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记——老将弥坚新秀潮涌,华语影坛刀光剑影》
第60节

作者: 方三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1-11 06:27:17

  刚看到金球奖颁奖前后各大公司举办派对的名单,包括:
  电影制作公司:韦恩斯坦、派拉蒙、华纳、索尼、HBO、环球、福克斯
  电影奖项:广播影评人协会奖、英国学院奖茶会

  著名杂志:名利场、W
  以及,唯一家经济公司——CAA
  关于CAA在好莱坞的地位,这份名单足以说明问题了。目测今年CAA旗下的艺人又要包揽大部分奖项。敢在颁奖前就定下庆功派对的地点时间,够霸气。
日期:2012-01-11 07:40:24

  今天我们重点分析一下CAA的中国策略以及导演名单。

  这家经济公司70年代刚建立的时候就从导演和编剧入手,在威廉莫里斯的阴影下成功杀出一条血路,进入中国后还是从导演编剧入手,这招会不会再现杀伤力?整理中国区签约艺人名单的时候,我在意的不是明星,而是好莱坞公司的商业思维。
  美帝还是比较务实的,在他们眼里,电影作为一项产品,各个环节里最重要的部分一是架构奠定者编剧,二是项目执行者导演。演员反而排在后面。因为当好故事有好的呈现方式时,任何演员都有可能一炮而红,造星的基础是建立在这个上面。
  签导演和编剧的好处是,他们能吸引更多优秀演员加盟,最后形成滚雪球效应。我们看华谊的反例,他们早期的侧重点几乎全部放在明星身上,表面上看人才济济,但这个结构是虚的。华谊一直有一姐一哥之争,根本原因还是核心资源太少,只有一个冯小刚哪够用。所以随后接连不断出现明星出走事件,现在所有的台柱几乎都自立门户,这里面的原因很值得反思。去年华谊出台H计划有赶鸭子上架的意思;冯小刚年纪渐长,不可能每年都出作品,所以必须临时抱佛脚,赶紧培养新导演。但我们看华谊这一年的表现,新导演哪是说出来就出来的?没两三部作品沉淀,没四五年时间磨练,号召力很难建立。

  我记得这楼最前面的部分谈到内地导演的职业寿命问题,算起来几大导演2012年都过六十了,即使商业如冯小刚,也渐渐倾向于花更多时间创作留名影史的作品。这意味着他们几个人未来几年的产量也许会降低,客观上给新导演接班留出空间。CAA签宁浩、杨庆、高群书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自己的代表作,更别提在商业方面崭露头角。现在过去了六年,宁浩有两部疯狂外加一部禁片;杨庆有了一部夜店;高群书也有了风声、西风烈。2012年宁浩带来黄金谜案,高群书会再战警匪片。那么五年后,当几位大导演逐渐淡出的时候,CAA旗下的几位导演也经过了将近10年的磨练,市场号召力建立,那时会是怎样一副情景?

  也许用不了那么久,2011年是新演员上位的年份,2012年即将迎来新老导演的较量。我预测今年将有不止一位新生代导演在艺术及商业上给观众带来惊喜。
  CAA的思维是立体的,眼光是长远的。老美想把握的是未来。现在虽然还看不出影响,但五年后会怎样就难说了。虽然这家公司不涉足制片,但他们的杀手锏之一就是“整体打包”,在好莱坞做项目时就喜欢把演员、导演、编剧三者捆绑销售,而罗艺也透露CAA打算在中国复制这种模式。这会不会给以后的演员选择带来更多变数?短期看,好莱坞公司的进驻填补了国内演艺经济的空白,客观上也有利于保护优秀导演和编剧的权益,特别对新导演新编剧来说,这种成熟的公司能帮助他们搭建专业的平台,更快成长。

日期:2012-01-11 08:52:18

  老导演不说了,先提一下CAA签的日韩人士。一句话,好莱坞对亚洲格局看得很清楚,日韩人士只是中国电影人之外发展的副业。CAA在亚洲最重要的办公地是北京,另外在上海和香港也有办公室,东京和兽耳?对不起,不在他们官网的首页上。经济基础和市场规模决定这个残酷的现实。国内年轻人未来哈韩哈日的风潮会渐渐式微,这种心态的变化已经体现在一些事情上了。大S北嫁,杨幂恋爱,舆论的风向和十年前大不一样。

