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读水浒——曹铜爵揭秘水浒传》
第30节

作者: 曹铜爵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07 16:13:50
  第三十三章:水浒传中的反讽诗是哪首?
  三阮被吴用忽悠之后,加入了抢劫生辰纲的队伍。次日天晓,晁盖,吴用,三阮,刘唐六人,在后堂摆上供奉,向天地发誓,誓言是:
  【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财物,却把去东京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诛地灭,神明鉴察。】
  誓词说的很明白,晁盖六人抢劫生辰纲,是没有私意的。只要晁盖六人有了私意,就会被天诛地灭,这是对着神仙发了誓的。但最后,生辰纲还是被晁盖六人给分了,一分钱都没落到老百姓手中。这样一看,他们六个全都是只有私意,没有‘公意’。
  他们不是对神仙发了誓吗?怎么还有私意?是他们不信神仙发誓这一套吗?当然不是,如果他们不信,就不用发誓了。

  其实我在前面的章节就曾说过,强盗们的思维,是跟正常人不一样的。这里的私意,并不是对于外部(黎民苍生)来说没有私意,而是对于内部(六个强盗)来说的。
  这里的私意是指:咱六个人抢了生辰纲之后,可一定要平均分配啊!千万别有什么私意,千万别你多分了钱,把我的那份分少了!一定平均分!来,大家一起向神仙发誓......
  这才是但有私意者,天诛地灭。从头到尾,就没黎民百姓什么事。
  面对这么一群强盗,作者施耐庵是怎么描写他们的呢?大部分读者的观点,是施耐庵还是很欣赏他们,想要讴歌他们,赞美他们的,因为有诗为证,诗曰:
  【学究知书岂爱财,阮郎渔乐亦悠哉。】

  【只因不义金珠去,致使群雄聚义来。】
  诗里说了,他们这几个人,是【群雄】,因为【不义金珠】才聚到一起的。而他们,则是【义】。所以,大部分的读者都认为,作者是在赞美他们。
  作者真的是在赞美他们吗?不是滴!施耐庵表面上是在假装赞美他们,但实际上可不是啊!施耐庵的文字,大家可不要以为他写什么就是什么,施耐庵常常用曲笔,搞的读者云里雾里的。你要是真的以为这是一首赞美他们的诗,那就只能证明,你被作者施耐庵给骗了。
  这首诗,完全把几百年来的读者给骗过去了,这首诗哪是一首赞美诗啊,这首诗分明就是一首反讽诗。在这首诗里,施耐庵用毒辣的语气讽刺了吴用三阮这几个强盗,只不过,大家没看出来而已!

  先莫要说我胡说八道,不信的话,咱们可以顺着原文,细细看来。
  这首赞诗,共分四句:
  1:【学究知书岂爱财】:这一句,字面上可以解释成:吴用知书,不爱财。读者们乍一看这一句,还以为作者在赞美吴用呢!可这是在赞美吴用吗?这明明就是在反讽!
  吴用不爱财吗?这一群人里,最爱财的就是吴用!抢劫生辰纲,别人还含含糊糊的不说出目的,唯独吴用,大大咧咧的说道:【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
  吴用抢劫生辰纲,完全是为了自己下半辈子风流快活,不缺钱花。这能叫不爱财?这叫最爱财!所以这一句,其实就是作者在讽刺吴用:你学究吴用,真是知书达理啊,真是不爱财啊!
  他吴用要真是不爱财,还抢生辰纲干什么!
  2:【阮郎渔乐亦悠哉】:这一句,字面上可以解释成:三阮靠打渔为生,悠哉悠哉。不得不说,施耐庵写的确实很传神,看了这一句,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世外桃源,隐世潇洒,安贫乐道的画卷。
  可事实呢?三阮真的很悠哉吗?当然不是,书中有明文说明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
  第十五回:三阮说道:【如今泊子里新有一伙强人占了,不容打渔】【如今泊子里把住了,绝了我们的衣饭,因此一言难尽】。
  梁山泊的强盗,已经占住水泊,不让三阮打渔了,把他们的衣食饭碗都给绝了!原来的时候,十四五斤的大鱼,三五十条他们也能打到,能赚不少钱。现在呢?就算是五六斤的小鱼,也要等上一段时间,看运气才能打到。所以他们弟兄几个穷的身穿破旧衣服,欠饭店钱,赌博输的赤条条,穷的已经快要饿死了。

