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王朝之祖辈的旗帜》
第41节

作者: 岷州苍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6-16 19:14:17
  南征北战
  (12)
  在这场战役中,曹叡面对宿敌的强大攻势,不是惊慌失措,而表现出泰山压顶之下的临危不乱。他既能冷静的热认识到敌我兵力之长短优劣,又能对戍边将士以极大的信任,最终上下一心,终退强敌。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确让人看到了一个有为之君的英姿。
  只是鼎足之后的三国时而战争,兵革不息,尤其以魏吴两国的多年的拉锯最为显著。赤壁之战后,孙权先是与曹操争斗,而后又与曹丕大小战无数,现在又乘曹叡新立而进攻。孙权的一生,直接是陪着曹家几代人在玩。
  从三国鼎立之时就已注定,这将是一段战火不息的历史,因为这是国家在分裂形态下必然要出现的局面,
  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他,打打杀杀,这就是三国!

  此时的三国曹魏实力最强,其次东吴,最弱为蜀汉。由于魏国的军事高压时刻对蜀吴两国构成威胁,因此在夷陵之战后,孙刘两家的战略同盟也愈发坚固。
  曹魏以当时的实力若与蜀、吴单个较量则优势明显,但这种优势还不足以进行灭国战争,只能是小打小闹,进行无休止的拉锯。
  或趁火打劫,或以攻为守,或积蓄实力。总之,三国在这一时期的国家对外对内政策都因国情的不同而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保存自己,然后才能消灭对手。
  日期:2015-06-16 22:32:18
  南征北战
  (13)
  孙权的进攻虽然失败,但另外几路吴军却快速推进,尤其以诸葛瑾这一路行动最为迅速。
  襄阳的战略位置前面以多次说过,对于曹魏来说其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襄阳若失,则中原危机。

  曹叡审时度势,采取合理的应对之策,派遣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率大军前去征讨。
  这是司马懿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军旅生涯,前面虽跟随曹操远征汉中,也很多次在重大战略问题上提出过建议,但都是幕僚的角色,且大多数建言也未被采纳。
  这一次司马懿亲率军队,他的军事才华可以尽情的施展,而不被他人所束缚。他就像一只蛰伏等待的雄鹰,此刻天地辽阔,怎能不让他放纵飞翔呢?
  史书对于司马懿的这次用兵虽无多少笔墨,但通过寥寥数语,可以肯定的是,他以猛虎扑向猎物的霸气向目标发起攻击,最终击败诸葛瑾,致使吴军大溃败。司马懿率军追击,斩杀吴将张霸,歼敌一千多人。
  几乎与此同时,征东大将军曹休也在寻阳击败了其他东吴军队,曹叡登基为帝后的第一仗就已全胜告终。孙权偷鸡不成蚀把米,从此锐气逐渐消失。
  日期:2015-06-17 08:34:42
  南征北战
  (15)
  对于曹叡而言,全胜的战果已使他欣喜若狂,这一点对年老持重的人尚喜不自禁,对于他这种年纪轻轻的君王而言就更不用说了。
  曹叡龙颜大悦,根据战功对前方后方的有功之人进行封赏,同时也对新一届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安排:
  晋升太尉钟繇为太傅(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三公之一),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领兵之最高统帅),司徒华歆为太尉(和太尉职务相同,这里实权不如曹休),司空王朗为司徒(掌管教化,三公之一),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将军(骠骑将军为二品或从一品,一般低于大将军和三公)。

  从职务调整来看,司马懿已成为曹魏集团主要的军事统帅之一,而这个职务的安排意味着他将来的仕途将会在征伐岁月中度过。
  而得胜的曹魏新君更是活力四射,在称帝后的第二年,曹叡先是祭告祖庙,向死去的列祖列宗请安;而后率百官祭祀天地,祈佑国泰民安,并大肆修缮宗庙;武功方面剿灭麴英反叛,训练士卒以备战;经济方面劝课农桑,恢复五铢钱;之后抚恤鳏寡,册封皇后,可谓忙碌异常,大有明君风范。
  日期:2015-06-18 21:19:23
  南征北战
  (16)
  司马懿也在此时被曹叡任命驻守宛地,并加都督荆州、豫州二州诸军事。除了前面的职务之外,还是荆州、豫州两大州的军事一把手,这等于将曹魏帝国的南大门交于司马懿镇守。

  司马懿因为军功被魏帝进行了卓拔,他第一次率兵征战,就以高超的军事指挥击败孙权,保卫了曹魏帝国的同时,也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纵观这场战争,司马懿在面对气势汹汹的吴国大军时,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针对吴军态势采取应对部署。
  孙权亲自率军进攻江夏,也让他意识到吴军的主要进攻目标。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他让徐晃守卫襄阳,抗击诸葛瑾、张霸的进攻。自已与张郃率军援助江夏,首先击败了配合孙权进攻江夏的刘阿军。
  孙权本以为几路大军互为犄角,相互配合就会一股而下。却没有想到司马懿会见招拆招的识破了他的计划。他本人也被文聘用计谋迟滞在江夏城下,加之荀禹率军举火虚张声势,孙权心中开始忐忑慌乱。
  这时,司马懿与张郃击溃刘阿,魏军尾随追击,直至彻底打败了刘阿。刘阿兵败,加之各种不利因素的出现,孙权被迫做出撤兵的决定。
  日期:2015-06-18 21:20:14
  南征北战
  (17)
  江夏保卫战胜利后,司马懿立即率军前往襄阳驰援,配合徐晃攻打诸葛瑾、张霸。在魏军的凌厉攻势下,吴军惨败,张霸被斩杀,一千多人陈尸江北,魏军取得了襄阳战役的胜利。
  至此,孙权的这次御驾亲征彻底宣告失败,司马懿用他手中的长剑,划碎了孙权图谋江北的梦。
  这是三国中期魏吴两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司马懿能够取胜,归纳其原因是多面的。
  首先,他在最危险的时刻审时度势,冷静应对,具备了一名军事统帅的基本素养,这一点对于一名军事将领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他通过观察错综复杂的战场形势,准确的预判到孙权主要意图,哪路为主攻,那些为副攻,并根据实际情况调兵遣将予以抗击。
  而后,作为一名统帅,他并不是远在元帅大帐看地图指挥,而是与军队一起向主要对手孙权发起进攻。这一步很有风险,但好处是能时刻掌握战场最新情况,并能随机应变。
  最后,他能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能与曹魏各路大将和谐共处,上下一心,这是能克敌制胜的主要原因所在。
  总的来说,司马懿第一次掌兵出征是完美的,这也使曹魏政府在以后的发展中,每每遇到重大军事问题,都会派遣他征讨的原因。因为第一次,他已向曹魏帝国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日期:2015-06-18 21:21:15
  南征北战
  (18)
  几乎与此同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也正加紧厉兵秣马,准备北伐中原,实现刘备遗志。在这之前,诸葛亮先是与东吴结盟,而后率军南征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
  战争不仅仅稳定了蜀汉在南中统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获得大量的战略物资源,并且组建了劲旅无当飞军,这支军队以少数民族为兵源,战时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擅长野战,非常精于防守作战。蜀汉政权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诸葛亮开始宠宠欲动。
  公元227年3月,诸葛亮以蜀汉丞相的身份率各路大军向汉中进发。临出发时,为了打消后主刘禅的疑虑,以及朝堂内的人事安排,他写了一篇感动千古的文章,这就是《出师表》。
  文中的许多佳句也是传颂了一千多年。尤其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诸葛亮率军到汉中后,对曹魏政权的第一招,便是引诱曹魏新城太守孟达反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