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2-30 11:23:41
我觉得沃尔玛的盈利模式和企业的效率没有直接关系,它更依赖于销售的数量和规模。
沃尔玛和那个帖子中的LIDL是不能相比较的。首先是数量的差别,沃尔玛订购的某一型号的叉子,就可能装满好几个货柜,而别的进口商也许是整个叉子系列才装几个柜子,我估计中国有很多工厂全年都只做沃尔玛一家的单子。你知道的,在数量规模上去的情况下,单个产品的成本是会下降的。其次,他对工厂的控制能力是LIDL不能比的,控制能力强,也会减少采购成本。所以像沃尔玛那种规模的公司,他的成本永远要比竞争对手低,这个优势也决定了它的销售低价战略足可以把那些像LIDL,ALDI的中小竞争对手给挤出市场。
CCCTRADING在帖子中说的情况应该是,专业进口商对进口某一产品有成本优势,因为他长期和相应的工厂打交道,并且他的采购数量要比LIDL对这一产品的采购数量大的多。打个比方,LIDL需要采购10万个太阳帽,而专业进口商每年向中国工厂的采购数量是50万个,分别卖给5个买家,那就有可能他的成本要比LIDL便宜10%,如果他把这个差价让利给ALDI,那么ALDI在德国国内的采购成本和LIDL直接进口的采购成本可以达到一样,而专业进口商在薄利量大的基础上,也照样有钱赚。这种进口商的盈利条件其实也和沃尔玛类似,只是他没有掌握销售终端市场,因此没有销售定价权。
ALDI的这种操作方法,虽然使得进口商看起来好似像他的一个采购部门,但这个采购部门如果采购数量不超过LIDL的数量,那么LIDL应该还是有成本优势的。
日期:2011-12-30 11:36:41
当然,像那个帖子说的香港利丰采购经理拿回扣的事情,是属于一个严重的公司管理问题。像那种问题不解决的话,就算放弃直接进口,改为向进口公司采购,相关的采购人员还是会为了私利,来增加公司的成本。
日期:2011-12-30 11:49:19
其实对规模不大的零售商来说,没有什么必要直接进口,因为和专业的进口公司比较起来,在成本上完全处于劣势,还增加了经营管理上的麻烦和进口贸易的风险。
日期:2011-12-30 22:30:56
ALDI能和直接做进口和终端销售的LIDL竞争的条件是两个。
1.规模要够大,分店数量要够多,这样才能把销售额提上去,实现规模采购来降低成本。
2.能够依靠终端零售的巨大利润空间来消化由于不是直接进口的稍高成本。打个比方,如果零售利润只有10%,那显然ALDI不是做零售的进口商的对手,LIDL稍一降价,ALDI就要死。
日期:2012-01-07 02:50:19
他的收费是这样的,HQ40---5600人民币内陆费+每个柜子多报的海运费,平均每个柜子要多收1500美金左右。
在宁波这个价钱还算合理吗?
因为海运费是经常波动的,所以每次他们报的价钱我比较下来,平均贵过市场价1500美金左右,但是他们没有收我代理费。
有的外贸公司是按照货值来收2%代理费的,但我的外贸公司就用多报的海运费给代替了,表明上还好听,只是在内陆费用里面赚了我一点。其实我感觉还算合理。
因为有别的外贸公司想拉我过去,说只收内陆费用,报的海运价也是市场价,所以我才问一下。
PS 我的外贸公司告诉我,他们是不做退税的。不过,这个退税我本来就没想赚,因为有很多供货商是不开发票的,如果开发票,就是另一个价了,这个你懂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