  这样的生存现状,也能称得上【悠哉】?简直就是水深火热!不用说,这一句阮郎渔乐亦悠哉,又是作者在讽刺他们这群强盗了:你看看你们,混成这个样子,好悠哉啊!
  3:【只因不义金珠去,致使群雄聚义来】:这两句,更是赤裸裸的反讽!你看,因为这不义之财,他们才聚到一起的,难道他们就是义吗?
  日期:2014-02-07 17:45:12
  第三十四章:施耐庵怎么写好汉?
  经过我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四句诗文,根本就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个赞美的意思,而是:
  1吴用不知书,最爱钱财。
  2三阮过得跟狗一样,穷疯了。
  3因为梁中书的不义之财,
  4导致这一群不义之人,聚到了一起!
  最后,作者还偏偏把这种行为,称为【聚义】。

  这里的聚义,其实就跟我上面说的【私意】一样,跟我们印象中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滴!
  他们这群人因为这些肮脏钱才聚到一起,难道他们就干净?就不肮脏?黑吃黑而已。
  所以在七星聚义的时候,作者施耐庵才再次写诗,写道:【金帛多藏祸有机,英雄聚会本无期。】
  他们这群强盗聚义到一起,是因为义气?还是因为天道?路见不平?心怀百姓?惩恶扬善?都不是!施耐庵这句诗,写得很明白了,要不是因为这些金帛,这些钱,他们这群【英雄】,这辈子也聚不到一起!
  后来一群官差们为什么在市面上搜索不到什么有用的线索?因为这些不义之财并没有流入老百姓的手中,而是如同官差们所说的:这些贼人【一时劫了他的财宝,自去山寨里快活,如何拿得着】?
  其实早在三阮刚刚出场的时候,作者施耐庵,就用曲笔,表明了这群【好汉】,究竟是些什么人。只不过大部分的读者都没有发现罢了。

  书上写阮小五,绰号短命二郎。为什么绰号叫【短命二郎】呢?书上写的明白,是因为阮小五:【能生横祸,善降非灾。何处觅行瘟使者,只此是短命二郎】
  阮小五的特点是:能给周围的人带来灾祸,对于他周围的人来说,阮小五根本就是一个瘟神。
  经过电视剧的美化,大部分观众总以为这群好汉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深受百姓的爱戴。实际上呢?他们村里老百姓最烦的就是他们这群人!
  阮小五抢了生辰纲,自己倒是拍拍屁股上梁山了,那村里的村民呢?
  本来石碣村里的村民过的好好的,这下可好,官府的官差为了抓阮小五,一下子全来石碣村了(如果不是因为阮小五抢了生辰纲,官差是不会来的)。

  官差们来到了石碣村,除了抓阮小五,还要做些什么事情呢?书上写的分明:【如今那官司一处处动弹,便害百姓,但下乡村来,倒先把好百姓家养的猪羊鸡鸭鹅,尽都吃了,又要盘缠打发他】
  你看!本来大家的日子就很苦,但好歹官差不来找事啊。但你个阮小五一去犯案,就弄得官差来村子里查案,一查案,村子里的鸡鸭猪样就全被这群官差吃光了!这不就跟遭了瘟没什么两样嘛!所以,施耐庵才说阮小五【能生横祸,善降非灾。】对于村里的老百姓来说,阮小五天天给他们惹来横祸!
  村子因为阮小五的缘故,引来官差,吃的鸡鸭鹅猪羊全都没了,还问村民勒索钱财,这不就是遭了瘟吗?所以,施耐庵又将阮小五比作瘟神,写到:【何处觅行瘟使者,只此是短命二郎】上哪找瘟神啊?不用找!阮小五就是个瘟神!
  阮小七更狠!书上道:【村中唤作活阎罗】。村子里的百姓啊,见了阮小七,都是叫他活阎王的!你可千万别和我说这是百姓们喜欢他,爱戴他啊!你喜欢一个人,你叫他活阎王啊?这分明就是他在村里横行霸道,大家都怕了他!
  那施耐庵为什么又把阮小五叫做【短命二郎】呢?
  水浒传第六十五回,【浪里白条水上报冤】。张顺来请安道全上梁山,为宋江治病。安道全答应了,说明天就去。

  到了晚上,安道全明天就要离家去梁山泊出差了,就想要跟一个相处了很久的青楼女子缠绵缠绵,温存一下,多么正常的人之常情?
  可张顺呢?觉得很急躁,明天才走,好慢好慢,我要给你加加速!于是二话不说就抄起菜刀来,一顿乱砍,杀了好几个人,并在墙上写上:【杀人者,安道全也】。你看,这不是莫名其妙,没事找事吗?
  安道全醒后,一看这样子,也无奈地说道:【兄弟,忒这般短命见识】。
  你看,相对于正常人来说,好汉们的思路,都是些莫名其妙,甚至类似于犯了神经病一样的【短命】见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