是让卖家事先准备了很多“纪律”,我也知道,把戏演得越好,就越能显示营业部价有所值,这样才能确保营业部卖走后,我在集团公司的地位。可就在5月15日这一天,我刚刚出门想看看初夏的阳光时,Manking电话打来了,声音有些急促:“记得吧,香港L老师、M总要来我们公司看看了。你都很盼望他们的,现在终于来了。”他在说这些话时,背景音还有车声。毫无疑问,他和“香港朋友”在一辆车上。由于机场离公司至少两个小时的车程,而火车东站就在市中心,许多香港来客都更愿意做动车组前来。东站离公司开车大概要半个小时。鉴于已经有马路车声,毫无疑问,他和香港人将在最多20分钟内来到公司。公司里东西倒也不乱,设备基本都是全新,不过,缺了……前台。

  没办法,打电话给Juila,让她客串一下,谁让香港人这样讲表面功夫呢?我拨通了她的电话。所幸的是,Juila表示,她正在赶回公司,Manking也刚刚和她打过电话。还告诉我,“昨天在家”,Manking就表示香港人这几天就要来,所以每天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原来,香港人近期要到公司的事他就没告诉过我,可我穿得随随便便给下家知道了,又当如何是好呢?没办法,只能用内在价值让他们不敢小觑。香港人在期货交易上的斤两,我是了如指掌的。

日期:2012-04-10 19:20:00

  的确,香港作为东亚金融中心除了地理位置的优势,便是政治形势的造化。本来上海作为亚欧大陆东缘良港,是日本、美洲原材料由此海运上陆、转运去东亚乃至中亚的桥头枢纽,同时又是上述地区产品向新大陆出口的必经之路。1920年代上海成为东方巴黎的根本原因便在于此。然而,随着中国加入东方阵营,香港被有意留下做“通风口”,东南亚一带又成两大阵营战场,香港便在冷战时期成了各地资金的避风港,开始了经济腾飞的过程。改革开放无疑又令港商获得了中国内地原材料、劳动力的充分供应,因此,香港股市四十年长牛的同时,也令较之个股更偏重宏观大势的股指期货有了长足的发展,以致交易量上常常超过个股之和。问题在于,股指长牛养成的死多头思维在价格围绕供需跌宕起伏的商品期货上是很难吃得开的。虽然1990年代期货热时,广州期货人没有少受益于香港老师的热心指导,可大多数情况下,血本无归的爆亏也多是这些“老师”的杰作。因为当年中国期货市场停板区间太窄,且多是连续停板,一旦资金管理不到位,就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己爆仓、穿仓。这种惨剧在期货隔壁的股市里也常常有所耳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