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屌丝到白领——银行高管是怎样炼成的》
第19节

作者: 龙在田2013
收藏本书TXT下载
  “谢谢行长。”林嘉礼貌地说,没有过分谦让。
  “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行长,是这样,我有一位大学同学,因为在校四年把姬剑主任得罪得不浅,毕业时被分配到了县里的商贸银行。”林嘉按照事先想好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杜念基认真地听着。

  “男同学?”
  “嗯。”
  “是男朋友吧?或者是意向性男朋友?”杜念基微笑。
  林嘉用脸红回答了他的问题,随后又掩耳盗铃地解释道:“只是对他有些好感而已。”

  “好吧,告诉我他叫什么名字。”杜念基爽快地问道。
  “叫萧肃。”
  “萧肃?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
  “就是前一段省行表彰奖励的那个堵截挪用公款案件的萧肃。”
  “哦,我想起来了。”杜念基沉吟了起来,半天没有说话,又拿出一支烟点燃,抽了起来。他的脸跟着烟头一明一灭。
  过了好一会儿,杜念基终于开口说话了:“本来这件事一点儿也不难办,但是,小林,对不起,我无法办到。”

  林嘉感到太意外了,她不知道这么点儿小事,杜行长为什么这么为难。她也不敢问他原因,她感觉到即使自己问,杜行长也不一定能说。
  “那,那给杜行长添麻烦了。”林嘉说。
  “也没帮上什么忙啊。”杜念基皱着眉头说。
  咖啡喝完了,味道很苦涩。
  杜念基按灭烟头,用商量的口吻说道:“陪我散散步,好吗?”
  林嘉赶紧站起身,穿上风衣,用坚定的动作回应着行长的请求。
  九点多了,街道上行人已经不多,霓虹灯招摇闪烁,映衬着都市的繁华。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杜念基感叹道,“有时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不能随性而为。这一点,请你理解我。”
  林嘉深深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心里涌过一阵冲动的热浪,伸手挽住了杜念基的胳膊,用无声的动作表达对他的理解和感激。
  杜念基抬起另一只手,轻轻地拍着林嘉的手背:“你是一枚稀世美玉,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你的圣洁。”

  林嘉知道,“每一个人”=“我”。杜行长这句话有着很深的寓意,她心里完全明白。
  她把杜行长的臂膀挽得更紧了。
  日期:2013-09-09 08:48:22
  第三章
  这个向阳分理处主任的乌纱帽,简直就是白捡的,萧肃拿在手里掂量了好几天。
  本来见习期结束后,自己已经确定到行里的信贷科工作。在银行,搞信贷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几乎可以确定为未来行长的摇篮,自己只要蹲实马步,稳扎稳打,十年后这个县行行长的位子几乎唾手可得。
  没想到阴差阳错,现在弄了个分理处主任的帽子戴上了,而且不戴还不行,戴上还摘不下来了。就因为这个帽子,自己甚至连林嘉调到省城工作的要求都无法满足,一想到这个事,萧肃不禁有一点点儿灰心。

  不管怎样,既然做了主任,就要做好,这是萧肃的信条。
  孙玉红和周雷戴着手铐被押走时,分理处里的小员工们吓得夹紧双腿才没尿裤子,现在见了新上任的萧主任,知道他是一个挨过刀子的硬汉,所以一个个规矩得像码好的麻将牌,横看成岭侧成峰,工作起来根本不用萧肃吆喝挥鞭子,倒省了他的心。
  剩下的全部精力都要用来拉存款,作为银行基层网点,存款是最要命的事,这事儿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他老人家就说过了。孙玉红在任时,整天只想着跟周雷苟且偷欢,存款下滑得跟股市有一拼。现在临近年底考核期,不搞出点儿名堂来对不起老于行长的期望,更对不起那远在省行的曹行长。
  距离12月31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萧肃仔细算了一下账,心里有了谱后去县行拜见于行长。
  “行长,年初行里制定的存款奖励方案,我仔细学习过了,如果我们分理处存款增长,行里一定能兑现奖金吧?”萧肃笑嘻嘻地问。
  “那当然!”于行长信誓旦旦,“你们拉来一百万存款,行里奖励一万;拉来五百万,奖励七万,拉来一千万,奖励十八万。分档计算,水涨船高,绝不食言!”
  “那好,我打算在向阳分理处搞一个‘大干三十天,存款一千万’活动,希望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萧肃放出豪言壮语。
  老于抬眼看了看萧肃,不经意间露出怀疑的神色。以往向阳分理处每年存款新增五百万就是很新鲜的事了,现在这个小萧刚刚上任,就敢喊出一千万的目标,真是“小母牛搞上大象哥——牛逼大了”!你以为你挨了一刀,得了省行曹行长的几句好话和一顶官帽子,就能变成“揽储状元”?
  但是对新提拔的干部只能煽风点火,不能泼冷水,老于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打着官腔说道:“小萧,我坚决支持你。省行的曹行长很看好你,你不要给他丢脸。”
  “请领导放心,我更要给您争光!”萧肃拍着胸脯,随后说道:“行长,我们分理处能不能预先申请点儿营销启动资金?”
  “哦?你想要多少钱?”
  “十万吧,行吗?”萧肃像个讨价还价的小贩。
  老于皱了皱眉头,心想,这小子口气还挺大的,别的网点负责人来讨吃,给个一万两万的,面子就大得耷拉到地上了,他张嘴就是十万,以为我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就说道:“临近年底,行里的经费也很紧张,这样吧,给你五万。不过这些营销费用,我年底可是要跟存款挂钩的,你明白吗?”
  “明白明白,谢谢行长。”萧肃目的已经达到,高兴地说,“请行长放心,如果年底向阳分理处的存款上不来,我保证把这五万块钱还给行里,一分钱不差。”

  领了五万元现金,萧肃又回家动员父母,把家里存折上的五万元积蓄取了出来。拿着十万现金,他找到开粮油商店的高中同学,在那里预订了一批豆油、大米和白面,经过精确计算,一桶豆油加上一袋大米或一袋白面,价格控制在一百元。随后,他通过亲朋好友,偷着向社会各界打出“存款三个月,赠送米面油”的口号。
  年终岁尾,老百姓家里缺的就是米面油,一听说在商贸银行存款有这样的好事,年轻人取出彩礼钱、老年人拿出棺材本,纷纷到向阳分理处存款,然后拿着定期三个月的存款单和萧肃本人的手迹,到粮油店领取米面油。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向阳分理处的存款就新增了将近一千一百万,萧肃赶紧急刹车,否则搞冒了,老于那里不再追加奖金,自己可就赔本儿了。
  转眼元旦过后,行里论功行赏,坐地分赃,老于果然没有食言,扣除萧肃预先支取的五万营销费,高高兴兴地奖励给向阳分理处十三万现金。扣掉支付给老百姓的粮油钱,萧肃手里盈余六万多,给分理处的十个弟兄每人分了三千块,又打点了行里的几位领导,剩下一万块钱,通过关系送给了当地人民银行的领导,以免他们追究自己乱搞“高息揽储”的责任。
  其实道理很简单,萧肃搞的就是一种变相的“高息揽储”。前些年,各家银行为了尽快吸收存款,纷纷向存款客户支付正常利息之外的“好处费”,有的地方甚至达到每一万元存款支付四百到八百元不等的“市场价”,一时间各地金融市场硝烟四起,秩序大乱。这种不平等的竞争手段和形式经过国务院、人民银行的严厉打击,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现在萧肃以变相支付米面油的形式重新用出来,不过是想短期内为自己搏得出色的业绩,是典型的短期行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可以,断断不能反复运用,遗留后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