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真相全解---你所没读懂的刘邦》
第6节

作者: color_wolf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所谓的“雄才大略”,就是不计成本、不计收益,搞“大战争”“大工程”,这种大气魄对统治者来说是舒服的和享受的,他可以时刻感受到征服一切的快感和虚荣,可是对广大“黔首”(即普通百姓)乃至基层公务员来说呢?就是灾难啊!
  秦国这台机器已经连续高速运转得太久太久。
  日期:2012-10-05 18:23:15
  图1-5驰道及秦始皇旅游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笔者做部分标识)

  为了交通、军事等方面的需要秦代修筑了规模庞大的道路,也叫“驰道”,通俗点说就是秦代的高速公路,连接首都到全国各地。
  1.咸阳以西的这个绿色箭头标识秦始皇第一次出游,路过鸡头山。
  2.咸阳以东的这几个绿色箭头为秦始皇非常愉快的第二次旅游。
  3.第三次旅游未标出,基本是第二次旅游的出行路线,但过琅琊郡后向北折返,走红色箭头(第五次出游的回程),这次旅行被张良搞恐怖袭击给惊到了,很不愉快。
  4.橙色箭头为秦始皇第四次出游。

  5.红色箭头为秦始皇第五次出游,路过平原津生病,到沙丘宫病死。
  日期:2012-10-05 19:16:32
  1.3.2焚书与坑儒
  “焚书坑儒”事件太著名,很多人不了解详细,从字面上得出结论,误以为秦始皇烧光图书、杀光读书人,于是痛骂秦始皇毁灭文化。其实“焚书”和“坑儒”是先后发生的两件事,秦始皇并没有毁灭文化的打算,事件的波及面也不算太广。先讲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的“焚书”事件。
  秦始皇三十四年正月,秦始皇在咸阳宫过生日,博士(政策顾问)们七十人向秦始皇祝寿。仆射(近卫军官)周青臣拍秦始皇的马屁:“以前我们秦国土地只有千里那么大,在皇帝陛下您的英明领导和正确指挥下,我们平定了海内,驱赶了蛮夷,太阳月亮光照得到的土地都向我们臣服,诸侯割据政权被消灭,我们采用了郡县制进行管理,每个人都很安定快乐,再也没有战争的危险,可以永远下去。即使上古时代的圣人也没能达到陛下的威严和品德。”秦始皇当然听得心里乐呵呵的。

  博士齐国人淳于越却很不识抬举,泼了一桶凉水:“臣下我听说殷(商)、周王朝延绵上千年,是因为他们分封王亲和功臣作为辅弼拱卫。现在陛下您有了整个天下,可是您的儿子、兄弟却只是一个人(没有军事、政治力量),如果突然冒出田常、六卿类似的臣属,缺少辅弼拱卫的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谁能救得了您啊?不去效仿古代的做法却能长久,从来就没听说过。周青臣向陛下献媚讨好,不是个忠直的臣属。”

  田常的祖先是陈国陈厉公的儿子陈完,经过种种波折,最后作为齐国的臣属在齐国定居下来,改姓田。传到田常的时候做了齐国宰相,还谋杀了齐简公,控制了齐国政府。到了田常的曾孙田和的时候,索性干掉齐康公,自立为齐侯,并且得到周天子的确认,原先姜子牙建立的姜姓齐国变成了田氏齐国。六卿是晋国的范、中行、智、赵、魏、韩六卿,六卿都是晋侯的臣属,但架空了晋侯。后来六卿又相互攻击兼并,最后剩下赵、魏、韩三家,三家就将晋国瓜分,各自立为诸侯,也得到周天子的确认。

  田常、六卿都是权臣篡位故事,当时官位最高的就是丞相(国务院总理)李斯了,因而这话最伤的就是李斯,于是李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好了,这并不是他们故意要彼此相反,而是由于时代变了,情况不同了。现在陛下开创了大业,建立起万世不朽之功,这本来就不是愚陋的儒生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哪里值得取法呢?从前诸侯并起纷争,才大量招揽游说之士。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丞相李斯冒死罪进言:古代天下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说话都是称引古人为害当今,矫饰虚言挠乱名实,人们只欣赏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指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当今皇帝已统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一切决定于至尊皇帝一人。可是私学却一起非议法令,教化人们一听说有命令下达,就各根据自己所学加以议论,入朝就在心里指责,出朝就去街巷谈议,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以求取名利,追求奇异说法以抬高自己,在民众当中带头制造谤言。象这样却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势就会下降,在下面朋党的势力就会形成。臣以为禁止这些是合适的。我请求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民间胆敢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人,由地方官进行逮捕并将书籍全部烧掉。有敢在一块儿谈议《诗》、《书》的处以死刑示众,借古非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以同罪论处。命令下达三十天仍不烧书的,处以脸上刺字的黥刑,并发配边疆,服劳役四年,白天防寇,夜晚筑城。但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技术书可以保留。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

  本来淳于越讨论的是学术问题,核心是如何确保黑色江山(秦以水德兴,尚黑)永不变色。他建议吸取田常、六卿的教训,分封子弟作为屏藩,偏偏嘴贱加了一句“不去效仿古代的做法却能长久,从来就没听说过。”暴露了他的儒家学术流派,更严重的是画蛇添足。如果他不加这么一句,那么争论的焦点将被限制在学术范围内,以田常、六卿的教训推导到如何防范权臣,是效仿古代还是开拓创新并不是问题的焦点,既可以采用旧式的分封制,也可以采用新式的集权制,甚至可以创造混合体制(如汉代的郡国并行),李斯就头疼了。

  李斯迅速踩住淳于越的狐狸尾巴,将“不去效仿古代的做法却能长久,从来就没听说过。”单独拿出来作为突破口,指出制度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接着拍秦始皇的马屁,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定调为万世不朽之功,驳斥儒生的腐朽思想跟不上形势变化,取得辩论基调上的主动。接着讨论形势变化问题,以古代诸侯并起纷争为依据,稍带指出分封也不靠谱,然后强调诸侯纷争的危害,要求强化中央集权,强化思想统一,打击各种民间思潮,并拿出具体方案。对于如何确保黑色江山不动摇问题根本不敢触及。

  李斯在不知不觉中偷梁换柱,成功转移了辩论的视线,可谓雄辩。但也不能全怪李斯,淳于越的话太伤李斯了,李斯没办法淡定,只好借题发挥,将学术争论转化为路线斗争。
  秦始皇批复:“可。”
  秦中央政府“焚书”的最高指示很快传达到沛县,刘邦那个开心啊。刘邦经历的是职专教育,习惯也喜欢那种循规蹈矩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对天花乱坠的儒生早看不惯,得到这个命令更是理直气壮,冲进老儒生的家里,兴奋的将一捆捆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当着儒生的面投入火中,恍如两千一百年后之“红卫兵”。刘交也因为这次事件,被迫中断儒家学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