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明朝大宅院里庶女的生存与奋斗:庶本荣华》
第29节

作者: 明月momo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陈丰家的道:“这个也只是猜测,没有实据。我看徐大夫规矩懂礼,温和谦逊,绝对不敢对大小姐有丝毫不敬的。”
  霍氏缓缓坐下身子,端起面前的龙井茶,叹气道:“徐恒的人品我是知道的,这孩子小时候就是个懂事的,以前常随他祖父来滁州,和景沫可以说是打小就认识。现在想想,景沫对徐恒也许真就有意!”
  “那可怎么办?”陈丰家的心里也是着急。
  霍氏表情有些复杂:“徐恒人品家世都好,偏偏投身在太医院。往后做的最好也只能是个太医院院使,又是在皇宫里头给主子娘娘诊脉,有个差错的,都是要掉脑袋的。如果真是他,还是要沫儿趁早打消了念头。”
  陈丰家的连连点头:“还是太太想的长远。”
  霍氏饮下口茶,手指就摩擦着杯子上的花纹,突然目光一变,把杯子重重放在桌上,热茶溅出水来,她忙道:“事情不能再拖了,明日早上就和景秀去看景荣。”
  陈丰家的本是一惊,待得听完,才反应过来:“老奴知道。”
  如果大小姐真的相中了徐恒,徐恒就不能再待在府里,荣哥儿的病就得早点好起来。

  这样想着,外面有丫鬟传话进来:“老爷回来了。”
  霍氏和陈丰家的互相看一眼,表情立刻变得柔和,起身去迎。
  ****待会还有一更,不过得等我从小黑屋码字后出来更新,大家耐性等等吧!哈哈~~
  日期:2013-09-11 23:40:56

  *****
  彼时,邓睿从族学里上完学,才坐轿回了南沙胡同,进府给二叔婆请安。二叔婆还躺在床上,气焰难消,旁的几个丫鬟端着药劝说。见到邓睿回了,几个大丫鬟欣喜道:“睿表少爷可算是回来了,您快劝劝老夫人。”
  邓睿接过药,坐在床旁,笑嘻嘻的道:“外祖母,别气了,大不了以后我去福建给您多买几盆水仙。”
  “孽障!”二叔婆恨得牙齿打颤,“你给我滚回云南去!”
  邓睿赔着笑脸道:“这不都是咱们商量好的吗?眼看着有效益,您就消消气,我也好安心去县里考试。”
  二叔婆听说,靠着引枕的背就挺直了起来,抓着邓睿道:“说清楚。”
  邓睿正了身子道:“大舅母不让我见六表妹,只好抬了两盆您最爱的水仙去,到时候您再要回来,我也好借机到六表妹跟前赔礼,和她说上几句话。这可都是我跟您事前商量好的,我也没想到花到了十表妹屋里,还被她剪了。不过今日去道歉的时候,听说六表妹戴着我送的那支步摇,是不是六表妹对我也上心了。大舅母还答应我,只要我考中秀才,就让我娶六表妹。”
  二叔婆气的哼哼,“你这臭小子别的本事没有,就这些花花肠子,馊主意倒有不少。”
  邓睿大笑起来,“这点随您,随您。”
  又是把二叔婆气的一个倒仰。

  不过这祖孙二人总是这样说话打趣,站在旁边的几个大丫鬟都见怪不怪,还纷纷赞扬邓睿好本事。
  二叔婆老年孤独,膝下只有一个大女儿,嫁到云南却没了,留下邓睿。唯一的儿子大爷又是从妾室那里抱过来记养,大爷和二叔婆向来不合,娶妻后就去福建自立门户,把老人家留在滁州,过年才回来一趟。往年在府里总是孤孤单单的,没得儿孙承欢膝下,邓睿来了才见有了笑意。
  邓睿好是一通劝说,又哄着二叔婆把药喝下了,才道:“您好生歇着,我回屋看书去了。”
  “哟!你倒赶上勤快了。”二叔婆一惊一乍道。
  邓睿站起身来,抚平胸前的褶皱印子,边笑道:“六表妹身子不好,要是她嫁给我,总不能叫他跟着我受苦。我想了想,考取功名才能好好照顾她。”
  二叔婆像是不认识邓睿似得,紧盯着他,好一会儿才笑道;“看来是下了决心,好好。只要你考中秀才,甭管是你大舅母还是大舅伯应不应,我都要景秀进你邓家的家门!”
  ***抱歉抱歉,让大家久等了,从小黑屋出来了,今天就没更新了,明早再更,大家早些休息啊,么么亲们,晚安咯!
  日期:2013-09-12 09:40:28

  第二十四回 夫妻争议多 兄妹初见面
  半晚,傅正礼自府衙回府,英飒的面庞带着酒红,脚步沉缓,霍氏瞧出饮过酒,忙迎上去搀扶:“老爷又喝了不少。”扶着傅正礼坐下,倒了清茶醒酒。
  傅正礼端起桌上的白瓷浮纹茶盏浅啜一口,慢慢道:“新帝派遣的左都督邵谦前来赈灾,他今日刚到,我去迎了,少不得设宴接风,多吃了几巡酒。”
  霍氏听出奇:“这赈灾往日全是文官,这会子怎么来了个武将?还有五军左都督不是周大人吗?什么时候出了位邵谦?”
  霍氏一连几个问题,傅正礼呷下一口茶,耐着性子,细细说起道:“你也知道,前年瓦剌入犯,英宗皇帝御驾亲征,之后兵败被俘。孙太后与朝廷重臣即刻拥立英宗皇帝的弟弟郕王为帝。郕王这才登基两年,去年闹洪水,今年又是寒灾,百姓怨声载道,怕是他登基名不正言不顺,惹怒天神。如今民愤四起,去年八月,英宗皇帝又被释放回朝,新帝尊他为太上皇,可百姓都言重立太上皇为帝,新帝大发雷霆,一面开坛祈福,一面改革内政。暗地里还授意太监去贿赂权臣,甚至把拥立太上皇的老臣致仕罢黜,周大人也难例外,新帝扶持自己的亲卫兵,任邵歉为左都督。年纪轻轻,就升了正一品,急于立功,这才请缨亲自来赈灾。”

  听了这么多,霍氏暗暗点头,心底突又一紧:“老爷,新帝改革内政,会不会波及到你啊?”
  傅正礼叹气摇头,不语。
  霍氏急道:“你看季伯父不就是因着教过英宗皇帝念书,才想着避忌离开京城吗?而你可是九岁的英宗皇帝登基后,钦点的新科状元啊,还做过英宗皇帝的侍读,与他总算有过渊源,新帝改革,会不会把你也革职了?”
  霍氏说的心惊肉跳,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傅正礼忙道:“你先不要担心,新帝改革内政,先从内阁六部等京城官员起始,我在滁州,还没这么快。再说当年我只在翰林院任侍读一年,之后也没升任内阁,请辞来滁州为官。与英宗皇帝那些情义早淡忘了,新帝未必记得。”
  霍氏还自忧心:“新帝不记得,哪怕底下那些权臣不记得啊?与你同科进仕的,不少在吏部礼部任了郎中,曾经就眼红你,就怕他们参你一本。不成,我得修书一封给我爹,让他通融京中的人脉,到时候为你说说好话。”

  “太太您别急。”傅正礼拉着霍氏,按捺住道:“做了这些年官,我如何在京中没关系,若有消息,那些同僚会及时传信给我。”
  ****求人工置顶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