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记——老将弥坚新秀潮涌,华语影坛刀光剑影》
第58节

作者: 方三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1-10 08:50:45

  上面的童鞋都木有猜中。
  中国电影靠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改变格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要有大的变革必须依靠集团作战。赵本山、周星驰等人的确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没法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或者说,他们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去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影响有限。
  万达也的确财大气粗,不过这种地产公司只是把电影或者影院当成一桩赚钱的副业,他们离专业还差太远。
  银都是披着TG马甲在玩电影,但和我下面要谈的核潜艇不是一个级别的。
  各位别忘了这楼的名字——上位记,上位得落实到具体的人,具体的项目。
  什么样的角色能在不同的人和项目中周旋呢?
  是经济公司。
  经济公司会如何影响个体的发展、甚至间接影响中国电影的整体方向呢?
  我下面要谈的这家经济公司,叫CAA。
日期:2012-01-10 08:54:04

  【六十五】好莱坞的新推手
  ■好莱坞四(五)大经济公司
  2009年以前,好莱坞的经济公司有“五大”,分别是:
  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WMA)
  创新艺人经纪公司(CAA)
  国际创新经纪公司(ICM)
  联合精英经纪公司(UTA)
  奋进精英经纪公司(Endeavor)
  其中威廉莫里斯最老牌,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一度称霸比佛利山庄。CAA和ICM都是70年代中期创办的公司,不过现在CAA已经吞掉50%-60%的市场份额,把所有人都甩到脑后。WMA、CAA、ICM在90年代以前合称好莱坞三大经纪公司。

  90年代以后出现了UTA和奋进,一直到2009年前,五大格局成型。09年奋进和WMA合并成立新的公司WME,但即使这样,也无法阻止CAA一家独大。所以09年以后,经纪圈变成了“四大”:
  CAA——创新艺人经纪公司
  WME——威廉莫里斯奋进经纪公司
  ICM——国际创新经纪公司
  UTA——联合精英经纪公司
  (这几家公司旗下分别有哪些明星,大家可以自行度之)
  CAA的强悍只说两个数据:
  他们06年进军体育经纪,只用两年时间就做到北美第一。

  05年进军中国市场,三年时间做到国内顶级。
  这家经纪公司没有上市,年利润3亿什么都是业内估计的,但CAA有自己的投资银行,找的都是私募基金。正因为低调神秘,所以即使发达如欧美媒体,也很难了解到他们的内部运作方式及经营情况。国内媒体更别说了,能找到的比较有深度的文章,一是网易09年对CAA中国区老总罗艺的专访《好莱坞法则中国生存之道》,二是中国企业家的《娱乐圈骇客》,还有一篇综艺的专访——还是翻译的。总之真正有内容的东西很少。

  但这不妨碍我们了解这艘核潜艇的能量。
日期:2012-01-10 08:59:41

  ■四大在中国
  实际上最早和中国明星结缘的还属威廉莫里斯。没记错的话,他们01年就签下章子怡,一直负责她的海外合约。07年签下刘亦菲后,这个名字又火了一阵;所以在四大中,名气相对比较响。但要论四大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实力、覆盖面广度、影响力深度,CAA独霸无悬念。

  好莱坞的经济公司都是2000以后才慢慢进入国内的,可以说过去几年都处在摸索阶段,也见证了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CAA在05年进来后的这6年间,是唯一一家布局成功的好莱坞经纪公司,这个老方稍后详谈。我们先来看一下四大在国内的整体情况:
  (注:由于好莱坞经济公司的运作高度保密,很多信息可能不准确,我们只求概貌,不求精度,各位见谅)
  WME签约的人里,章子怡、刘亦菲和易建联三个人属于一次性签约,而成龙和陆川两人分别在08年和09年从CAA跳槽到威廉莫里斯。
  CAA光是看几个“+”就能看出他们的人才储备实力了,人才是最根本的竞争力,在文化创意产业尤其重要。

  ICM在国内市场貌似一般,签了导演伍仕贤,其他方面没有动静。
  UTA进军中国市场是最晚的,但他们采取了一种“大跃进”的方式——直接和院校建立联系。他们的目标和CAA一致:导演、编剧、演员通吃。
  我们之前做2011年事件回顾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对外融合的趋势。但大家能直观看到的,主要还是电影公司在合拍片方面的合作。无论是中影主导的亚洲区合作,还是华谊、华夏尝试的好莱坞合拍,或者是张艺谋探索的顶级团队加盟个人顶级项目的模式,甚至台湾商业片背后的美国发行方身影,都无一例外预示着文化方面中美搞基以及东北亚3P的开始。
  现在我要提醒大家,不仅是制片上有这种趋势,演艺经纪这个全新的领域也要开始有变化了。而这对演员的未来发展有最直接的影响。
日期:2012-01-10 09:43:55

  ■广电的态度
  国内对文化产业一直管得很严,但CAA却很吃得开。我们知道外国公司来中国都有水土不服的问题,CAA能克服这些障碍,一大半功劳得给他们那个中文说得倍儿溜、且特别“入乡随俗”的老总。不过这还不是主要原因。
  我朝信息控制严格是事实,外资很容易触到广电的G点。比如说像时光网,好莱坞后院不是白叫的,他们最初的资本里就有福克斯等几家好莱坞电影公司的钱。时光被上面封杀过一段时间的原因除了内容不和谐外,我认为主要出在他们是变相的“外国资讯提供商”。因为时光有很多稿件直接翻译自洛杉矶时报、Collidar等外国媒体,而国内的新闻供应是有严格限制的。所以封杀之后,时光现在和豆瓣一样,往社区方向发展。

  但CAA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CAA不是出版商,不是电影发行公司,也不是广播电视机构——总之一句话,他们不和公众打交道,做的是客户对客户的生意。只要不和公众直接接触,广电都是放心的。而且电影局有意引入好莱坞专业资源来规范国内的演艺经纪。TG对电影业的想法其实挺简单,一是这个产业要与时俱进现代化,二是在做强自己以后实现全球扩张。这两条,CAA全部符合要求。他们本身就是全球最强的经济公司,能给中国的影视业带来先进经验;另外,CAA旗下拥有好莱坞2/3的顶级导演、编剧、明星资源,有助于把中国明星带向国际舞台。

  那么CAA和现在国内的艺人经纪模式比,新在哪里?
  首先,大部分亚洲国家的艺人经纪是公司养人,艺人为公司打工,公司抽70%-80%,艺人被压榨到极致;或者是,艺人为了把钱留在自己手里,就把经纪工作交给亲属打理,这么做的确能赚更多,但坏处是缺乏专业性,遇到棘手问题完全靠人品。CAA是拿15%,这个比例比华谊的20%要低很多,用他们老总的话说,这样是“做长远生意”。
  其次是平等观念。艺人不是带出来的,经纪人不搞家长制。不同的工作人员提供不同的专业服务,无论牌大牌小,都一视同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