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宋兴一百年……激荡的五代史》
第38节

作者: 帝乡王彦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0-13 18:07:53

  第15章 【同室操戈】 (中)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边是曾被封王的节度使,一边是勇冠三军的大将;一边雄兵七万,一边精兵五千;(当然这个数字不准确,因为还有死伤的和俘虏的)一边主场作战、以逸待劳,一边喧宾夺主、野心勃勃。两股势力激烈地碰撞在一起,究竟谁雄谁雌?
  老实讲,时溥也算是个好人。不曾见他做什么伤天害理,无故杀戮的事,跟秦宗权和李罕之之流有着本质的区别。他的官做得也很大,威望也很高。可是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他的能力和他的名望绝不成正比,甚至可以说成反比。纵观他的一生——败多胜少。堂堂一镇节度使,一提起军事,就自信满满,似乎“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无所不会。可是真正落到实处时,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全都是纸上谈兵,是一个典型的无能好人!
  所以,他的一生都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什么令人惊艳的战绩。波澜不惊,碌碌无为,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
  可是傻人自有傻人福啊!

  时溥的一生很幸运,不然那些功名从何而来呢?此事已经多次提过:当初平定黄巢起义时,他意外地获得了林言砍下的黄巢人头,上交朝廷,而后论功行赏,位列第一。还被封了王,因此声名大噪!功劳最大的李克用也不及他荣耀。
  纵观历史,感觉人生就是个笑话:有能力的人往往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君不见,飞将军李广一生劳苦功高,独当一面,却至死未能封侯,遗恨千古。汉代司马迁惋惜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代王勃慨叹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宋代刘克庄亦有言曰:“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呜呼!苍天之不怜英才也……
  反过来,平庸无能之辈却往往福星高照,平步青云!
  君不见,时溥之流都已封王。上帝之手何苦这般捉弄世人!时溥所获得的一切,无论如何都有些“欺世盗名”的味道……(当然,也不是他故意这样的。)
  天使能飞的起来,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看得很轻;而有些人终究飞不起来,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当荣耀的光环带在一个人头上久了之后,他就会潜移默化地认为那是他应该用有的,而不会认为是幸运得来的。这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状态,天下之人,莫不如此,时溥也不例外。渐渐地,他的自我感觉越来越好;渐渐地,他丧失了人性中最可贵之处————自知之明!

  他误以为自己真的配的上那些名号,误以为自己真的有实力跟朱温一决高下了,其实这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人,有时候不能太拿自己当回事儿了……
  莫说朱温,就是朱珍,他都搞不定!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感化军和宣武军在吴康镇展开激战,结果时溥大败而归,仓惶返回徐州,朱珍则以少胜多,更进一步,入驻吴康镇。兵不在多而在精啊!感化镇七万之众竟然消灭不了朱珍,这好比《西游记》里十万天兵天将也降服不住妖猴,贻笑大方……
  汴州朱温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激动地两眼冒光。这样顺利的战况简直就是天赐良机,如果把握住了,可能会事半功倍,甚至一步登天!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朱温审时度势,决定再派一路人马,从汴州出发,向东南方向进军,意在与朱珍军队配合作战,两线并发,呈双翼之势,夹击徐州!而这一路大军的统率者则是宣武镇四大虎将中的庞师古!
  (接下来上个地图)
日期:2012-10-13 18:14:40

  庞师古之勇,绝不亚于朱珍。挥师东去,一路过关战将,势如破竹,感化军拦不住他就如同拦不住朱珍一样,欲哭无泪,无可奈何……庞军先降宿州,再夺宿迁(项羽老家),而后又折向西北,进驻吕梁!吕梁在徐州之东,相距仅一步之遥!

  同时,朱珍方面再传喜讯,他向东南进军,攻克萧县!萧县在徐州之西,相距也一步之遥!
  ……
  徐州危矣!感化危矣!朱珍和庞师古就像是两只猛虎,已经蹲在了时溥家门口两边。一旦左右夹击,猛虎入院,时溥将死无藏身之地!感化镇从此将插遍朱氏大旗!藩镇易主,一切重来……
  朱温为自己分兵两路的战术感到骄傲,他没想到感化镇如此不堪一击。胜利就在眼前,他的脑海中已经了自己巡兵徐州的威武场景。而且此前不久,蔡州秦宗权也被活捉,两大敌人,行将灭亡,真是双喜临门!
  朱温的心情好了极点,也不知道先前的箭伤还疼不疼,反正此刻灵魂的愉悦已经超脱了肉体的关锁,“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如果不出意外,消灭时溥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朱温怎么不愿错过这最后一幕好戏,他决定亲临前线,督战指挥,亲眼看看时溥如何灰飞烟灭!如果能活捉他的话就更好,还可以手握马鞭,直指时溥脸面,大吼一句:“灭你,很轻松!”

  高兴吧,高兴吧!可是不要忘了古语说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
  凡事都会有个度,古人云:“否极泰来”。意思是说倒霉到极点之后,好运也就会随之而来,那么反过来同样成立:泰极则否来,乐极而生悲!
  人可以得意,但不能忘形!越是在你事业有成,一帆风顺的时候,越是应该谨小慎微,防范于未然。欧阳修云:“祸乱常积于忽微。”有些意外是你根本就无法预料的……
  当朱温要莅临前线的消息传到朱珍军中后,他倍感高兴,这说明了领导的重视,做下属的自然要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于是他下令全军,修缮马厩,整理军务,等待朱大帅的到来……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朱珍很满意。
  这时候,偏偏有一个小吏蹦了出来!

  此人叫严郊,工作散漫,懒惰疏忽,不把朱珍的命令放在眼里。为什么他敢目无军法呢?这还得从他的顶头上司,宣武镇三大次等将中的李唐宾说起!(另外两个是霍存、丁会)此人作战骁勇,但性格跋扈,主要是仗着朱温对他的宠幸和器重,他们两个都出身黄巢起义军,可能很早以前就有交情。
  而他和朱珍之间又很微妙。同为宣武大将,本应该精诚合作,情同兄弟,“英雄惜英雄”才对。可是他们正好相反,方枘圆凿,格格不入,“同行是冤家”!甚至还有过互相拆台的往事:
  当年李唐宾曾经向朱温打小报告说朱珍有异心。这种话可不能乱讲!因为忠诚之于军人,就像贞操之于女人,没有充足的证据,怎么能随随便便说人家出轨!而女人出轨,会遭夫休弃;将军叛变,却是要杀头的!朱珍听说这件事之后非常气愤,觉得是李唐宾故意陷害自己!两人一度闹得水火不容。最终还是靠朱温的协调,才得以平息。
  毕竟是一个单位的同事,谁也不好意思撕破脸。那就这样吧,谁也别再计较了!事情过去后,两人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怀恨在心。朱温却一直不把这当会事,还经常带领人一同作战!有他在,当然谁也不敢造次。可是如今这场战役,朱珍和李唐宾又在一起作战,而朱温则远在千里之外的汴州……
  (本章未完…………第一次写作,摸着石头过河,很艰难!诶!努力吧…………昨日,好友鼓励我好好学习!嗯!!谁也不愿意做一辈子屌丝…………各位周末愉快,欢迎留言,晚上回来回复大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