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读水浒——曹铜爵揭秘水浒传》
第33节

作者: 曹铜爵
收藏本书TXT下载
  高廉用的法术,是什么样子呢?是【卷起一道黑气,飞沙走石,撼地摇天】——按照大部分人的理解,这应该是妖术了,因为卷起了一道【黑气】嘛。
  事实上是这样吗?不是滴!

  高廉一下子打出了一道黑气,吴用见了之后是将他定为妖术,还是仙术呢?吴用也不知道高廉用的法术究竟是正道的仙术,还是邪道的妖术,所以只能猜测一下,说道:【想是妖法】。
  【想是】,意思就是应该是妖法吧!不太确定的样子。
  宋江更是看不出来,还问吴用:【是何神术,如此利害】。
  你看,高廉的法术是一道黑气,按照我们大家的理解,这就是标准的邪门歪道,标准的妖术了,因为它是黑色的。可宋江还是把它理解成了【神术】。
  吴用还多多少少怀疑是妖法,而宋江则直接怀疑是神术了(也就是仙术)。
  由此可见:一个法术,究竟是仙术还是妖术,你根本就不可能从外表颜色上判断出来!并不是我们大家一厢情愿所认为的那样:坏人的妖术,是打出一道黑气一道阴气。好人的仙术,则是打出一道清风一道光芒。
  不过在仙妖这两者之间,吴用还是比较怀疑妖术的,并且,吴用还提出了一个测验的方法,说道:【想是妖法,若得回风返火,便可破敌】。
  如果用回风返火可以破了高廉的话,那高廉用的就是妖术。相反的,如果破不了,那高廉用的就是仙术。
  结果可以破敌,高廉的那一阵风中了宋江的回风返火之后,掉转头来,向高廉杀了过来。正确的说,直到这个时候,吴用才可以确定高廉的法术确实是妖术——之前都是不确定的。

  既然凭长相穿着,法术的颜色等区分不了仙术妖术的话,那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公孙胜用的,其实也是妖术。
  有的朋友要说了,公孙胜是世外高人啊,他的师父罗真人也是活神仙,他学习的法术怎么会是妖术呢?
  那好,我们就从原著来看一下,公孙胜,到底在罗真人那里学了些什么法术。
  第五十四回,罗真人说道:【弟子你往日学的法术,却与高廉的一般。】
  看到没有!这可是罗真人亲口说的哦!公孙胜在罗真人那学的法术,跟高廉学的法术一样!
  高廉学的是什么?是妖术!那公孙胜跟高廉学习的一样,公孙胜学的是什么,当然也是妖术!
  在破高廉的这一段故事中,吴用宋江称呼高廉的法术,都是称呼为【妖法】,这是正确的称呼,因为高廉用的本身就是妖法。那公孙胜是怎么称呼妖法的呢?
  公孙胜称呼高廉的妖术,为【异术】。【公孙胜道:今高廉显逞异术】
  因为公孙胜自己学的法术,跟高廉是一样的,既然是这样,他又怎么会称呼高廉是妖法呢?这不是变相的说自己跟自己的师父罗真人也是妖法吗?所以公孙胜称呼妖法为【异术】——在公孙胜的眼里,这不是妖法,只是异术而已,比较怪异的法术。
  公孙胜临走时,罗真人为什么还要临时传授给他五雷天罡正法呢?靠公孙胜本身的法术赢不了高廉吗?
  赢不了的!公孙胜学的是妖术,跟高廉一样,妖术斗妖术,公孙胜未必能斗得过高廉。而五雷天罡正法,则是著名的仙术,是专门克制邪门歪道的正法!罗真人怕公孙胜的妖术弄不死高廉,特地传授了公孙胜专克妖术的正法,五雷正法!
  有了罗真人传给公孙胜这一招必杀技,公孙胜杀死高廉就毫无悬念了。如果罗真人不传给公孙胜五雷正法的话,就凭公孙胜本身的妖术,还真不知道能不能弄死高廉。
  可见,公孙胜,学习的的确是妖术。那么公孙胜本身,也就应该是一个妖道了。只不过因为相对于其余的修行人来讲,他是主角,又打扮的仙风道骨,所以大部分人总是一厢情愿的将公孙胜想成一身正气的正道高人。
  公孙胜是个妖道,罗真人又是什么呢?不好确定。公孙胜能从罗真人那里学习到妖术,证明罗真人也是会妖术的。但罗真人又会五雷正法,只能证明罗真人是正邪参半,高深莫测的一位高人。

  那公孙胜为什么放着长生不老之术不练,反而去抢劫,去当强盗呢?还是从原著来看。
  临下山时,罗真人千叮万嘱公孙胜,叮嘱他:【休被人欲所缚,误了大事】。这句话一说出来,就可以看得出,公孙胜其实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淡漠名利,也不会自我戒律,甚至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如果公孙胜能自律的话,罗真人也不必这么叮嘱他了,可能公孙胜以前经常被【人欲】束缚。
  【误了大事】中的大事,指的是什么呢?很多人都以为是罗真人要公孙胜不要误了宋江起义,替天行道等事情,要公孙胜尽力帮忙。
  其实不是滴!
  罗真人在之前就说了,宋江起义的事情,【非出家人闲管之事】。这里的大事,指的是学习长生不老之术!罗真人是让公孙胜千万别贪恋人间富贵,快点回家修炼!因为在之前,公孙胜有过贪恋人间富贵,被人欲所束缚的前科!(抢劫生辰纲,上山当大王,逍遥快活)
  但好死不死,罗真人千叮万嘱,公孙胜到最后还是耽误了大事,没坚持修炼,被人欲所束缚了。
  其实在最开始劫取生辰纲的时候,晁盖以为公孙胜是来化斋的,就让庄客给公孙胜几斗米,公孙胜立刻就摆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摸样,说道:【贫道不为钱米而来】。
  看上去,似乎不爱富贵,但实际上是钱太少,看不上而已。因为公孙胜紧接着就说到生辰纲【此一套富贵,不可错过】【当取不取,过后莫悔】等等。
  抢生辰纲,难道就不是为了钱米?两者本质是一样的。区别不过就是钱米的价值太小,而生辰纲的价值很大而已。
  这些事情,就是罗真人所讲的【人欲】。
  沾染了俗世间的功名富贵,就别想修道成仙,这是一个底线。前期的公孙胜,正是如此。不过可能是梁山上晁盖宋江的明争暗斗,诏安后征讨贼人的白白牺牲令公孙胜觉悟了。后期的公孙胜竟主动抛弃富贵,急流勇退,返回仙山,潜心修行,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也成为了梁山好汉中少有的下场很完美的人。

  谁都有欲望,连神仙都有欲望,何况你我等俗人?纵欲可以,但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如果因为欲望,打破了自己的底线,那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能成大事的人,既要有比一般人强大的欲望,野心,又要有比一般人还要能克制住欲望的毅力,心态。
  这样的人,能成大事。
  正如施耐庵所言:
  行凶毕竟逢凶,恃势还归失势。
  劝君自警平生,可叹可惊可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