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记——老将弥坚新秀潮涌,华语影坛刀光剑影》
第56节

作者: 方三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1-07 09:55:21

  7、电影营销模式的转折点
  今年国产片的宣传真是群魔乱舞,上半年有把反炒发挥到极致的奇葩片战国,影迷也许对《一个女演员的史诗》比对电影情节印象更加深刻;还有删戏包场偷票房躲变3的大爷2,韩三平见好不收,自己把牌子做烂。
  但这些和下半年的三场经典宣传战比,实在是弱爆了。白蛇画壁黑水事件、失恋以一敌四力克好莱坞大片以及贺岁档基情四射的金龙大战,全部可以进教科书。三场宣传战构成一部比电影更好看的戏外戏:
  第一战的白蛇画壁黑水事件,以杨子揭穿光线影业策划总监木雕禅师的微博“电影吐槽马甲”告终,后者受形势所迫,不得不黯然辞职。而光线在最后关头弃车保帅死不承认的做法真是让人摇头。无论巨力在宣传白蛇上有多么招人非议,也不管他们自己是不是干净,但杨子把证据摆出来了,最后关头主流媒体也几乎全面倒向巨力,可是光线方面一直刻意回避这个问题,既不道歉也没有官方声明,难道以为不回应就能加速观众健忘吗?做梦!本来这些年光线就没出过几部好片,看来现在除了烂片中心的标签外,还可以再贴一个黑水中心的标签。

  这件事的影响极其恶劣,不仅在于白蛇画壁两片本身的糟糕质量把中国式大片的信誉毁到谷底,更主要是给行业树立负面样板。光线作为一家上市企业,也算国内电影界的中流砥柱,居然带头泼黑水;这给本来就无序的电影界乱上添乱,尤为可耻。这件事注定是光线影业抹不掉的污点。
  第二战实在惊艳,失恋33天的宣传堪称年度最干净最创新的营销典范。想想暑期档大爷2对变3避之唯恐不及的那副嘴脸,行政手段操弄市场的下场就是为好莱坞再次问鼎年冠宝座添一把火。看似霸气的宣发背后,是中影集团心理上的自卑和阳痿——变三还未上映就已经缴械投降。失恋33天之前,谁会认为一部中小投资非技术流且毫无明星名导撑场的国产电影可以力克四部好莱坞大片?
  记住国产神片的四位手下败将:猩球崛起 / 铁甲钢拳 / 惊天战神 / 丁丁历险记
  这个纪录等着后人来破。

  失恋成功的原因分析了很多,如果从贡献上说,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
  1、成功开创光棍节档期——爱情类电影找到情人节外第二主场,造福后来者
  2、成功开创中国式网络营销典范——营销进入新时代
  3、成功将电视剧成功模式移植到电影业——演员导演接地气

  4、成功打开剧本来源新思路——网络人气小说登堂入室进主流
  5、成功证明好莱坞也可以是纸老虎——提升电影人信心
  6、十年迎来观众换血,新生代观众是中国电影继续前进的最强动力
日期:2012-01-07 10:01:58

  实际上我在失恋上映前做了一张表,也结合目前国际趋势思考了网络营销的问题。当时本来想写一篇文章预测11月几部爱情片的市场表现,而且我预感今年可能成为微博宣传元年,但最后由于还缺一些2011年的全年数据所以没有放出来。总结的时候正好可以更新一下:
  我的观点——18-45岁网络主体用户正好是进影院消费的核心人群,二者存在高度重合。今后的电影营销除了注重落地宣传外,怎样提高网民到影迷的转化率会是一门大学问。
  由于国内缺少详细观影人群统计,下面这张表里的数据全部偏高。尤其像唐山和阿凡达,进影院的观众里有多少是活跃的网络用户要打一个问号。变三很可能最接近实际数据,因为变三上映的时间段是学生群体及年轻工薪阶层上网最集中的暑期档,关于为保建党而把变三故意延后1个月的消息也炒到人尽皆知,所以网络对变三的造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注:下面这个数据还是按11月初的4.85亿网民算的,但最新的数据显示国内网民已经突破5亿)