  回到年轻导演,CAA签的导演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亿元俱乐部新贵与奖项加持者
  这类导演是新生代里商业文艺各占一头的佼佼者,其中宁浩有望坐上新生代商业片导演头把交椅,明年的黄金大劫案必然会刷新他的个人票房纪录。在取得商业成功的新导演中,他是唯一一个手握禁片但依然得到中影强力支持的人,观众对他也抱有同情;最重要的是,宁浩实在太年轻!无人区被禁后也没见他变成怨妇,继续低调拍片——这种红利会让他走很远。
  王全安至少到目前为止,是新生代里得奖最有分量的人。明年的白鹿原即使对他的考验,也是对国内影市的一次测试。
  高群书的特点主要在类型片方面,内地警匪第一人。他在大银幕上还没有一部有说服力的警匪片,风声依然在保他西风烈时败掉的人品。2012年第二部警匪作品不知道能否给力点。
  张一白2012年没有新作,2.3亿的成绩目前看来是很亮眼,但这个数字太容易超越了,躺在成绩上可不行。
  目前看来,这四个人是CAA的王牌,个人风格强烈,特点鲜明,作品有辨识度。
日期:2012-01-11 09:43:48

  第二类——类型风格探索中的潜质新人
  这一批人中,有实力非常强劲的潜力导演。我个人比较看好的是张杨、管虎和肖央。张杨出作品的频率不高,他可能想走精品口碑路线,目前短板在商业表现方面。管虎的斗牛相当给力,不过那部片子主要靠黄渤的个人魅力撑场,剧本结构和节奏把握上还有一些问题,但在内涵深度上超越了一般电影,让人耳目一新;可能是因为他的电影作品比较少,等杀生和八百壮士出来后再评价也不迟。肖央的几部短片在接地气上做得很好,CAA签他的条件之一是帮助他完成首部电影长篇,如果肖央的长篇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那就意味着网络新导演成功打通了进入主流电影市场的渠道。

  剩下几位导演都各有特色,马俪文这两年一直在尝试,但她没有找到自己的风格,还在文艺商业中徘徊。杨庆1980年生人,应该是CAA目前签下的最年轻导演,前途无量。其他几位导演这两年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不多,还有待观察。另外,我不清楚江涛的相关信息,只能空缺了。
日期:2012-01-11 10:46:32

   下面两类合并起来,都是境外人士。
  第三类是港台新导演,CAA签的港台地区导演只有两人,一个戴立忍,一个彭浩翔。戴立忍属于编导演全才,08年的不能没有你是当年的金马大赢家。不过这两年他除了客串演戏,没有再执导筒。彭浩翔2012年有春娇和志明上映,这是他正式和内地观众见面的第一部电影。
  第四类的海归派中除金依萌比较出名外,其他三个人都不属于纯正的电影导演。陈大明是由演员转为导演,而赵立新、陈士争两人都有舞台剧表演经验,但他们的主要精力似乎没有放在导演上。我个人感觉,陈赵两人的经纪约可能更偏向演出方面,导演只是他们偶尔玩玩的艺术形式之一。
  这里面不得不提王家卫。前面有朋友问到CAA打包运作模式,墨镜06年开拍的蓝莓之夜是个例子。因为里面全部主演都是CAA签约艺人。其中娜塔莉波特曼和诺拉琼斯现在还在CAA,裘德洛05年跳到奋进,但他和墨镜签约的时候应该还是CAA的人。CAA不是制片公司,但他们在和制片方打交道的时候往往采取捆绑销售的模式,你要用我导演,就必须同时用我的演员,甚至用我的签约编剧,否则生意不做。这也是CAA引起六大不满的原因。尤其在CAA进入体育经纪市场后,垄断的说法一直在好莱坞浮现。不过威廉莫里斯和奋进合并后,许多人都寄希望于新合并的WME能和CAA竞争。但CAA涉及的面太广,好莱坞2/3的A-LIST导演编剧演员都在他们旗下,WME一时还追不上来。这有点像规模效应,顶尖的人越多,想去的人就越多。只要操作规范,不踩反垄断法红线,别人也只能拿他们没办法。

  还在纠结自家偶像是不是华谊一哥一姐的孩纸们,是时候把眼界放宽了。这个世界很大。
  2012,变局已到。
日期:2012-01-11 10:53:29

  补充:陈士争那部暗物质中,和刘烨搭戏的梅丽尔斯特里普也是CAA的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