  不管上面的数据多么偏高,也不管计算方法是否合理,我只是提供一种思路。统计出来只有一个目的——和北美做对比。以哈七下的北美票房表现为例,2D+3D的观影人次加起来应该在4800万到5200万之间,占网民总数的18%左右。即使和国内夸大的5%比,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失恋的观影人次大约是1051万,考虑到这部电影的网民和进影院消费的人群几乎百分百重合,应该说动员率肯定超过5%。但它的网宣和好莱坞比还显得非常稚嫩,动员能力也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过对国内的电影宣传来说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尤其在看了互泼黑水也不见得票房理想的两部国庆档电影后,失恋何止高出几个段位。

  中国现在的网民数已经是全球第一,虽然网民人口只占全部人口的40%,和北美的70%比还有距离,但潜力惊人,未来的想象空间大到无法预测。失恋的宣传方是与时俱进的,这些年轻人完全跟得上社会发展速度,他们真的给好多前辈上了一课。
  滕华涛说得好——“只有年轻人才懂这个时代”,有些大佬已经OUT了。
  (以上数据来自世界银行、mojo boxoffice、历年中国网络白皮书、艺恩)
日期:2012-01-07 10:59:51

  第三战还没结束,但我觉得可以提前下结论:张伟平和于东,没有赢家。
  于东那点破事我不想多说了,同一档期上片本来挺正常的事,可制片方偏偏要抱大腿暗访冷箭。这种内斗方式老方最看不起。不是说不能比不能斗,但竞争应该是良性的,相互尊重的。光线巨力是台面上翻脸,于东大嘴属于暗地里较劲;都神马玩意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懂啊?
  张伟平霸了十年是该退下来了。双线宣传想法再美,实行起来尽是臭招儿有鸟用!张伟平最大的问题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观众。现在进影院消费的主体人群和十年前已经不一样了,这些年轻人的成长环境更开放,什么床戏没见过?真以为对四五十岁那一辈屡试不爽的禁欲诱惑还能对80后90后起作用?有些黑是自招的。宣传正常一点会死啊,为什么北美版预告收到的效果远好于国内版,因为那才是真正的高端大气有范,而不是因为崇洋媚外才那么夸赞。张伟平虽然喜欢放炮,但有些观点的确能切中电影产业的要害,唯独对观众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

  不要说十年了,06年越狱至今培养起的一代美剧迷,在影视鉴赏方面的能力已经大为不同。追捧士兵突击、潜伏、黎明之前、武林外传等优秀国产电视剧的人里,年轻人也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本土情怀和世界级品位谁说不能兼得?韩剧、美剧、日剧、本土片的选择范围如此之广,我甚至可以说,中国观众在文化鉴赏方面一点不比其他国家差,甚至在多元文化欣赏能力方面还强过部分美国观众。谁说观众太俗?不是的,你要媚俗宣传,只能把大众心里三俗的那面挖掘出来;但你要一本正经踏实做事,观众也能给出正面反馈。普通影迷的看法哪里肤浅了?上位楼里随便找一篇影评都能把专家、影评人、媒体人爆几条街。

  今年,影坛的宣传方正式洗牌:
  张伟平于东等人要么低俗,要么下三滥。于东本来就不算宣传能手,NHK纪录片里早掂出他的分量;张伟平今年倒是从电影宣传第一把交椅上狠狠跌下来,这样也好。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演员在更新换代,电影宣传模式也要从过去的夸吹踩转变成更符合时代的实事求是和创意营销。
  新上位的人毫无疑问是马珂。第一次子丨弹丨还不能服众,第二次失恋让人叹为观止,如果第三次上河图还能做出新意,那么低调的马珂就能坐实未来五年电影宣传第一人的位置。
  杨子和张伟平一样敢说,但做事风格大不相同。木雕事件之前,所有人都在看他笑话;木雕之后,影坛应该意识到杨子大帝有能力带来真正的风暴。
  也许新教主出世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